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老师,我们经济类88级第三学期将学习《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请您谈谈这门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好吗?教师:你这个题目很大。《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实际上是两门课.《线性代数》是一门基础数学课程,而《线性规划》却是《运筹学》中理论最严谨、方法最完整的一个应用数学分支.学生:它们都叫“线性……”.  相似文献   

2.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因为这三篇都是流露了强烈  相似文献   

3.
会稽一词,出自多本先秦古籍,《管子·封禅篇》禹封太山,禅会稽”;《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国语·鲁语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先秦古籍提到的与禹有关的古会稽山到底在哪里?史学界历来都有争论,直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一老子为我们讲了一个妙不可言、"玄之又玄"的"道",那我们一般人有没有可能理解、感悟到这个"道"呢?如果有这个可能,那是怎样做到的?《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后世的悟道者、研究者都把这一章  相似文献   

5.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先秦时期各家都谈论“虚静”,而且基本意义相通,所以那时的“虚静”一词还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内涵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形成的崭新的古代文论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先秦诸子的“虚静”和刘勰的“虚静”强行挂钩,我们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虚静”思想吸收了诸子中“虚静”观的某一些方面,孰多孰少,但一定不能判定其专属诸子之某一家。  相似文献   

6.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先秦时期各家都谈论"虚静",而且基本意义相通,所以那时的"虚静"一词还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内涵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形成的崭新的古代文论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先秦诸子的"虚静"和刘勰的"虚静"强行挂钩,我们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虚静"思想吸收了诸子中"虚静"观的某一些方面,孰多孰少,但一定不能判定其专属诸子之某一家。  相似文献   

7.
观点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年第11期张心科《在确定性与不确定之间:语文课程内容与语文学习任务群》因为没有具体的任务,目前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实际上只是主题群或领域群。如果仅有“任务群”(学习领域、主题)而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将会导致语文课程内容变得虚无且无法实施;如果仅有语文学习任务而没有核心语文知识支撑,将会使语文教学变得盲目和低效。  相似文献   

8.
北宋中期 ,以苏轼为核心的一群元词人针对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进行了一次从创作实践到理论观念上提升与振拔 ,推动了词学向诗学的回归 ,这被称为“诗化运动”。苏门学士大半卷入了这场词学革新运动 ,然而 ,秦观却是个例外。历代而下 ,词论家们认定苏、秦别派 ,并因此没有看到秦观在词学诗化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依此设论 ,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 ,秦观的创作实践究竟有没有沾染“诗化”的风气 ?二 ,对于那场词坛革新运动 ,他从中起过什么作用 ?三 ,秦观词的审美指向与苏轼的词的美学意念离合之际寓示着北宋词学的何种趋向 ?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刊登了徐学珍先生的《“最…之一”说得通吗?》。该文认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是病句,其理由是“受‘最’ 形容词限定的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一些”。界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10.
王锋 《时代数学学习》2004,(11):37-38,47
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Fibonacci,约1170~1250)在《算法之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著名的问题:假设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就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此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问:一对刚出生的兔子,一年内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相似文献   

11.
《瓦尔登湖》和《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两本优美纯净的小书,都是美国的文学作品,也许你在阅读原著时能觉察到作者气质、追求、思想的异同……译者徐迟说:“这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  相似文献   

12.
初五册《干将莫邪》中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一.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课文对“行歌”一词的注释为:“唱歌。行,从事。”教参书也解释为“逃入深山,从事唱歌。”查《辞海》“行”的14个义项,没有一个作“从事”讲的。古汉语中的“行”作动词用时,常当“走”讲。这里的“歌”也不能作“唱歌”解。根据上下文意,这里的“歌”应是“悲歌”,即带拖音的哭诉声。“入山行歌”就是“逃入深山,边走边哭诉(自己的遭遇)。”只有这样,下句的“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才文通意合。二.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课文对“拟”这样注释:“比划,作砍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家似乎都没有拈出。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有一节引了“红杏  相似文献   

14.
读了《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6期的卷首语《班子应该有“异己”》(以下简称“《班》文”),又读了同刊2002年第l0期的《班子应该有“异己”吗?》(以下简称“《吗》文”)。笔者认为,《班》文和《吗》文中的观点都有欠妥之处。此句名言为何意?“眼睛里不能有沙子,班子里应该有‘异己’。”对这句由中学校长高度概括地提出来的至理名言,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第一,从语法句式上说,这句至理名言应该是一个对偶型的语法句式。至理名言前一句中的“眼睛”一词应该是“班子”的代名词;“沙子”一词应该既可以指“‘沙子’型的‘领导’”,又可以指“‘沙…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天空     
“这里什么奇怪的事情都有,包括像猫的狗……”唉,聒噪的声音又出现了。看了看同桌,含糊不清的字音正从她参差不齐的牙齿缝里一个一个地蹦出来。咦,还有两个黑黑的虫牙洞?真是,早知道现在这么爱唱歌,小时候就别吃那么多糖嘛! “喂喂,有没有听周杰伦的《八度空间》.简直太棒了!”“有啊。不过,你唱的那只像猫的狗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啊?”“啊……”  相似文献   

16.
最近,学术界对苏轼的豪放词提出了颇多疑问:如提苏轼是不是豪放词人?他有多少豪放词?如其说苏轼是“豪放”倒不如说是“旷达”,他仅有的极少数的六、七首豪放词,不过是“偶尔即兴”之作,如此等等。但细谙之下,又觉颇有值得推敲和思考之处,故不揣冒昧提出拙见,以与海内诸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苏轼有没有豪放词?有多少豪放词? 要谈苏轼有没有豪放词?首先必须弄清“豪放”的定义和标准,才能衡量苏轼的词作。“豪放”,在一般意义上讲,大都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见新《辞海》)的意思,但这对词作的含义似乎远没有具体阐明。  相似文献   

17.
“‘集体英雄,式的教育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缺失教育家?》(《教师博览》第4期转载的《光明日报》文章)引用顾明远先生的话说,"有13亿人口,2.5亿学生的当代中国没有教育家,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也是与事实不符的"。而我却认为,建国58年,有13亿人口的当代中国却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更是"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作为一个工作了半个世纪的中学校长,我亲身的感受却是当代中国确实很不容易产生教育家。而该文在最后提出的"我们更需要依靠‘集体力量’,造就‘集体英雄’式的教育家",我则非但无法赞同,而且简直还要反其道而行之的。  相似文献   

18.
小议日汉指示词的区分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3):112-113
《日本语教育事典》对日语的指示词下了一个定义:“所谓的指示词是指除指示代词之外的包括この?そぅ?ぁんを等一系列词的范畴。它具有指示某一对象的功能,同时又表达了说话人捕捉对象时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多收了三五斗》,除了一般的常规环节外,重点应放在如何“咬文嚼字”上去引导学生探求这一名篇的精要。我以为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从精辟用词,看如何反映时代背景。《多收了三五斗》,题目就醒目地告诉我们,农民今年是丰收了,但“丰收”后的命运将是什么呢? “白白的米送进万盛的(?)间”,却只“换了并非白白的现洋钱的钞票”。两个都是“白白的”,前一个是实物,确确实实进了资本家的米行,后一个却是空的,是丰收之后的农民没能得到的。前后  相似文献   

20.
正李密《陈情表》授课伊始,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导课,而是在淡淡的古琴配曲中,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读了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我适时地引入了赵与时评价《陈情表》的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正当我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下一个环节时,一位女生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