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叠是现代汉语词类的一种形态变化。量词、数量短词重叠后在语义及句法功能上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量词重叠后充当主语表示“每一”的意思 ,充当状语又有“逐一”之义 ,充当定语、谓语是用来表示数量的“多”。数量短语的重叠形式是“一A一A”式或“一AA”式 ,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除了表示数量“多”或“每一”的意义之外 ,有时还兼表形状的意义 ;有顺序或按次序进行也是其语义之一。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细小的现象组成的 ,这些细小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l· 1.1蒙自方言词汇中重叠法的运用,在范围、意义和方式等方面与普通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就这些差异之处作一番分析描写。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暂把用重叠法构成的词称为重叠词。 1.2蒙自方言的重叠词与普通话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a、重叠形式相当丰富。有AA、AAB、AA瞧、ABB、BAA、AABB、ABAB、ABAC、A×AB、BBAA、BABA、BABC、BA×A、ABCABC等形式。 b、重叠部分的词性和结构多种多样。有名词、量词、形容词、动词和词组,词组的结  相似文献   

3.
A代表形容词,Q代表量词,形容词与量词搭配有一定的规范.A依据其所具有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Q表示状态程度、计数、计时、度量单位及动作集合等;数词“一”有实指义与虚指义之分;助词“了”既可表示某种变化已经完成,又可表示对某一性质的偏离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陈跃 《江汉学术》2011,(1):69-73
通过<红楼梦>量词系统与唐宋元明量词系统的比较,<红楼梦>量词系统从大的类别(名量词和动量词)以及次的类别(度量衡量词、容器量词、借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的临时量词、个体量词、集体量词、专用动量词、借用动量词和同形动量词)同唐宋元明量词系统是一致的,而某些量词和结构又发生了变化或转移.可见<红楼梦>量词系统是一个具有继承和...  相似文献   

5.
对《元曲选》中动词动量词的考察发现:(1)《元曲选》中的“-V”式或“V-V”式中的“-”不能省略,因为它表示的是一种动量关系。(2)同形动量词大量涌现,在使用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结构形式,功能上不仅可作补语,也可作状语。(3)“vV-V”式还没有虚化为“VV”式。  相似文献   

6.
"毫"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它具有量词和副词两种词性,而其本身是表示名词"毛"的意思,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探讨"毫"是如何从名词变为量词和副词的,并对名词、量词、副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P式句"作为一种口语句式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本文按照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研究思路,对"P式句"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进行了探求,并与"与其A,不如B"句式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P式句"反映了说话人的主观建议,通过语表形式的观察,发现通常建议后小句为优选项,而这种建议是基于前小句的对比劣势.  相似文献   

8.
导致名量词分类中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是长期以来他们的依据是经典的范畴化理论。而这一理论在词类的划分中已明显暴露出弊端是很难有"对内一致性而对外排他性的"标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原型的范畴理论。认为名量词是以具有纯"表量"语义的度量词为原型,其他名量词以这一原型为参照而聚合而成。  相似文献   

9.
"A的A,B的B"对举格式是一种典型的对举构式。文章立足于此构式,从构式特点、话语功能以及其与相近并列格式"有的……,有的……"的比较三个方面对"A的A,B的B"对举构式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推动此类对举构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器官名词"头"("head")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可用作量词来表示某些事物的数量。本文基于语料库发现"head"在英语中主要和三类不同名词相搭配,并将其与汉语中"头"作量词的情况相比较,最后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凸显观、隐喻观、转喻观来解释"head"作量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不仅内容丰富深刻,而且构词艺术也成就辉煌,尤其是叠字构词的运用,其手法之精妙令人赞叹。叠字构词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AA式和AB式。并由AB式派生出:AABB式、ABAB式、AAB式、ABB式。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另一种是造就了许许多多生命力极强的成语。这些构词艺术不仅反映了我国先民的审美意识,同时对丰富和发展汉语语言艺术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好不"作为一个程度副词,常用在一些形容词前,相当于"很"、"十分"等意思。人们常常将"好不"区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其实只有一个"好不",也就是所谓的肯定式,而否定式应该看成是单音节程度副词"好"的用法,是"好+不AA",如"好不知足",是"不"先否定"知足",再用"好"来修饰。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AA式叠音词、重叠词在语音语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里主要讨论AA式叠音词、重叠词在构词要素与语法功用上的异同.辨别两者的方法是AA式叠音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两字拆开不表意,或与原意发生变化;AA式重叠词由两个语素构成,两字拆开与原意不发生变化,或与原意有联系.  相似文献   

14.
量词最初做为名词的一个附类,后来独立成为一个类别,并逐渐显示出重要的语法作用,做为一个量词,"个"在先秦时代就出现并且逐渐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产生及其历时演变方面,研究了量词"个"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考察约量表达的数目形式,对数数组合表约量的各种形式进行考察,并从量词的选择、肯定与否定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6.
磷脂酶A2 (PLA2)是一类催化甘油磷脂sn-2酯键水解生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酶,与花生四烯酸(AA)一起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PLA2和AA与神经元活性有关,抑制PLA2和AA活性可抑制Aβ引起的神经毒性,缓解AD病症.运动对AD的防治已经不言而喻,运动通过抑制PLA2活性来抑制Aβ毒性,缓解AD学习记忆能力的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匝"义近,多被认定为动量词.其实二者均有名量和动量两种用法,可据其句中的施事者和与之搭配的动词的差别来判断.二者的名动量用法出现时间不同,在历史上曾经共现,但最终基本被另一个新的量词"圈"所替代.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语量词的性质、范围和作用有两种不同看法,我们认为量词的主要作用就是计量。量词语法化经历了漫长过程,远古时代出现了原始度量词。殷商时代个体量词萌生。周秦、两汉时期度量词已比较完备,个量词大量产生,其他类量词不断出现,数量名语序已确立,形成了量词的语感。魏晋时期是量词语法化初步完成的时期,现代汉语1/3的量词已在那时产生。  相似文献   

19.
S.L.Campbell在文献[1]中提出的形如[A B C 0]的分块矩阵的Drazin逆的表达式问题至今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本文对如下特殊情形的2×2分块矩阵[A AA* AA* 0],[AA* A A 0],其中A为立方幂零矩阵,A*为A的共轭转置矩阵,利用Drazin逆和Moore-Penrose逆的关系及立方幂零矩阵性质,给出了这些分块矩阵的Drazin逆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A了去了"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一种常用构式,它除了表达性状形容词所代表的程度之深,听话人难以想象这个基本语义外,还具有表达夸张和感叹的功能。"A了去了"构式的存在具有理据性,它来源于"V了去了",继承了表示状态发生变化的特征,同时夸张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说话人的情感,使该构式有了感叹的意味,这赋予了"A了去了"构式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