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事简介:诸葛亮进驻西城,听说司马懿将乘胜攻取西城,而所部精锐已经全被派出去了,西城空虚。在万分危急中,诸葛亮定空城计,让士兵将城门大开,自己坐在城头,抚琴饮酒来等待司马懿。司马懿带兵到了城下,见状生了怀疑之心,他知道诸葛亮向来谨慎,以为城内一定有伏兵,于是就撤退了。到探明白了又返回,诸葛亮  相似文献   

2.
司马懿道:“且住,适才探马报道,西城乃是空城,老夫大兵到此,为何城门大开?诸葛亮又在城头弄鬼,不要中了他人之计。”当诸葛亮在城头招手.“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司马懿越发认定了“城内定有埋伏兵”,发下号令:“前队改为后队,兵退四十(里)。”并不无得意地“待我说破于他,实城也罢,空城也罢,老夫我拿定主意决不进你西城,告辞了,告辞了”。  相似文献   

3.
<正>有历史学家考证说,"空城计"并不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是小说家为了吸引人而"嫁接"到诸葛亮身上的。本文只是就事论事,各位不必深究。世人多认为诸葛亮用兵如神,空城计惊走司马懿,其实只怕未必如此。先来看司马懿何许人也。司马懿乃是曹操极其看重的一个谋臣,是曾辅佐曹氏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位至骠骑将军、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后追封宣王。当时曹魏,唯一能与诸葛亮相抗衡的,司马懿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4.
打草惊蛇     
打击一个人的时候,也惊动了其他人。原意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要反复探索敌情,发现和避免敌人设下的圈套。公元231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出征,讨伐魏国。魏国派出司马懿任统帅应战。蜀魏两军在祁山对峙,司马懿占据着险要关口,无论诸葛亮怎么挑战,都按兵不动。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诸葛亮得到一个消息:魏国正在和东吴谈判,准备趁诸葛亮率兵出征魏国之际,联合东吴从西面向蜀国发动进攻。诸葛亮为了确保蜀国的安全,决定立刻返回蜀国。魏国的探子得到诸葛亮准备撤离的消息后,快马加鞭地向司马懿报告。这时,司马懿还不知道魏吴两国准备联手攻打蜀国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讲授第四册课文《失街亭》的时候,给学生们补充了失街亭以后的故事。一个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那个非常聪明的和诸葛亮智慧不相上下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呢?难道他真那么愚蠢?如果我要是司  相似文献   

6.
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对司马懿大都没有好感,而对诸葛亮钦佩有加。但是从两公与主公的关系来看,从司马懿的文韬武略来看,从司马懿为统一中原作出的巨大贡献来看,司马懿应当比诸葛亮更胜一筹,更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组画面: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父子诱入上方谷,然后实施火攻,正当司马懿父子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顿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满谷大火倾刻间全被扑灭,司马懿父子乘机率兵杀出重围,得以逃生。诸葛亮最后只好望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插图选粹"空城计"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马谡失去街亭,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很快逼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众寡悬殊,诸葛亮无力应战。他随机应变,大开城门,放下吊桥,登上城楼镇定自若地焚香操琴。司马懿误认为城中必有伏兵,命兵马尽皆退去。画家以俯瞰角度展现双方一河相隔对阵的不同态势,张弛之间突显战局的诡异莫测。  相似文献   

9.
学会倾听     
《赤壁怀古》一文快学完时,我让学生们随意谈谈“三国”中的人物与故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讲开了,如:关云长单刀赴会、赵子龙单骑救主、张飞大闹长坂桥等。这时有个学生说:“三国”中,我最钦佩孔明的才智,特别是他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这一回,显示了他卓越的胆量与智慧。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都说诸葛亮的才智司马懿难以望其项背。这时另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司马懿的谋略不在诸葛亮之下,空城计中司马懿也许早已识破诸葛亮的计策而故意放了他……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我虽觉得这个说法颇为新鲜,但对孔明三尺瑶琴吓退司马…  相似文献   

10.
木牛流马     
宋明明 《小朋友》2004,(6):2004
诸葛亮自愿官降三级以后,全军上下都很感动。蜀军士气更加旺盛,连续两年,取得两次伐魏胜利,收复不少土地。到第四次伐魏时,诸葛亮打败了司马懿,却因粮食供应不上,不得不退兵。第五次伐(fá)魏(wèi),诸葛亮设计制造了木牛流马来运粮食。魏军的侦察兵得到消息,马上报告司马懿(yì):“蜀军正用木牛流马运粮草,人不劳累,牛马也不用吃喝。”司马懿大吃一惊:“本来想用老办法,只守不战,拖得诸葛亮没粮了自然退兵。现在不行了。怎么办呢?抢!”司马懿叫来两名小军官,叫他们各带五百个士兵,走小路等候蜀兵,等蜀兵们赶着木牛流马过来时,魏兵一齐杀出…  相似文献   

