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颜氏家训》作为南北朝时期家训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文学理论和思想也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文章立足于《文章》篇,从文学观、文学创作观、文学本质观和文学批评观等四个方面,就颜之推的文学理论及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文赋》是中国文论史上最早摆脱经史哲典籍束缚的完整的文学创作论,也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对文学的性质、创作主体构思、物化表达及作品形态、风格进行完整系统描述的专论。《文赋》不但开了创作独立文学理论的先河,更体现出迥然不同的创新思想。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文赋》表达形式新颖、整体创作理论以及创新性思维模式:追求独创性的诗学理念;食古而化的诗学承袭观;对传统儒学的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考察《新青年》中与文学相关的文章,对其中涉及的文学理论,从语体改革、思想内容、创作原则与方法3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弗莱是20世纪最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之一,他的著作、思想、以及对文学的观点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批评的解剖》入手,讨论了他的文学循环观的基本模式,产生的背景,以及循环观的价值。以期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是刘勰历时十余载精力写就的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他对作诗论文进行了总结 ,注重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 ,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 ,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 ,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6.
《文赋》是晋代陆机(公元261年—303年)的重要文学理论著述,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的一篇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深刻性的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文章。在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陆机是太康(公元280年—289年)时期的重要诗人,是我国古代有影响的文学理论家。他在《文赋》自序中明确表示,他从阅读前人的作品和自己写作实践中对文章写作的复杂性有了深切的体会。他写作《文赋》的目的就是要探讨文章写作的内部规律,解决写作中经常出现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即思想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语言…  相似文献   

7.
《颜氏家训·文章》篇文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氏家训》是北朝颜之推所作的家教训诫之书。其中《文章》篇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文学思想。如果我们全面地分析一下《文章》篇,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高明的文学见解和进步的美学思想.应该说,在文艺理论发达的南北朝时代,《文章》篇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文学理论较贫乏的北朝,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当今大学《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力陈文学理论严重脱离文学实践之种种弊端,提出了“从文学实践中来,到文学实践中去”的思想,努力探索一条摆脱目前文学理论教学中教师难教、教了难用,学生难学、学了难用的两难境地的途径和方法,理出了从文学创作实践、文学鉴赏实践和文学批评实践这三大实践统领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新思路,赋予文学理论以鲜活的生命气息和实践色彩,提高了文学理论品位,增强了文学理论的活力和魅力,从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实践能力和文学理论水平,使之成为新世纪里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新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比较文学复兴期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比较文学复兴期研究概述徐志啸除鲁迅外,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批著名作家都曾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对此,研究者们。对他们一一作了剖析与比较。《郭沫若早期文学观与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一文认为,郭沫若的“文学无目的”思想,与西方泛神论及康德、叔本华美学思...  相似文献   

10.
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十分重视文学的“内部研究”,这与他们“纯文学”的文学观密不可分。无论是对文学本质特征的界定、文学存在方式的分析,还是对文学史写作的探讨,从中都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延安文艺界所开创的文艺创作方向作为建国后的文艺主潮一直延续到“文革”时期。在这一长达近40年的文艺实践过程中,左翼文艺界为了在文学艺术中创造一个“绝对无我”之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目标,追求一种“绝对的纯粹”。从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到60年代的舞剧《白毛女》,就很好地反映了革命激进文学派别的这种乌托邦冲动,即以“净化”的方式修改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基础”,但又有可能模糊政治伦理观念的“复杂性”作品,展开对自我、阶级本质等的想象,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12.
焦琳《诗蠲》是清末民国时期重要的一部《诗经》研究著作.以文学性的思想来研究《诗》学是《诗蠲》的一大特点,焦琳《诗蠲》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文本为主、以情论诗、以意逆志、以诗释《诗》上,以文学思想解读《诗经》打破了文学与经学的藩篱,使《诗》脱离了圣人之义的窠臼,重新焕发出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九天”说是扬雄以玄为本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扬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思想的形成在整体上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文必艰深”论则是扬雄重要的文学思想之一,自宋人苏轼对之作了严厉的批评之后,历代批评家大都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从扬雄思想的整体特征出发对之作认真的分析,更没有人把“九天”说与“文必艰深”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笔者认为扬雄“文必艰深”论本是建立在“九天”说的基础上,并与尚文的时代审美追求相一致,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并非一无是处,以往学者们对它的全面否定是不尽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5.
明中叶,在文坛和思想界,几乎同时出现了以前七子为首的文学复古运动和王守仁的"阳明心学",代表了当时"张扬主体、反理倡情"进步思潮的两种表现形态,他们在复兴古学的口号下,对文学和哲学进行了新变,成为明代最受学界瞩目的现象。在此后的一百年中,彼此发展几经起伏,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和衷共济、并驾齐驱、改弦易辙几个阶段,呈现为一种错综复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吴澄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文学理论家。理气论是吴澄理学思想和文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文学创作论中吴澄提出“诗文以理为主,气为辅”,作为文学创作的指导原则,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根据对吴澄文论的全面考察,试图对这一理论的渊源及价值做出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批评理论著作都将重点放在时间问题,忽视了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问题;对文学中空间问题的研究源自约瑟夫.弗兰克的著作《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这篇文章,引起了相关学者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研究。本文结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辛格的短篇小说《巴士》为例,分析西方文学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以期给相关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间性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是20世纪逐步兴起的一个哲学与美学概念,随着西方哲学与美学的“语言学转向”与后现代主义美学和文论思潮,它越来越引起文学理论家的关注,并且发展出“文本间性”(或“互文性”)。这样“主体间性”就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概念;它可以比较合乎逻辑地解决作者、文本、读者三者的关系,是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主体间性”也有其适用的场域和限度,过分地运用它势必产生文学本体的混乱。  相似文献   

19.
“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古老独特、包孕丰富、具有重要发端意义的元范畴,在当代语境下对其进行研究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二十世纪以来对“兴”的研究不仅注重其本源本义的考索,而且还注重对其衍生义和价值的判断,从诗歌协韵起头到表现手法到艺术思维,直至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从而不断调整和丰富了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居于中国学理论传统主流的儒家学,倡导“以理驭情”,这一主流观念在其承继,发展与流变中走向了“以理灭情”歧路,在与道学传统和拟古主义的颉颃中成长起来的晚明尚情思潮,力求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过分束缚,争取个性的自由发展,它重“本心”,“童心”,倡“真情”,“至情”给晚期坛带来了一股勃勃生机,这是对传统学观的一次有力匡正,对此,我们应给于足够的重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