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白炽灯灯丝在冷,热状态下电阻值相差很大。要使学生对此有足够认识,可作如下实验。把小电珠、电池、电流表串联构成电路,这时小电珠发光,让学生记下此时电流表的读数。断并电路,用钳子夹碎小电珠的  相似文献   

2.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电》单元教学时,学生对于连接导线、电珠几乎着迷了。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连接,还在课外捣鼓实验盒,以致在探究使用电路检测器这课时终于碰到了一个普遍性的大问题——大部分所配的带线的小电珠已被“破坏”,只能使用一般电珠。可这样一来,小电珠下面的那个触点极难接,只能用手按住,但这样一来要去检测别的电器又很不方便,当时恨不得生出第三只手来。虽说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可实在是别扭,于是这个问题就被学生提出来摆在了我面前。  相似文献   

3.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电》单元教学时,学生对于连接导线、电珠几乎着迷了。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连接,还在课外捣鼓实验盒,以致在探究使用电路检测器这课时终于碰到了一个普遍性的大问题———大部分所配的带线的小电珠已被“破坏”,只能使用一般电珠。可这样一来,小电珠下面的那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 地位:《简单电路》是江苏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路》中的内容,是“电学”的最基本知识。学好本课知识,对于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非常关键。 重点:体会把小电珠连亮的多种方法,知道小电珠发光的原因,掌握使小电珠发光的简单作法。 难点:把多个小电珠和电池连入电路的方法。当然,在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连接出串联、并联电路,也发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但考虑到这是中学物理上的内容,老师只给予肯定和认可,不作要求和讲解。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电路知识就行。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中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学生按教材用电池、导线、小电珠组装成图1的电路。将被测材料接入鱼夹中,看小电珠是否发光,就很容易检测出铁丝、铜丝……是导体,橡皮、干木条……是绝缘体。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试人、大地、不纯净的水,小电珠不发光,于是学生对教材中“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产生怀疑。学生用图1的电路做这个“导体”实验,小电珠不会发光,问题在于人、大地、不纯净的水与金属材料相比电阻大,同样电源(电池为3V)产生的电流不能通过,小电珠亮不了。因此,如何验证人、…  相似文献   

6.
首师大版科学第三册中,有一个"电与生活"单元,其中有一课是<点亮小电珠>,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和几位科学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把本课内容设定用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认识小电珠,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电珠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二课时:内容是加上电池盒以后,探究怎样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几根导线使小电珠亮起来;第三课时:内容是研究串联电路;第四课时:内容是串联、并联电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小电珠》一课为例,谈谈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激趣引疑,促进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我用导线、电池、电珠组装一个串联电路,只让学生观察到发光的电珠,并有意使电珠时亮时灭。这一实验现象,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疑窦:为什么电珠发光会时断时续?为了让全体学生观察清楚,我把实物扫描图展示给学生,通过CAI课件,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8.
雍建中 《中学物理》2012,(11):58-58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理综卷,34题第(2)小题第一问(其他从略): (2)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小电珠(2.5V0.6W),滑动变阻器,多用电表,电流表,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属“电学”的第一课,也是这一单元中最基本的知识。后几课“导体和绝缘体”、“暗盒里的电路”等都是建立在本课知识基础上,以电路为凭借,用电路进行科学探究的。可见,学好本课知识,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对后续学习非常关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亮小电珠的多种方法,知道小电珠发光的原因,知道使小电珠发光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是:把多个小电珠和电池连入电路的方法。当然,在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连接出串联、并联电路,也会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但考虑…  相似文献   