11.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才远在司马懿之上,其功业按理应不在仲达之下。但因其悲剧性格成为恢复汉室的致命弱点。且无家族势力支撑,而司马懿却具有乱世争霸的性格特点与有利条件,加之争战双方力量的悬殊。最终,智谋超仲达的诸葛亮未能击败对手司马懿,完成大业。而智谋逊于诸葛亮的司0懿却能够扫平一切障碍,成功掌握曹魏军政大权,为其子孙平三国建晋朝,奠定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才远在司马懿之上,其功业按理应不在仲达之下。但因其悲剧性格成为恢复汉室的致命弱点。且无家族势力支撑,而司马懿却具有乱世争霸的性格特点与有利条件,加之争战双方力量的悬殊。最终,智谋超仲达的诸葛亮未能击败对手司马懿,完成大业。而智谋逊于诸葛亮的司0懿却能够扫平一切障碍,成功掌握曹魏军政大权,为其子孙平三国建晋朝,奠定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司马被涮记     
话说那诸葛亮足智多谋,在马谡大意失街亭后,仅凭着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态和如簧的三寸不烂之舌,便把司马懿玩得团团转,悻悻地退了精兵,保住了本来已经危在旦夕的城池,得到了世人的千古传诵。再说司马懿那只老奸巨滑的狐狸,得知城池中无一兵一卒的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七窍生烟,差点丢了老命去阎王那里报到去。好不容易抢救过来,他第一句话便是:“诸葛亮,算……算你狠!你……你等着,我……我不把你碎尸万段,就把‘司马’二字倒着写。”盼星星盼月亮,这一天终于来了!司马懿得到消息,蜀帝刘禅盯上了魏国的一块地,非要夺取不可。诸葛亮从平原派出十…  相似文献   

14.
相传三国时代,蜀国丞相兼军师诸葛亮屯兵阳平(今陕西阳平关)时,派大将魏延领兵去攻打魏国,只留下少数老弱军士守城,不料魏国大都督司马懿率大队兵马杀来.靠几个老弱军士出城应战,有如鸡蛋碰石头,怎么办?诸葛亮冷静思考之后,传令大开城门,让老弱军士在城门口清扫道路;自己则登上城楼,摆好香案,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优雅.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况,心中疑惑:诸葛亮一生精明过人,谨慎有余,从不冒险.今天如此这般,与其一生表现矛盾.恐怕城内必有伏兵,故意诱我入城.决不能中计也!于是急令退兵. 诸葛亮正是利用了司马懿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才以“不守城”来达到暂时“守住城”的目的.诸葛亮从问题(守住城)的反面  相似文献   

15.
[前面的故事]话说刘备伐吴失利,死于白帝城,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即位,史称后主。当时三国鼎立,相持不下。后来诸葛亮率兵七擒孟获,平定了南方之乱,认为北伐中原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上了《出师表》,安排好各项事务,开始北伐。在曹军屡吃败仗、节节溃退之后,魏明帝曹睿起用司马懿为统帅,出关迎战蜀兵。司马懿足智多谋,是诸葛亮的劲敌。他一出马就直指街亭,欲断蜀军的咽喉要路,绝其粮道。诸葛亮早已想到这点,派自告奋勇的马谡与王平等人把守街亭。不料马谡是个言过其实的空谈家,他的失误,几乎给蜀军带来灭顶之灾。不过,这才有了下面这出"武侯弹琴退仲达"的好戏。  相似文献   

16.
建兴六年(228年),蜀将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被迫演了一场空城计,退兵汉中。一日,诸葛亮在帐中与蒋琬谋划治军之策,忽然有探马来报:“司马懿引兵15万,正向汉中挺进!”军情紧急,诸葛亮传令召集众将,齐来帐下议事。  相似文献   

17.
梦回三国     
我是个书迷,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最喜欢的人物当然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一个个谋略故事我都熟记于心。尤其是空城智退司马懿。在惊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同时,我也为司马懿的谨慎多疑叹息不已,心想:这计策的破绽如此之多,如果是我,定然不会中诸葛亮之计。  相似文献   

18.
正无论是《赤壁之战》还是《草船借箭》,都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去察看地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未动用任何刀枪箭矢,巧施“空城计”战胜司马懿,世人无不惊叹其出奇制胜的战术,佩服其雄才胆略,他的这一计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空城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不仅得益于诸葛亮的智慧,也得益于他诸如心理素质、音乐、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才能。诸葛亮“空城计”的成功,给人们留下了丰厚的大有裨益的启迪。一、强大的心理精神在司马懿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诸葛亮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鼓足勇气,面对现实,施展浑身解数来对付困难,选择与司马懿打心理战的策略,反把强兵吓退。试想,没有强大的心理精神,敢于想出这一策略吗?二、…  相似文献   

20.
[点击一]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为"空城计"一节所闪现的智慧之光拍案叫绝:诸葛亮羽扇纶巾,气定神闲,抚琴送敌,真是料事如神。可是其中的"破绽"一经指出,又让人难以释怀。下文,作者解读的角度之新颖、立意之高远,令人折服-- [例文一] 司马懿为何不进空诚王宇清一向以能征善战且老谋深算著称的司马懿面对眼前的小小空城,所做出的惟一反应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