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宇 《华夏文化》2010,(2):55-56
粱启超对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影响巨大。曹聚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说:“过去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梁启超的新民学说,提出了振兴中华民族的长远历史任务,对新民主主义中的政治人物和整个革命进程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2.
世界畅销书小说家欧文·华莱士因患胰腺癌于1990年6月29日逝世,享年74岁。华莱士去世前住在美国的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守候在他的身边。“他的朋友和书迷们将沉痛哀悼他,”华莱士的老朋友、有“畅销书先生”之称的小说家悉尼·谢尔顿说,“我过去就认为他是一位极为出色的作家和敏锐的探求者。而且,与众不同的是,他是自己独力以求。”“我认为他的作品将具有长久的生  相似文献   

3.
画家非马     
说来奇怪,如今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当初是怎样结识非马的了。可是我却深深地记得他的画和他传奇一般的人生经历。中国非马原名叶非姆·罗登伯格(YefimRoeytenberg),父母都是俄国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1904年,被派到哈尔滨修筑中国东北铁路。从此,这一家人便在这座凝聚了中国和俄国文化的美丽城市居住下来。1914年,非马出生了。在他的记忆里,在哈尔滨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十分美好的。他一面在俄国男子学校受教育,一面学习中文和英文。18岁那年,非马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哈尔滨南下,到大都市上海去深造和进一步感受“中国的气氛”。…  相似文献   

4.
葛兆光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严肃、审慎而又略带点忧郁的人。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书房里安静的氛围、略微暗淡的光线和案头累累擦擦的书籍的渲染,而且也许是长期伏案思考的习惯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他的举止和表情,使他看上去有一种思想者的气质。谈到他现在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在写《中国思想史》了。最近4年来,我一直在从事这项工作。目前正在写第二卷,时间跨度是7-!9世纪,也就是从唐到晚清时期,我希望到明年的6、7月份能够完成。”“您这部思想史的特点是什么呢?”他说:“过去出版的思想史都是集体写作,集体意…  相似文献   

5.
回忆毛姆     
威利——从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起,我就这么称呼我的叔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无疑是当代最著名的作家,或许,可以说是最可悲的作家。这位瘦小、弱不禁风的老人有一张干瘪、布满皱纹的面孔,活象一位中国的圣人,总是拖着脚在法国南部弗拉角的豪华住宅——他那莫雷斯克别墅宽敞而空荡荡的房间里踱来踱去,象个迷了路的幽灵。他追索过去的安逸,对现实感到迷惑,对未来又充满恐惧。 1965年,当我陪他一起住在这栋里维埃拉赫赫有名的别墅那阵子,几个月来,我是他的第一个客人。“你知道,”他口吃得厉害,对我说,“我活  相似文献   

6.
肇庆市首届“端砚文化节暨中国文房四宝展”虽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那隆重的场面、依然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毕竟这是端砚问世一千多年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化节,我作为“端砚文化节暨中国文房四宝展”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自然是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7.
继2004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80岁高龄的瑞典籍汗学家马悦然先生的《另一种乡愁》,迄今10年过去了。马老的乡愁又增10年。何为“乡愁”?马老在《另一种乡愁·弟弟的海行》中写道:“四五岁时,妈妈给我念过一部名为《弟弟的海行》的童话组诗,那本书的插图我记得很清楚: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名字恰巧和我一样,也叫悦然,跟他最亲爱的玩具熊划船剑中国……我通过《弟弟的海行》才知道有中国这个大国。”  相似文献   

8.
孤篷 《世界文化》2014,(4):15-17
<正>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中国知识界青年的热门话题。谈到萨特,我首先忆起的是他那张在街头叫卖左派报纸"人民事业报"的照片。他老态龙钟、其貌不扬,躲在酒瓶底似的老式近视眼镜儿后面。这幅照片后来被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收入他主编的文集《萨特研究》(1981)中。  相似文献   

9.
凌夫 《寻根》2010,(2):70-73
<正>陶元庆是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史上杰出的画家。陶元庆,字璇卿,1892年生于绍兴,与鲁迅同乡。他是鲁迅的学生许钦文的最好的朋友,由许钦文介绍而认识鲁迅。毕业于上海艺术师范的陶元庆,对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洋绘画都有广泛的涉猎和不俗的见识与修养。鲁迅赏识陶元庆,一再约请他设计封面,催生了一批中国新文学史上堪称绝品的封面佳作。  相似文献   

10.
早秋的邂逅     
他们相爱的时候,比尔还很年轻。很多个夜晚都在他们一起散步、谈天中消磨过去。后来由于两人之间的一点小事,他们便不在一起了。一时冲动之下,她和另外一个自以为爱的人结了婚。比尔被女人伤透了心,远走他乡。昨天,穿过华盛顿广场时,久别多年的她和他不期而遇。她喊道:“比尔·沃克尔。”他站住了,开始他并没有认出她。对他来说,她显得太老了。“玛丽!你怎么在这儿?”她下意识地仰起脸来,似乎是在期待一个吻。但是他却伸出了手。她和他握了手。她说:“我现在住在纽约。”“哦,”他有礼貌地微笑着,很快又皱起眉来。“我一直很想知道你过得…  相似文献   