10.
《金属》     
一、教学实例: (教师出示一个不带电键的简单电路) 师:谁能说说小电珠为什么会发光? 生:因为有电。 生:因为电池里的电,流过电线,又流过灯丝,最后回到电池里,小电珠就发光了。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注意看老师做了些什么?小电珠有什么变化? (教师用钳子把导线钳断。)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不但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精心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烈,他们会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如《小电珠》一课,学生认识了电池、电珠、导线、灯座后,让学生做小电珠发亮的实验,学生们兴趣很高,他们安上小电珠,用导线接好电池和灯座后,就不断传来“电珠亮了”的声音,学生们为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成功而欣喜万分。之后,我鼓励学生:“不用这根导线还能用什么做导线也能使小电珠发亮?”这时学生兴致很浓,他们把导线换成铁丝、保险丝、钢丝等小电珠也发亮了:我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铁丝、保险丝、钢丝做导线,小电珠也会发亮?学生们思索后说:“铁丝、钢丝、保险丝都是金属,金属都具有导电性能。我又激发学生:在缺少金属导线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教材 :苏教版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教学目的要求 :1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什么是电路 ,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认识开关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连接简单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课前准备 :电流实验盒(24只)、演示板、计算机、课件、图片3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时曾经学过《小电珠亮了》这一课吗?回忆一下 ,那一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材料?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时也请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用电线把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在一起 ,小电珠就会亮呢?二、初步认识电路的构成及电流1 认识…  相似文献   

13.
据了解,有许多学校对初中自然科学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导体和绝缘体中的一个演示实验(烧红的玻璃能导电)做不成功。经过测试和分析,此电路的元件若采用电珠(2.5V或3.8V)和低电压的直流电源(1.5~9V),实验是不会成功的。原因是电珠的电阻只有十几欧,而电灯泡的玻璃芯烧红时电阻也只能降到3000Ω左右,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电珠分到的电压很小,电珠不会发光。实际上,课本上也没有强调指出需要怎样的元件和电源,而许多老师也没有很好地去分析。针对以上情况,此电路可选用普通的电灯泡(220V),电源选为220V的交流电,因为电…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接在电路中,所读出的电流值只代表通过它的电流.你要测量某一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只有把电流表串联在那一部分电法里,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道理,这时,电流表的读数才等于电路的电流(在一般情况下,可认为电流表的接入对原电路电流无影响),否则就达不到测定的目的.若错接成并联,还可能损坏电流表.二、为什么电流要从“十”接线柱进,“-”接钱柱流出?因为电流表指针的价转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改变了,指针的们转方向也就改变.单向们转的电流表,其指针只能向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电阻与温度     
电阻与温度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陈忠贵(430050)实验一:用导线把一节电池、一只2.5V小电珠和一段长7cm左右的铅笔芯,按图1连接好,把铅笔芯接入AB间。调节铅笔芯联入电路中的长度,刚好使小电珠不发光。划燃一根火柴,加热铅笔芯,小电珠随着铅笔芯温度...  相似文献   

16.
《怎样接亮小电珠》是五年制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这堂课先指导学生认识导线、电源、小电珠等元件,然后再指导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联接,最后归纳出电流、电路的知识以及电路的联接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也不佳。我在教学中没有采用这一作法,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调整,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摸索。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桌上放着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电珠。师:看了这些材料,你最想做什么?生:把它们接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干电池和小电珠》 课时:10课时 学生:三年级 目标和指导计划:连接电池和小电珠,调查、比较通电的连接方法和能导电的物体,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和制作玩具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电路形成科学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8.
《小电珠》一课首先让学生分别认识小电珠、电线、电池,然后问怎样让小电珠发光?书上的意思无非是指用电线把小电珠和电池正确连接起来,小电珠就能亮了。  相似文献   

19.
沈志斌 《物理教师》2000,21(7):30-31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与以前的大纲相比,增加了若干个学生物理实验,其中一个就是“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江苏省所有的高级中学将在2000年秋季采用新教材和实施新大纲.笔者认为将“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列入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为:(1)本实验的器材大多数中学已经具备,具有器材的可操作性;(2)实验中要考虑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滑动受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尤其后者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经常要涉及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一、认识材料很重要 虽然只用电珠、电池和电线三种材料,但是学生带来的材料是各种各样的。各种各样的电珠里都有一根细丝,都有两个头,都叫小电珠;各种各样的电池都有两个头,里面有电,都叫电池;各种各样的电线,里面都有细铜丝,都叫电线。特别是小电珠,有的只是一个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