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宋庆龄故居陈列馆,宋庆龄给邓广殷的遗嘱,被刻成了牌匾,静静地陈列着。 在这份曾密存于瑞士银行的遗嘱中,宋庆龄将自己北京和上海两处住宅中的全部藏书作为回报,赠送给邓广殷。而在宋庆龄的全部私人财产中,  相似文献   

2.
汤雄 《湖北档案》2016,(12):7-9
2011年5月29日,在上海宋庆龄故居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文物展览——“遗爱长留——隋永清藏宋庆龄文物展”,展览会的主人、宋庆龄的被监护人隋永清首次展出了宋庆龄在不同时期赠送给她的一批珍贵的实物,其中除了宋庆龄亲笔写给她的信函外,还有宋庆龄父母作为嫁妆赠送给宋庆龄的多件绣品、抗战时期宋美龄为宋庆龄出席筹款活动定制的2件晚礼服、孙中山和宋庆龄婚后使用的象牙筷等.在展览会开幕式上,隋永清对她的“妈妈太太”宋庆龄作了情深意长的感恩发言.  相似文献   

3.
[整理者按] 宋庆龄的晚年生活和工作情况,近年来的一些回忆类文章和著述中涉及较多.曾在宋庆龄身边工作过的保姆、秘书、警卫人员、管理人员等,用平实的、近乎絮叨的话语真实地勾勒出宋庆龄作为国家领导人高尚而平凡的伟大形象,向我们讲述了伟人的琐细生活和她作为一名不平凡的女性所具有的感人情怀.  相似文献   

4.
正宋庆龄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富有,从小生活优越,但她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勤俭节约。我1956年调到她身边工作,担任寓所管理员,为宋庆龄服务了26年之久。追忆在她身边工作的漫长岁月,我感同身受宋庆龄平易近人、以身作则、节俭清廉的崇高品德。为了缅怀、敬仰宋庆龄,现将铭记在心的难忘往事,通过笔端予以抒发。谨以此文作为纪念。一日三餐吃得简单宋庆龄的一日三餐吃得简单,与普  相似文献   

5.
书讯     
《宋庆龄书信集》出版 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宋庆龄书信集》,是由宋庆龄基金会和宋庆龄手创的中国福利会主持翻译、编辑的。主编吴全衡、杜淑贞。 本书所收的信件,起自1909年迄于1981年,共计953封,大体已经涵盖了宋庆龄一生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工作和生活,表现了她同国内外各方面人士、亲属和故旧的交往。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也许是由于历史错综复杂的缘故,在她生前和去世后,道听途说,李代桃僵有之;移花接木、妄加猜测有之;指责非难、恶意中伤有之。甚至在一些描写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影视及书籍中也有失实之处。这些,无疑给后人写宋庆龄传记带  相似文献   

7.
宋庆龄自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庆龄原籍广东文昌,生于上海。幼年时就读于教会女校,取英文名为罗莎蒙德。1915年10月,她在东京与孙中山结婚,成为孙的战友和助手,常协助孙起草文件和讲稿,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1921年4月,宋庆龄用英文致函外国友人白赛脱,并附录了两篇介绍她本人生平简史和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函稿。在函稿中,宋庆龄披露了她与孙中山结识、结婚的经过。这份函稿不仅是比较少见的宋庆龄亲笔撰写的有关孙中山生平的史料,同时也是研究宋庆龄生平和思想的珍贵史料。原件为英文,由马晶华翻译,标题为编者所加。A1913年,宋庆龄在美…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是一位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并且首先是一位爱国主义的伟大战士。爱国,是宋庆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拯救祖国,献身祖国,反映在她的一生中,尤其是反映在整个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她的全部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林泰之印” 《档案春秋》去年第九期曾刊登过《我为宋庆龄保管五万元人民币》一文,文中有一处细节说到,当时如果要取用这些钱,必须凭宋庆龄的手信及盖上宋庆龄化名“林泰”的私人印章方可。这方“林泰之印”印章的篆刻者,就是本文主人公,沪上著名篆刻家刘友石。不过当年刘友石篆刻这方印章时,并不知道“林泰”就是宋庆龄。  相似文献   

