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很多企业之所以进入到玉石收藏领域,初始还是因为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本人对玉有着极大的兴趣,后来,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兴趣演变成为了企业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奥岩 《职业圈》2008,(7):82-84
"很多企业之所以进入到玉石收藏领域,初始还是因为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本人对玉有着极大的兴趣,后来,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兴趣演变成为了企业的行为--"   ……  相似文献   

3.
漫叟谈诗     
李仲元 《文化学刊》2011,(1):165-171
(一)张先《十咏图》1955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北宋张先《十咏图》,流失多年后,又重现庐山真面目。北京故宫博物院以1800万元之高价入藏。真文物收藏之幸事也。张先,字子野,湖州人。  相似文献   

4.
华安玉     
华安玉,当地人称九龙璧,主要产于邻近厦门和漳州的九龙江流域华安县城关一带,是兼有观赏石天然造型美,原材料可以加工成建材、工艺雕刻品的玉石,其一身二任的价值,成为观赏石中的佼佼者。作为观赏石,华安玉的“形、色、质、纹”更具宝气,它能因天气和水气的变化而变幻各种颜色。大部分华安玉  相似文献   

5.
我对刘洪川先生从事年画木刻和艺术收藏的成就早已知晓。日前,我到他住宅探访,看了他的作品和收藏,实在大为惊讶和赞佩。  相似文献   

6.
徐彧 《文化交流》2010,(6):18-20
我与何斌是多年的朋友,又是书友。印象中的何斌为人憨厚、风趣、开朗,见到笑呵呵的他,总要天南海北地扯上一通。何斌有收藏的“癖好”,不仅有收藏古玩字画的爱好,50多岁的人还喜欢拣石头。  相似文献   

7.
博雅 《职业圈》2008,(19):91-93
马未都开讲了。最近,CCTV《百家讲坛》栏目正在热播“马未都说收藏”系列讲座。一夜之间,这位北京著名的收藏大家,成为了大众追捧的新星,他的粉丝们还有个统一的称谓“马扎儿,而“马扎儿”们最扎堆的地方,莫过于马先生创建的观复博物馆,据说这是新中国首家私立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收藏是一种情趣盎然的文化活动,上海的家庭收藏馆占了全国半数之多,有“半壁江山”之誉。据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会长吴少华先生说,目前上海热衷于收藏的人数有30万,已建立的家庭收藏馆有70余家!上海家庭收藏馆的藏品种类繁多,计有书籍杂志、金石书画、陶瓷玉器、文房四宝、摄影图片、商标票证、鱼鳞蝴蝶、古今钱币、贝壳怪石以及算盘、筷子、酒瓶、钮扣、绣鞋、古匣、钟表、铜锁、奖章等等,多达200余个门类。 凡为家庭收藏馆主,可说个个皆为痴迷者,他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9.
自岁月深处走出的石佛像、由珍稀木材雕刻的大型根雕、古代宫廷御制的陶器和玉器,以及充满异域风格的牙雕、银器……时隔近五年,温籍收藏家黄加珍的仙庄文化艺术馆迁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增地扩容,展出他收藏的2.3万余件文物及工艺美术品.  相似文献   

10.
中华瑰宝     
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大部分来自清宫旧藏,而宫中收藏的开始,可上溯至宋朝初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朝时期,宋太祖重视文教,建秘阁,将书籍真本和内府古画墨迹藏于秘阁之中,成为北宋宫中的博物馆。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部分书画和铜器,在当时已有记载。故宫承续的清宫旧藏,有的藏品出自清代宫廷,足以代表清代的工艺水准;也有的来自友邦馈赠、臣民献纳,珍奇稀有自不待言;弥足珍贵的是,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1910年代,德裔美国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 1874—1934)多次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涉及领域囊括玉器、瓷器等大量中国文物。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劳费尔对古代石刻和拓本的搜集。这些藏品中,有些是石刻原件,国内包括亚洲学人罕为一见;有些即使是拓本,但也与今拓存在很大差异,毋论尚有大量属于孤本。目前劳费尔的这些石刻和拓本都藏于美国芝加哥富地博物馆。本文举例论述了几种劳费尔所藏石刻的文献价值,期望引起学界对于域外所藏石刻文献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国文物收藏热席卷全国,并蔓延到海外。日前全英华人收藏家协会在伦敦成立,协会名誉会长单声博士认为,收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收藏有很多技巧和难度、知识和故事。这股收藏热既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催生的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种国人文化意识改变,重新认识传统的文化现象。《收藏》作为《今日中国》杂志文化栏目的一个板块,3年前将收藏热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连续报道,旨在透过收藏这一视角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圈》2005,(6):56
那是我人生中最为困苦的时候,我把整个希望全部寄托到那车海鲜干品上,结果在运往河南的途中,一车货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欲哭无泪!想都想不到祸不单行的滋味能在我的生命中有所体验.在此之前,我与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玉器行.可我不小心把一个价值不菲的玉白菜打碎了,这便宣告了我的股东生涯的完结.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文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观赏的文化机构,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各种专题博物馆不断涌现,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出现。中国黄酒博物馆和鄞州雪菜博物馆都是舌尖上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建立、完善与提升,为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凡是看过雪峰集团董事长童四鹤艺术收藏品的人,都会感到惊讶。这位有着“优雅儒商”称号的企业家,以收藏大量绘画精品和稀世工艺品而令人赞叹。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靳尚谊几次慕名前来参观,赞扬“这是私人收藏的一个典范”。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肖峰参观后,激动地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稀世珍宝”!  相似文献   

16.
宋兆麟 《文化学刊》2015,(3):38-44,2,241
作者从仅念过一、二年级初小的孩子到机缘巧合地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从考古学出发,在做好民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向民俗学延伸,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取得了颇丰的成果。退休后转向研究性收藏,继续着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古镜今照     
这些年来,"盛世收藏"一词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及。在众多的收藏品中,铜镜却一直不多见。今年3月30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一场名为"古镜今照——中国铜镜研究会成员藏品精粹展"忽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集中展出大大小小300面铜镜,让人眼花缭乱。更可贵的是,这些铜镜都由民间藏家私家珍藏并征集而来,一场展出,见证了趋于多元化发展的中国民间收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发明陶瓷的文明古国,生产陶瓷的窑火延烧至今。各个朝代的陶瓷遗存数量巨大、品种众多、质地精良,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人们收藏的重点对象。在长期的收藏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行话隐语,目前对这个问题尚鲜研究,本人不揣冒昧,试着作一点探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09,(6):174-174
张景明在《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从北方游牧民族工艺文化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首先专职研究人员和收藏人员比较少,研究专家更是凤毛麟角,缺少对外界的宣传,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与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十分不相称。其次,迄今为止在还没有专门以民族工艺文化命名的博物馆,缺乏系统地收藏、研究、陈列、宣传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孙侃 《文化交流》2016,(6):63-66
正在当今国内谱牒学领域,励双杰算是收藏和研究并举的一家,凭着20多年的坚守,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迄今,他的思绥草堂,又名千乘楼,收藏有1949年以前线装本家谱近2000种合2万余册,见之于《浙江家谱总目提要》及《中国家谱总目》的数量为全国私藏之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