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卦爻辭的形成是易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有關問題,自古以來聚訟不决,難有碓鏧史料可供稽考.學者或以卦爻辭鈎沉其内涵①,或據出土文獻復原其史寶②,借一斑以窺全豹,乃知其形成皆基於史寶,非空論玄談之作.而乾、坤兩卦爲<周易>之首,其定陰陽之旨尤顯,爲易學構之關鍵,也是中國古典哲學核心思想的體現.  相似文献   

2.
王再承 《寻根》2022,(2):11-18
谦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居第十五卦.从卦序数来看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其地位备受推崇.因为,它是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吉"无不利的卦,在"吉"的全面性方面有胜过"乾""坤".六十四卦可归纳为吉、凶、悔、吝四种结果,代表人文世界中一切现象的归结.而四者之中唯"吉"为好,余者皆为不利.《周易·系辞上》云:"吉、凶者,失得之象...  相似文献   

3.
按照《周易》早就定型的卦序排列,“需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卦,緊排在“乾”、“坤”,“屯”,“蒙”四卦之後。而“需”卦的組織形式,在《周易》全部六十四卦中也是較为特出的。像“需”卦這樣,包括卦題,同時六爻之中有五爻都是以卦名開頭的卦,在《周易》六十四卦裏只有“需”、“賁”、“咸”、“井”、“鼎”、“震”、“艮”、“渙”八個卦。這些卦各爻的内容含義,無一例外都緊扣卦題,可以說卦題之字義解開,全卦的内容也就隨之明晰了。不過,各家說《易》,對於卦題的解析往往就很紛紜、  相似文献   

4.
所谓“会通”,我国古代文献最早见诸《周易》,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闽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变通莫大乎四时”,“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力……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  相似文献   

5.
《周易》爻位说弘祖通常人们所说的《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前者是一部卜筮之书,而后者是指战国以来系统地解释《周易》的著作,是一部哲学理论书。《易传》中的《彖》、《象》二传在对《易经》的卦象和卦爻辞进行解释时,除继承了春秋时期的取象说和取义说之...  相似文献   

6.
《周易》凝聚了中国古代先民理解世界的智慧,它奠定了中华明的根基,所以古人称赞它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始终。历代贤哲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诠释,解易之作汗牛充栋,可以说易学诠释史与中国古代明史的发展相伴随,由此可见对易学史的研究在中国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汪学群研究员所《清初易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版,47万字)为易学史研究园地增加了一朵新葩。  相似文献   

7.
虞翻易学依托《周易集解》得以留存于世,虞氏《易》注讲究卦变、互体、半象、飞伏等条例,《易》注术语丰富。这些术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位、中、应、承、乘、旁通、比等术语是对先秦易学术语的赓续,隔、半象、消息卦衍卦、成既济定说等术语和体系,则是虞氏对汉代易学的吸纳与新变所在,梳理虞翻《易》注的术语系统,有利于厘清虞翻易学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8.
《周易》在中国经籍中最富有哲学意义,影响深远。相传孔子老而喜《易》,作《易传》,近人多怀疑其说,然而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经传竟能证明孔子与《易传》确有密切关系。孔子嫡孙子思所著《子思子》已佚,尚有四篇存在《礼记》书内,其思想及所载孔子论《易》语,均可与《易传》印证。荀子也以《易》学著称,其学来自年辈和子思相若的馯臂子弓。《荀子·天论》的思想本于《易传》的《繋辞》,在《大略》中还直接引用《彖传》、《说卦》和《序卦》。继荀子之后,汉初的陆贾、穆生等都精于《易》学,他们或久居楚地,或本来就是楚人。这为流传在楚地的帛书《周易》经传提供了历史背景。帛书的发现和下面两篇文章的论述说明,《易传》绝不是晚出的作品,研究孔子及先秦儒家不可离开《易传》。  相似文献   

9.
《周易·咸卦》涉性爻辞正义及其他──兼对潘光旦、李敖诸说质疑张惠仁一《周易·咸卦》的性爱内容关于(周易·咸卦》涉及性爱婚姻问题,古代学者早已指出。如封建时代最具权威性的十三经注疏本、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谓:此卦明人伦之始,夫妇之义,必须男女共相感应,...  相似文献   