10.
宋庆龄要我保管5万元 我是1949年上海解放初期开始接触宋庆龄的.当时我在市军管会办公厅总务处行政科工作,这个科专门办理领导临时交待的事务,我主要负责宋庆龄家和孙中山故居的行政事务.后来机管局成立,我当了副局长,也一直负责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宋庆龄是一位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并且首先是一位爱国主义的伟大战士.爱国,是宋庆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拯救祖国,献身祖国,反映在她的一生中,尤其是反映在整个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她的全部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吕春 《湖北档案》2014,(2):39-41
正1908年,廖承志出生于日本。他童年时常与父母一同去孙中山和宋庆龄家做客,他叫宋庆龄"姑姑"。后来,廖承志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归国后,和母亲、姐姐一样,全力协助宋庆龄的革命工作。当时,廖承志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委书记,为党做了大量情报工作。因而,被国民党特务组织视作眼中钉。1933年3月28日下午,廖承志在租界被捕。事情是这样的:当天上午,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王其良被捕叛  相似文献   

13.
正答谢晚会令顾承敏难忘的是:为表示感激之情,宋庆龄常会趁过节之际,请保健医生、护士长及医师专家到家中聚餐,比如1969年2月3日,宋庆龄就作过这样的安排:春节不下楼用饭;初一请保健医生和护士吃饭。更为难得的是,在"文革"中的1971年,宋庆龄为调剂业余文化生活,果断地令工作人员从仓库里翻出电影放映机,打破了尘封多年的禁影。从此,恢复了逢年过节在北京寓所中播映电影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1913至1915年,宋庆龄婚前在日本期间,曾数次回国。一般宋庆龄研究文章或论著均认为宋庆龄在1914年11月和1915年6月两次回国,前一次是为了陪母亲回沪治病,后一次则是被迫与家人一起回沪,行前曾与孙中山商定回沪后争取父母同意他们的婚事。 日本外务省档案(以下简称日档)所录虽均系孙中山的活动,但由于宋嘉树、宋蔼龄父女1913至1915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孙中山生前曾计划访问苏联,遗憾的是最终因病没能成行,所以他在临终前留下了希望妻子宋庆龄替他完成访苏心愿的嘱托。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逝世,此后两年中,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宋庆龄实在无法脱身,直至1927年夏,为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并实现孙中山的临终嘱托,宋庆龄决定赴莫斯科访问。据《宋庆龄年谱》记载,她于1927年8月22日凌晨三时半由外国友人雷娜·普罗梅陪同,离开上  相似文献   

16.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宋庆龄认为这一天比自己的生日更重要,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有关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姻,在他们各自的传记中都有许多记载,尽管有学者对其中不少绘声绘色的描述提出质疑,但由于宋庆龄生前长期不愿写自传,也反对别人为她立传,这就给辨别某些史实真伪造成了困难。有学者认为宋庆龄只写过一篇自传性的文字《广州脱险》,其实,她除写过一些零星的回忆片断外,尚有《自述》[1]和《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2]两文存世。早在1921年4月宋庆龄在广州用英文致函外国友人白赛脱,并附录了介…  相似文献   

17.
忱之 《档案与史学》2017,(12):27-29
<正>为人民的幸福全力以赴,是宋庆龄为人民谋福祉精神的具体体现。她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无数次举办筹款活动,她不仅是发起人和组织者,更是带头捐助者。战乱时期的1943年春,广东大旱,她举办赈灾游艺会,捐出自己的手提包义卖。1944年,湘南受灾,宋庆龄发起赈灾义演,带头捐赠了珠宝粉盒,并购买书画3幅。1947年,上海物价飞涨。为资助作家、艺术家渡过难关,宋庆龄决定  相似文献   

18.
1980年12月我去北京看望宋庆龄,当时她已经连日高烧不退。1981年3月23日,中央办公厅主任冯文彬找我谈话,告诉我宋庆龄患白血病,医疗小组已进驻她家,88岁高龄的她随时有意外发生,上海要从即日起作好按宋庆龄意愿将她安葬在上海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贺飞 《上海档案》2007,(10):24-24
9月26日,离休老干部、原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李家炽向市档案馆捐赠了部分宋庆龄同志生前所用过的实物。上世纪70年代,宋庆龄同志把自己使用的藤篮给了当时负责宋庆  相似文献   

20.
宋庆龄思想研究的新贡献──盛永华《宋庆龄论》的出版价值吕明灼在学术著作“出书难”的呼声中,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推出了盛永华的30万字新著《宋庆龄论》。在困境中难得出版的学术著作,是要有特殊的出版价值,出版家才舍得赔本让它面世的。近年来,对伟大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