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媒体竞争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报纸媒体面临严峻的生存与发展挑战.本文以如何做好报纸编辑工作为由,探寻新形势下报纸编辑遇到的新课题.多种媒体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媒体的迅速崛起,给报纸生存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报纸编辑需要调整思路、重新定位;转换角色,新闻策划被动变主动;整合新闻,巧借新媒体为己所用;树立市场思想,积极尊重读者需求;具备创新思想,打造精品意识等.  相似文献   

2.
刘俊波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6):I0007-I0007
网络技术在新闻传媒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深,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的边缘日益模糊,媒介融合成为当前传媒行业的发展大势,传播渠道、接收终端及媒介内容等不断融合发展。媒介融合视域下,传统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必须进行创新性改革,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
陈晓云 《内江科技》2022,(12):77-78
<正>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革,单媒体时期的固化发展格局已不复存在,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对传统媒介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自步入融媒体时代以来,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途径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信息推广范围及传播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内容的合并以及资源利益的共享使媒体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挑战。新时期的新闻编辑应当及时扭转工作观念,始终秉持着高度的创新意识,并具备良好融合能力,确保能力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对等。  相似文献   

4.
进入市场经济后,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吸引大多数受众的注意,传统媒介纷纷对其报道的新闻进行娱乐化操作,使硬新闻趋向娱乐化、软化,网络新闻的娱乐程度更为严重,新闻的娱乐化带给了网络新闻很大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也称媒体融合,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各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这个概念最早流行于美国。媒体的类型主要有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介以及音频、视频等现代信息化媒介。媒介融合的盛行使以上各种信息传播媒介逐渐走向一体化,从而引发各种新闻和不同主题的内容实现了跨平台的自由流动,进而也导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消融的情况,并对新闻采编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目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融合展现出了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本文将对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业的影响作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采编业务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卢科键 《科技风》2012,(15):237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变换形态,传统报纸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也使的报纸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阅读量的减少、广告投放量降低、其他媒体的冲击,都迫使报纸新闻编辑做出改变.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要想迎接冲击并保持十足的竞争力必须进行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全面渗透,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的边缘逐渐模糊.在媒介内容、传播渠道和接收终端的融合发展下,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由姚庆编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闻传媒论:新闻学研究的新视野》一书,基于对国内外案例的实证研究,从理论层面提出新闻传媒的内、外部管理体制的分析框架,剖析并探究新闻传媒...  相似文献   

8.
进入市场经济后,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吸引大多数受众的注意,传统媒介纷纷对其报道的新闻进行娱乐化操作,使硬新闻趋向娱乐化、软化,网络新闻的娱乐程度更为严重,新闻的娱乐化带给了网络新闻很大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网络、广播和报纸等各大媒体突破了传统的传播格局,突破了各自为营、分隔而立的樊笼。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范围及工作核心均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也给新闻采编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征入手,重点讲解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积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吕吴涛 《科教文汇》2007,(12Z):226-226
进入市场经济后,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吸引大多数受众的注意,传统媒介纷纷对其报道的新闻进行娱乐化操作,使硬新闻趋向娱乐化、软化,网络新闻的娱乐程度更为严重,新闻的娱乐化带给了网络新闻很大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俞虹 《今日科苑》2009,(12):179-180
本文所说的"读报新闻"是指广播电视媒体通过对报纸信息的再加工、再整合进行二次传播,是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交融的生动体现。它将报纸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广播电视的大众化、贴近性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信息传播达到最佳效果。读报新闻节目符合人们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这是其得以生存的关键。读报新闻使广播电视新闻更为深刻,使节目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围绕在中学生生活方方面面,影响日益扩大。为了解当今中学生面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传播形式消费中有哪些习惯和消费行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生媒体接触习惯和消费行为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选择媒体类型首先网络媒体,其次是电视媒体。中学生接触媒体途径开始由传统媒介向新媒介过渡。使用手机上网的已经占到26.23%,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中学生主要关注的信息集中在娱乐、教育等方面。接触媒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放松精神,辅助学习,娱乐身心。传媒产品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消费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导航作用,建议多开发正面引导和适合中学生群体的媒介产品。  相似文献   