10.
《易》以道阴阳,《周易》六十四卦俱是由阴阳爻组成.本文先从组成六十四卦的不同阴阳爻比例入手,探讨了虞翻因何以“卦变”说解《易》,又分析了其“卦变”说中的不当之处.并从阴阳爻是否应变当位方面探讨了其“成既济定”观点.并参考民国时期两位象数大家尚秉和、杭辛斋的观点,对虞翻理论的得失进行了讨论,最后重申应全面、客观的看待虞翻的易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略论《周易》天人合一之旨张汉1959年,我研究汉语文字,由于文字中很多哲学问题不能解决,从1959年起,研究《周易》,断断续续,已俯仰35个春秋。1989年,拙著《道论》面世:1993年,《易学启门键》面世。两书的主旨,皆在于注解《周易》。《周易》内...  相似文献   

12.
沈云 《华夏文化》2021,(4):5-10
今本《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是一本占筮之书,主要内容包括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战国以来形成的解释《易经》的著作,总共有七种十篇.通过《易传》的解释,原本的占筮之书呈现出了哲理化的倾向.《系辞》是《易传》中的重要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通论《周易》和筮法的大义,解释时并非逐句分析《周易》经文,因此与其他篇目相比较更有哲理性,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正一當前易學研究盲點關於《周易》全書的形式與內容,前賢舊解其實已經談過太多了,但是若從"新角度"而論,近代比較能突破舊解,有大膽講法,要屬李鏡池《周易通義》。此書提出來的三個重要見解最有啟發性,玆歸納李鏡池說法大致如下:其一《周易》本來的面目是每一卦大多有一個"中心"内容,不是雜揍的。用今人文學理論來說,就是《周易》每一卦大多有"主題"。其二不但有主題,每一卦六爻的内容也是"按先後層次排列的",這一觀點再次申明《周易》卦爻辭不是雜凑而成,而是經過精心編排,  相似文献   

14.
杨慎没有专门的易学著作,但有大量的讨论易学的考论性文字。杨慎祖父杨春始治《易》,于是受业者相继,取科第不绝。其父杨廷和深于《易》,杨慎自己也以《易》中试。此外,在杨春教授之外,杨慎另得福建乡进士魏浚易学之传。他之所以不注《易》,乃以经传言性命之详,不愿屋下架屋,而以刊谬正误为意,认为此亦关系至理。杨慎易学以明象为先务,对《周易》字辞音义多有考订,多有独到之见,颇能启人之思,但又时有穿凿附会。他辨疑宋代易图,实开清辨易图之先声。他考订《易》韵读,创新古音学,在音韵学上承上启下,贡献良多,开清初顾炎武《易音》之先。杨慎伪作《古文参同契》,又创商瞿为蜀人之伪说,影响甚大。在易学义理方面,杨慎也有独得之见,如其性情不离之说即得力于易学。杨慎易学开蜀学之新风,在全国易学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易经·井》卦中的"井"指墓穴,《井》卦原始说的是殷周时期宗教墓祭文化。从卦爻符号来看,内外卦(巽■、坎■)和互体卦(离■、兑■)都与古代祭祀有关;从卦辞和爻辞的内容来说,《井》卦描述的是墓葬祭祀的过程和祈求福佑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韩愈研究易学的宗旨是“施其词陈其义”。他说:“《易》,六经也。学者之所宜用心,原施其词陈其义焉。”意思是说,学者研究《易》,不能孤立的只从文字表面的意思去理解,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要从义理方面体会《易》之真谛,并把《易》之义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韩愈运用《易》之义理,一个主要方面,是用来丰富、突出、深化其文章之思想内容。在韩愈诗文中,常引用《易》的话,使其文章增辉、鲜明、生动。现举几例如下:韩愈的《南山诗》,是一首咏景的长诗。其中两句说:“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剥》卦是六十四卦之第二十三卦;《》卦是第四十四…  相似文献   

17.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性本能——《易》与丹道的共同出发点1.《易》崇尚生殖。柳华阳《慧命经》说:“儒所修道之经文,莫不以《易》谓之首也”。又说:“殊不知《易》之源头,乃道之祖宗也。”柳华阳认为儒家经典以《易》为首,而道家即以《易》的源头为其宗祖。那么,《易》的源头在哪里呢?用一句话概括:即生殖崇拜、性崇拜。我们这样讲有三条根据,第一,生殖崇拜、性崇拜几乎是世界上一切原始人类共同存在过的社会历史现象;第二、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其中殷易《归藏》首坤次乾,标志着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崇拜,以及女性在社会上的…  相似文献   

19.
高培华 《寻根》2012,(4):12-17
《易》即《易经》,又称《周易》,其中“八卦”之八个“数”和“象”,是人类最早的八个数字和八种物质概念,存有原始先民的思想轨迹;其中卦爻辞,记录有三代渔猎、畜牧、农业等生产情况,婚嫁等风俗习惯;《易传》十篇,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可以说《易》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渊薮。  相似文献   

20.
刘淑丽 《寻根》2009,(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