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冷 《精武》2009,(12):20-22
发源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太祖门独流通背拳,可谓是静海县的“土特产”,也是天津市土生土长的地方拳种。其起源是清朝乾隆年间一僧一道两位太祖拳师云游至独流,将太祖门拳法传至独流。在长期的流传中吸取了当地流传的通背拳还有少林拳以及其他拳派的精华而形成的一门风格独特的拳法,有“太祖拳通背劲”之说。  相似文献   

2.
刘连洋 《精武》2005,(7):38-40
《少林衣钵真传》是一本与《纪效新书》、《苌氏武技书》一样,对我国传统武术有着深远影响的古谱著作。只是由于近代形意、太极等流派的兴盛,而该谱义仅流传于螳螂门中,所以研究者极少:因笔者喜欢对螳螂拳史、拳理、拳功的研究,所以对该谱多有涉猎,以下为笔者一愚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陈伟 《武当》2013,(1):2-F0002
徐州尚武之风兴盛,武术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名家辈出,是中华武术文化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起源或流传于徐州民间的武术拳种有37种之多,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28.7%,是中国武术拳械门派的富集地。  相似文献   

4.
丁首泉  汪清明 《武当》2014,(8):11-12
流传于湖北省崇阳县的武当字门拳,当地人称“矮桩拳”,源自武当山,扎根于崇阳县民间,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民国初期,以字门矮桩拳出众的汪海舫,应武昌府之邀,充当鄂军都督黎元洪贴身保镖,名声大噪,其事迹历历可考;汪海臣,字门拳世家,小成后又拜字门拳宗师沈佑安为师,习得一身过硬的字门功夫。  相似文献   

5.
绵掌拳小议     
绵掌拳又称短打拳。早在1567年明代抗倭英难戚继光所著(记效新书·学经捷要》文中有记载。该拳种主要流传河北省保定地区高阳县一带。我老家就在高阳县边渡口乡西柳沉,树。父亲杨峻岭生前回忆,他从小在武术之乡习拳练武。那时大入鼓励小孩,谁好好学拳就给谁买烧饼吃。他练过绵拳拳、燕青拳徒手拳种以及昆仑刀、沪手钩、九节鞭、春秋大刀等刀枪器械。他曾在徐州币1956年武术比赛中获奖。我会年54岁,12乡时跟父亲学过“绵掌拳”,至会未忘。早晨跑跑步,到南郊彭园或“纪念塔”国内练练此拳。绵拳拳的主要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一个路有…  相似文献   

6.
许多太极拳练习者都有这样的苦恼,学拳之初老师首先要求要“放松”,要“沉”,但如何放松?怎样为沉?得到的答复常常是南辕北辙,听者惑惑。而流传下来的拳论、拳经,又过于艰深,难以理解。我愿把多年练拳、教学的心得体会公之于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少北拳述要     
韩振博 《精武》2004,(10):8-9
少北拳是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个优秀拳种,由少北拳宗师张荣时先生创编整理。 1996年,国家体委组织专家组,专程到锦州评审少北拳,在听取张荣时老师的讲解、观看少北学员的拳械演练和录像后一致认为,少北拳理论体系科学、完整,技术内容较为丰富,动作结构严谨,攻防实战性强,风  相似文献   

8.
车星辰  郭一民 《精武》2005,(1):36-39
内功大架子是西北疯魔拳械体系中重要拳架。此拳练习时功架极为开展,颇费功夫。因此,进入疯魔拳门的好多学子,内功架子练不到一半,便因难受其苦而悄然遁去,所以此拳流传不广,濒临失传。  相似文献   

9.
八门拳     
八门拳,是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厦和新疆的主要拳种之一。据拳谱记载,八门拳是清朝嘉庆年间燕山武术家常巴巴以宋、元遗技为蓝本,取觉远访白玉峰时所留拳技为素材,集诸家之长所创。它内容丰富,有基本功法、拳法、器械、对练套路。其拳势舒展大方、劲力浑厚、刚柔相济、动作灵活、  相似文献   

