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温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它有时也很“顽皮”,给我们添一些小麻烦。因此有必要给它的“顽皮症”治一治,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于“早”始终有种情结:重视它,利用它,甚至迷信它。其实,早固然有早的好,但晚了迟了也不见得不能转变成“早”。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名剧《怀疑》有一个典型的悬疑剧躯壳:女主角因怀疑男主角神父弗林对黑人少年唐纳德实施了性侵犯而展开了多方面调查,带领我们不断地逼近真相。但它有一个非典型结局:剧本中的中心悬疑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这样的结构以及故事本身的暧昧,引导我们将它作为一个哲理剧来解读,诱使我们得出这样的认识:“沉重的肉身”未必沉重,它能给认知及心灵带来高翔的翅膀;如果“有罪”的肉身带来“高尚”的善行,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对“罪恶”的传统定义,无论这个定义来自宗教还是法律;反过来,既然“高尚”的善行可能源于身体的“罪孽”,我们也有理由怀疑“善行”的圣洁。  相似文献   

4.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当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斥着“策划”的时代,它如影随形,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商家的各种“策划”,但我们的教育仍然不能被“策划”,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育的方针政策,切切实实地按教育自身的规律办事,多一些平和,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功利,让它能够更接近一种真实、自然的状态。假如我们也热衷于“策划”,我们的经验是“策划”出来的,我们的成果是“包装”出来的,那我们的教育必然会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5.
“/”的联想     
“/”是什么?它像一个符号、一个数字、一件物品……望着它,我不禁陷入遐想之中。“/”像家里晒衣服的竹竿。它天天暴露在外,任凭风吹雨打,默默地为人们服务。有了它,我们才能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像一支筷子。我们每天吃饭都离不开它,筷子能帮助我们自如地夹菜吃饭。“/”像一根电棒。防暴警察随身携带着它,一旦遇到坏蛋,警察就可以用电棒打击并有效地制伏犯罪分子。“/”像一枚缝衣针。母亲用它来为即将远行的儿女缝衣服,钉扣子。那一针一线倾注了母亲无数的关爱、思念和不舍之情。它是伟大母爱的最好见证,它最了解甚…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为我们树立了“宽广眼界”的大局观,为我们确立了“执政为民”的价值尺度,为我们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一、玩的涵义 “玩”这个词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使用得那么频繁,但是要说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却非常困难。我们对它太熟悉了,对它的使用太频繁了。几乎与我们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它来表示,如玩足球、玩电脑、玩游戏、玩彩票等等。作为“万能动词”的“玩”我们暂且不管。这里只对我们要讨论的作为名词形式的“玩”进行一下界定。名词形式的“玩”很多时候和游戏、娱乐、休闲、放松等不分你我。  相似文献   

8.
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先是流行音乐来了,电视来了,游戏机来了,电脑来了,然后又有了互联网。面对这些,做为父母,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它对我们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就像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一样,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东西,互联网就是如此。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却也有诸如“网络陷阱”、“网络谎言”、“网络色情”的存在。由于它是新生事物,过去没有它的时候我们照样能够生活;对于它的积极的作用,因为做父母的我们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与电脑有关,所…  相似文献   

9.
夜幕降临时,我们打开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经济半小时”、”新闻调查”栏目,我们会为它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而赞不绝口,此时,我们全身心地融入到了节目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0.
我家的小狗     
我家养了一条小狗,头和身体的毛花花的,脖子、四肢和尾巴却是纯白的,尤其是脖子上的一圈白色,好像一条天然的“项链”,真是可爱极了!我给小狗取名叫“Mag-ic”,意思是“有魔力的”,因为我喜欢哈利·波特,我的小狗嘛,当然要有点魔力了。看来这个名字是取对了。Magic对拖把和扫把有一种特殊的好感。无论它睡得多么香,只要拖把或扫把一动,它立刻就醒了,而且飞奔过去,拼命地咬住它不放,与我们开展一场“争夺战”,或者坐在上面,随我们拖来拖去,好像这真的是它的“飞天拖把”一样!有时,我们故意逗它,来一个“急刹车”,它…  相似文献   

11.
【文题设计】 “我们家的小娃子”,是家庭的称呼,它饱含着家人对孩子无限的亲情;“老班”“老外”,是教室里的称呼,它凝聚了师生间难忘的真情。  相似文献   

12.
曾颖 《初中生辅导》2014,(10):41-42
对于“夜郎”我们并不陌生,尽管它已经消失了两千年。“夜郎自大”的成语我们仍频频使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多次出现“夜郎”,如今夜郎何在?  相似文献   

13.
好的音乐多了,喜欢音乐的人多了,但是“听不懂”音乐的人也多了。人们一方面喜欢音乐,一方面又为“听不懂”音乐而困惑。音乐究竟能不能“听懂”?音乐究竟“叙述”了些什么?这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材料的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音乐艺术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客易“听懂”。人们试图通过文学的形式去诠释它,但是力不从心。既然音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就要尊重它;既然音乐是供人们欣赏的,我们就可以充分享用它;既然音乐“什么都没有说”,我们就不存在“听懂”与“听不懂”。  相似文献   

14.
尼可正在家里看书。忽然,门铃响了。“尼可,”英子、小满和虎子手里捧着一只灰黑色的大鸟出现在门口,“一只老鹰,我们在踢球时它飞落下来,被我们救了起来。你瞧,它的右脚断了,伤势很严重。”虎子说。  相似文献   

15.
现在,国外很流行一种独特的读书方式,那就是——“漂书”。最近我们年级也组织了“漂书”活动,它的神奇过程让我们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鸟与人     
小鸟问它父亲:“世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老鸟答道:“不,是人类。”小鸟又问:“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灵?”“人类……就是那些常向我们巢中投掷石块的生灵。”小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可是,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幸福吗?”“他们或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为什么他们不如我们幸福?”小鸟不解地问父亲。老鸟答道:“因为在人类心中生长着一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和折磨着他们。他们自己为这根刺起了个名字,管它叫贪婪。”小鸟又问:“贪婪?贪婪是什么意思?爸爸,您知道吗…  相似文献   

17.
一片花瓣顺着微风缓缓落下,落在两个正聚精会神关注着一只甲壳虫的小不点。“嘿,你看,这只小虫好可爱耶!”“我们把它捉回去吧!”“不行的,那样它会不高兴!”“嗯,我们回去吧,小虫再见!”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们每日每时都与它打交道,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无一不与它有关,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它的影子,但却可能对它熟视无睹,不认识它的真面目。它魅力无穷,魔力无限,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变“瓦釜”为“黄钟”——它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可爱的蜻蜓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又来到爷爷家度周末。爷爷家有个小花圃,盛开着美丽的菊花,每天都有小昆虫来花圃做客。今天来的是一只可爱的蜻蜓。我和哥哥轻手轻脚地走近蜻蜓,想仔细观察它。可是蜻蜓就像一架直升飞机,一会儿起飞,一会儿降落,我们只看见它两对透明的翅膀不停地扇动,其他的部位我们无法看仔细。哥哥说:“我有办法了。”他飞快地跑进屋里,拿了一个网和一个玻璃杯出来。我一看,急了:“蜻蜓是益虫,我们不能伤害它。”哥哥说:“放心吧,我不会伤害它的。”哥哥用网网住了蜻蜓,然后把它放进玻璃杯。我们仔细地观察它的样子。它…  相似文献   

20.
女性的解放     
杨澜 《师道》2008,(3):51-52
我们对“解放”这个词有点隔膜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得到完全的自由。其实,自由也是相对的,它在眼前停了一会儿,又跃身向前去了。所以,“解放”也只好一路紧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