11.
看上去总是那么年轻的钢琴家丹尼斯·李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他生气勃勃,和蔼可亲并且颇为健谈。每当他自我介绍时,总是十分认真而又坦诚地说:“我是丹尼斯。”这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人们都早已认识他了。别人问及他的年龄时(有人记得在过去的亚洲音乐会上他经常被问及这个问题),他便微笑着回答:“我的年龄不过在16岁到60岁之间罢了。”然后又狡黠地补充道:“这是好莱坞影星的隐私权!不过我可不是利伯雷斯。”这位风趣可亲的音乐家在伦敦住了25年,是他  相似文献   

12.
在驻华的外交使团中,对中国了解最深的恐怕莫过于俄罗斯驻华大使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先生了。早就听说他曾为许多新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作过翻译,与中国社会各界名流有着广泛的交往,加上他父亲在中国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因而我一直想亲眼目睹这位外交名家的风采,听他讲述那令人追慕的往事。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岁末,我在广州收到一份来自北京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的传真,它传给我的是一份惊喜和兴奋——我的老师印度卡塔克舞王比尔祖·玛哈拉吉要来中国参加第二届亚洲艺术节闭幕式的演出,我被邀担任他演出的主持。让我感到兴奋的不仅是能见到阔别四年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终于可以欣赏到这位舞蹈奇才的表演。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插图谈到京派、海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义 《东方文化》2000,(5):89-94
名古屋大学是我非常熟悉的一所大学,因为我曾经跟你们大学的中井政喜教授在1992年合作过一部书,叫《中国新学图志》。这本书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在韩国、在日本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因为它第一次把图作为学史的原始资料,从图中来看作家的审美趣味、审美个性,来看一个流派的风范,这是过去没有做过的。所以这本书出来以后,推动了国内学史写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因为现代学史的写作,这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写了200多部了,但是大家总觉得大同小异,用句俏皮的话来说,就是今天萝卜熬白菜,明天是白菜熬萝卜。  相似文献   

15.
每当说起知荣明耻,我都不禁会想起一个人。他过去是我父亲的同事,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吴叔叔。吴叔叔调来市里快五年了,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他呢?于是,我在一个双休日去找他。他们单位的值班员说:“没有这个人呀!”我说了吴叔叔的基本情况,值班的大概想起来了,愣了一下,有些失落地说:“唉!早走了。”我的心突然跳了起来,想盘根问底,可值班员忙着抬他的锅碗瓢盆,我不敢再问,无声地离开了那里。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每个中国人都在回顾、思索那段充满了血与火也锻造了民族魂的历史。在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诸多艺术门类的大量有关题材作品中,披沙拣金,我于电视荧屏上发现了“一个人”、“一条路”和“一座城”,既是新鲜发现,也是119日情怀,就个人的感情和喜好来说,受其感动,感其挚诚,念其忠贞,赞其坚韧,他和它们代表了中国化的内在品质,也展示出一颗雄浑博大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17.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社会主义文艺的奠基人。他一生同情、支持中国革命,关注中国进步文艺运动的发展,同时他很喜欢并很了解中国的文化。高尔基从童年和少年时代起,就对中国发生了兴趣。他关心过中国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反帝斗争和八国联军进犯天津与北京事件。高尔基在当年7月曾经写信给作家契何夫:“一同到中国去吗?有一次,在雅尔塔,你说你很想到中国去。一同去吧,我非常想到那儿去,并且打算向某家报纸自荐担任通讯员工作。”他在写信给医生斯烈金的信中,非常重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帝斗争:“要是真正宣战,那我就去。一定去。我认为这次战争具有巨大的意义。……唉!为什么我不是一个中国人!我要让你们看看什么是文明!我要从你们身上  相似文献   

18.
<正>编辑部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索契完成了这部著作。"他还一口气说了11个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9.
5月4日,我如约来到瑞士驻华使馆,采访了瑞士驻华大使周铎勉先生(Dominique Dreyer)。最早认识他是去年年初,经罗马尼亚驻华使馆临时代办鲁白安先生介绍认识,那时得知周铎勉是现在在中国工作的老资格汉学家之一,对中国化很有研究。在和他一年的交往中,我发现这位大使还是位音乐家,  相似文献   

20.
我想谈一谈高尔基,谈谈战斗的光彩夺目的青春。我对过去的回忆首先是同高尔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从我第一次翻开他的小说之日起,我的青春之火就燃烧得特别旺盛,我青春的声音也变得特别响亮了。这是一种从未听到过的声音;是一种造反的声音、反抗的声音;是号召人们起来斗争、争取自由和光明的声音。我住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那里是工人们居住的郊区,我们住的是破旧的茅草房,里面挤满了有工作和失业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