10.
迷踪拳之所以能享誉武林、名家辈出,是与其内容丰富、训练方法系统分不开的。静海迷踪拳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山东泰安人孙通所嫡传,由清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而名扬武林。迷踪拳功架舒展大方,劲力十足,内外兼修,手脚并重,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静海地区的迷踪拳既有套路演练内容,又有提高技击水平的单操手。  相似文献   

11.
黄晓琼 《精武》2008,(1):61-61
江西因有传统武术“字门拳、硬门拳、法门拳”而闻名,历代名人辈出,如赣江三条龙,字门拳代表郭子龙,法门拳代表朱子龙,硬门拳代表邓金龙,在清朝时声名远扬。  相似文献   

12.
王卓 《精武》2010,(8):32-37
一、畲族拳的源流 畲族拳是南少林武功中的一支流派,它动作朴实无华,招招讲究实用,特点别具一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广泛流传于畲族人聚居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刘连洋 《精武》2003,(4):26-27
螳螂门武学,自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融合十八家武学创立以来,已在胶东烟台地区流传了三百余年。由于传承日久,螳螂门由最初的硬派七星、梅花螳螂、软派六合螳螂,渐而衍生出勍手、摔手、秘门、八步等诸多流派,各派螳螂拳法虽名势各异,实则基本一致。现仅以笔者家传勍手螳螂、郝家所传的太极梅花螳螂为例,对螳螂门的拳功体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杨杰 《精武》2009,(8):59-60
上海不仅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众多武术汇集之地。自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办了国术比赛以后,随着各地武术家来沪,许多拳种由此而扎根于上海。目前上海流行的拳种(笔者亲见)有山东查拳、十路弹腿、十二路精武谭腿、华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花拳、沧州六合拳、少林大红拳、少林腾云门、少林心意门、少林十三抓、关东拳、太乙门、蜀中松溪内家拳、  相似文献   

15.
查拳是流传全国影响很大的拳种,也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其起源至今说法不一,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凿的史料来佐证查拳的起源,可是查拳在明末清初时期,广泛盛传于山东省鲁西南和其他地区,并且已形成了李式、张式、杨式查拳三大流派,李式查拳是以李恩聚为代表。挖掘、整理、研究李式查拳,对我国明、清军旅武术、民间武术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16.
太极的诱惑     
在哈尔滨市第二辅导站里流传着许多佳话。这个辅导站的站长侯松华18岁开始学拳,缘于当年得了肺结核,身体极弱,经常发烧,成了年轻的老病号。持之以恒30年,不仅身体健康了,而且在作教练的同时,根据恩师栾剑秋生前所传、与孙惠林老师共同编写了《五十式太极剑》和《二十八式太极刀》,并且成为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老师的弟子,并在该俱乐部任助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史明 《武当》2009,(3):10-13
紧接上式,右脚站立原地不动,左脚向右脚后撤一步踏实,双腿屈膝下蹲成为剪子股步;同时,左掌变拳,向后向左外划一圈,然后再向腹前颠打,拳与脐平,拳心朝上(象拳),力达左拳背;右拳顺势下落于右胯侧,屈臂抱拳,拳心朝上,胸部面向东南,目视左拳前方。(图12)  相似文献   

18.
谭大江 《武当》2004,(11):5-8
邯郸顾脉太极拳的源流传承 在河北邯郸地区,继张祖意合太极拳发现之后,又得知又一家以前少为外界所知的传统太极拳门派。笔者是2002年在邯郸调查采访张祖意合太极拳时始知此拳。后经与当地知情者以及该拳一些重要传人更多了解,确知其为一支有较久历史的太极拳流派。这门太极拳今有几种称呼,有称“顾式太极拳”,有  相似文献   

19.
鹰手拳概述     
“鹰手拳”亦称“岳氏鹰手拳”、“岳氏散手”、“岳式连拳”。传说是我国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从少林寺馀绪大师学得武技后。经过实战整理,改编成了外形并不美观,但非常实用的散手手法,并将该手法传授于部下将士。岳家军将此散手手法用于战场上,大败金兵。“岳氏散手”由此名声大震,并得以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20.
鸣鹤拳传奇     
鸣鹤拳的源流始于白鹤拳。白鹤拳是流传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一种传统武术。其精辟的拳论和丰富多姿的拳法,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它创始和演绎过程中神话般的传说,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