13.
杜星浪 《科技风》2015,(2):197-198
在电视和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已经逐渐被很多年轻人所淡忘,传统的广播新闻在新闻传播途径中的地位正受到了大量新技术的挑战。由于现代人过度的使用网络,网络的便捷、高效、迅速更是给新闻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网络、电视、报纸这样可视化的媒体传播途径却也少了一些乐趣,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驾车过程中,汽车广播就是对其它媒介传播的一种有效补充;而过度用眼时,晨起时广播新闻也能够对其它媒体不足形成有效的补充。但是确实必须要面对广播媒体在新时期遇到的一些困境,并且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手段来加强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提升新科技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围绕在中学生生活方方面面,影响日益扩大。为了解当今中学生面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传播形式消费中的习惯和消费行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生媒体接触习惯和消费行为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选择媒体类型首先网络媒体,其次是电视媒体:中学生接触媒体途径开始由传统媒介向新媒介过渡:使用手机上网的已经占到26.23%,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中学生主要关注的信息集中在娱乐、教育等方面;接触媒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放松精神,辅助学习。娱乐身心;传媒产品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消费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导航作用.建议多开发正面引导和适合中学生群体的媒介产品。  相似文献   

15.
电子技术的不断升级,增长了作为普通人的媒介接触,民众化时代已经到来.与此相伴随,自媒体草根也在崛起.本研究追溯了普通人的媒介身份发展历史,研究认为,普通人的身份呈现为三个主要的阶段:报刊时期作为市场的大众、广播电视带来的民众化和自媒体的草根.前两个阶段,普通人的媒介身份本质上未能发生彻底变革,普通人的媒介身份只是从被追逐的市场转化为可以参与生产的市场,人们成为后殖民时代的媒介文化元素.如今的第三个阶段提供了普通人媒介身份彻底变革的可能性,虽然看起来表征为草根化.  相似文献   

16.
地方新闻过去的表现形式是电视媒体的地方报道和各地的报纸报道,互联网出现后,地方新闻又表现为各地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在今天,"两微一端"成为不可或缺的3个媒体平台,地方新闻又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本篇以"今日头条"app为例,探讨地方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中有了怎样的新变化,未来又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是2008年受全国、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突发性事件.中国媒体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这一事件做出了全面深入而细致的报道.中央媒体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地方媒体体现地方报道特色,突出灾区人民自立、自强的精神.在新闻写作方法上,此次报道大量运用细节描写,数字化的表过等方式,体现了新闻中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回顾新闻传播的历史,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变革都深刻影响着新闻报道本身,影响着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方式.不断进步的技术带来了越来越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方式,我们面对新闻的选择似乎也赵来越自由.但揭开这层表象,隐藏在报道背后的"意义"却呈现出同质化和主流化的倾向.传媒决不仅仅是新闻的集散地,它塑造和改变着受众的价值观.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媒介技术才能真正为人类社会的自由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据外电报道,全世界目前可以通过互联网络阅读的报纸已达到2000多种。互联网络——新的电子新闻传播系统,正在使传统报纸书刊发生巨大变化。 在环球网上出版的《纽约时报》,包含当日该报纸版面上的大多数新闻和特写文章,分类广告,以及没有在报纸上刊出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交互式的功能,如报纸的填字游戏。《纽约时报》电子媒体公司的总裁马丁·尼森霍尔茨说,电子报纸是为该报扩大的读者人数以及为公司在电子媒体业创造机会而制订的一个战略的一部分。该电子媒体公司成立于1995年,其业务是为迅速发展的数字出版领域开发产品。环球网网址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文明进步的要求,是一个媒介所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更是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然而,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些记者为抢新闻、挖新闻"不遗余力",当前的新闻传播中普遍存在庸俗化、媚俗化倾向,忽视了信息传播过程中对被采访者和受众的人文关怀。对此应该进行深入反思,并努力纠正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重新塑造新闻媒介社会正义和良知的形象,促进我国传媒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