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航海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航海保障事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全方位视角进行思考和规划。但当前航海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在利用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明确航海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利用价值,落实好海事信息化顶层设计要求,夯实航海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完善相应制度规范,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推动航海保障档案管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忠强  王远渊  李源 《大观周刊》2013,(11):171-171
树立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对于航运事业的自豪感、归属感、使命感,进而实现培养出执行力强、忠诚度高、有胸怀、有品位的精专型卓越航海人的目标是高等航海教育的要求。本研究以唤醒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蓝色基因”为目标,结合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针对唤醒航海类专业学生“蓝色基因”的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运用多种有效路径将特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到学生的培养中,以实现培养高水平航运精英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但这与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征服、航海的结果是开辟了新的商业航路的地理大发现有着本质区别。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是目的、结果和性质迥异的航海活动。  相似文献   

4.
于民 《兰台世界》2011,(7):47-48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但这与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征服、航海的结果是开辟了新的商业航路的地理大发现有着本质区别。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是目的、结果和性质迥异的航海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航海保障信息化现状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航海保障信息化发展的几点策略供探讨。  相似文献   

6.
吕际云 《兰台世界》2013,(12):99-100
在我国招商局是最早创办航运的企业,历史悠久.招商局的成立使我国的水上运输业走向了机器船的时代,是中国航海史上的重大变革.本文考证了轮船招商局对清末航海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招商局是最早创办航运的企业,历史悠久。招商局的成立使我国的水上运输业走向了机器船的时代,是中国航海史上的重大变革。本文考证了轮船招商局对清末航海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行业博物馆在服务对象和馆藏资源方面有别于传统博物馆,只有立足于自身馆藏特色、行业资源,拉近行业展品和普通观众的距离,打造既叫好又叫座的展览。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国家级航海类博物馆,2012-2015年间,围绕同一批航海仪器和港口实物,先后策划组织了三次主题各异的临展,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抗战胜利,我正从四川流亡中学毕业,返回上海,考入了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吴淞商船"是有较长历史的航海学校,后与上海交通大学航海系合并,校长由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兼任(周是"吴淞商船"老校友,留学德国,研究枪炮,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四川重庆中美合作所),老师亦汇集航海界名流,教学严谨,大部分课程均用英语讲授,使我日后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兰台世界》2017,(17):111-113
明朝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呈现衰落的趋势,而处于世界中心地位的中国,其影响力也有所动摇。明成祖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宣扬本国国威,便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之长及规模之大在中国以往的航海中是空前的。郑和及其航海活动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对中国与亚洲、非洲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海南渔民《更路簿》是其在南海耕耘时给自己看的,用于记载航线、里程、岛礁名称、潮涨潮落、海流的流速与变化、气象等的小册子,是渔民世代航海经验的总结。它是用海南的方言来书写的,所以有"南海天书"之称。海南渔民《更路簿》是渔民发现南海诸岛屿及其附近海域,对其命名、开发与经营的航海指南和铁证,是维护南海主权,研究南海航海史、交通史、海洋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档案材料。  相似文献   

12.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1):93-93
<正>大连海事大学,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历经变迁,1953年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立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也由此诞生,并于1994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中转站,古代海南渔民在这条航线上乘风破浪,航海捕捞,进行渔业生产生活等,创造出珍贵的航海圣经——《更路簿》.《更路簿》是海南渔民遗存下来的宝贵档案材料,对古代渔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是不可或缺的航海指南.对现在来说,《更路簿》还具有更长远的价值.它不仅是证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历史依据,也是研究南海海洋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4.
明朝初期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对于当时世界的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敢,它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也为世界航海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郑和七次出使海外,他最后一次是公元1433年  相似文献   

15.
南粤航海文化及海上丝路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对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建设广东海洋强省、文化大省、广东国际航运中心和广州世界文化名城意义重大.以广州航海学院特色资源建设为例,对其资源建设总体思路、主要内容与建库标准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太仓近举行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第三届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各项活动。太仓档案人不辱使命,积极投身到航海节活动中做好档案业务指导,拍摄各类珍贵照片,征集整个活动的全部资料,提前介入.为筹办工作当好助手参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籍由海军档案馆馆藏图书《Navigation and Nautical Astronomy(《航海与航海天文学》),介绍了江南水师学堂的历史沿革,分析肯定了江南水师学堂在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中的历史作用,同时对其走向衰败没落的命运予以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世家工程师路易斯·查尔斯·布雷盖(Louis Charles Br(?)guet)在1880年1月2日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从事工业和发明的家族里,这个家族在布雷盖诞生一个世纪前就以能工巧思著称。他的曾祖父亚伯拉罕·路易斯·布雷盖(1747~1823)生于瑞士的诺加特尔,曾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制作天文仪和用于经度计算的精密航海仪器。他1814年进入研究经纬度的研究室,1815年成功研制了一台航海仪,并进入法国科学院任职。  相似文献   

19.
本课程依托中国航海博物馆“世界航海五百年”特展,重点诠释高中历史课程中“全球航路的开辟”这一课的相关内容。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本课程将团体心理游戏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通过博物馆展品这类独特的实物史料,带领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并学会使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1日是我国首艘国产的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失事50年;而我的老岳丈谭冠法船长谢世也近30年.之所以同时提及老岳丈,不仅仅因为他在震惊海内外的"跃进号"事件的调查中,以完备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能力,对失事原因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并进行了严密论证,避免了一场可能引起的国际纠纷;也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航海,对我国的航海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