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读《中华庙会事典》●符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庙会事典》,是一部规模较大、颇具特色的工具书。作者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撷取全国各地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庙会事象数百余种,为开拓庙会文化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贵的丰富材料。庙会是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2.
郭肖蕾 《寻根》2009,(2):64-68
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民的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至今仍长盛不衰。各地庙会,一般是在各种节日和各种神的所谓“诞日”举行,在农村还要加上春秋社戏的习俗。除了演戏,奉神像出巡是庙会另一项吸引人的活动,既是为了酬神祈福,又可以满足百姓放松身心、调剂生活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3.
任志强 《寻根》2007,(1):95-102
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距夸已有1600多年历史,以其会期长、规模大而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集宗教信仰、文化娱乐、商业贸易、旅游现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为考察传统庙会功能的当代变迁以及在庙会旅游开发过程中官方与民间的互动、整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寻根》2020,(5)
正庙会将具有共同信仰的不同人群聚集起来,以一种仪式将传统记忆延续。在庙会过程中,伴随有大规模的仪式展演,拜神、许愿、还愿是仪式过程的核心。本文聚焦豫东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商丘火神台庙会,在观察、访谈中搜集资料,分析庙会仪式过程及文化符号,探寻现代社会中庙会仪式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庙会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的表现形式,是地方性宗教精神、区域特色、生活习惯、人文传承和经济活动等要素融合的产物。目前,庙会民俗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尚未获得应有的挖掘、利用。挖掘和创新庙会的文化内涵,强化庙会的综合文化与经济功能,打造一批大型传统庙会,可为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重要平台,对于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钟俊昆 《寻根》2010,(4):76-81
一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七里镇“仙娘庙会”,以农历三月二十日为始,相传当天为“天花圣母”金霄娘娘、银霄娘娘、碧霄娘娘的生日,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笔者多年来常去逛仙娘庙会,并作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过春节有一个特点,家家户户除了要吃丰盛的年饭、碰好运的酒杯、迎“喜神”进门、接”财神”到家之外,都喜欢去文化庙会上看看,那里确实有乐子,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说起北京城的庙会,好客的北京人会给您介绍几处最有名的和最好玩的,您可以“逛地坛,转龙潭、遛大钟寺,游白云观”,感受一下这座历史名城欢度春节的隆重。热烈和她那种特殊的文化气息。皇家园林逛地坛一出安定门,游客就能望见一座油漆粉画的彩色牌楼,还有高挂的红灯,五彩的气球。这就是“地坛文化庙会”的入口处。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六,庙会都在这儿…  相似文献   

8.
安瑞 《华夏文化》2016,(2):49-50
正在老西安人的记忆中,八仙庵的庙会一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焚香祷告的香客,威严庄重的神像都是关于庙会的难忘回忆。庙会,这种古老的文化活动,发源自上古社会的社祭活动:人们在对自然神与祖先神的祭祀中,往往集会来进行一些群体性活动。随着道教与佛教的兴盛,庙会由原来单一的宗教活动逐步转变为融宗教祭祀、商品贸  相似文献   

9.
《寻根》2020,(4)
正临清的庙会临清地处山东省西北部,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明清时期凭借大运河漕运发展起来。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临清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绚烂多彩。在临清众多民俗中,以庙会和社火最具代表性。临清庙会一般在寺庙所在地举办,名为酬神,实则是开展城乡贸易、进行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淮阳县史称陈州,自古拜祭太吴伏羲的陈州庙会延续至今不衰,陈州布老虎是庙会上的民间工艺品.布老虎的形制较为简单,一般将白色棉布染成土黄色,里面充填锯末,先缝制成其外型,然后用艳丽的颜料勾绘其外表.  相似文献   

11.
杜谆  陈克秀 《寻根》2007,(4):50-53
在淮阳太昊陵,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都要举办"朝祖进香"的庙会,人称"人祖庙会",当地人俗称"二月会"。"二月会"据传起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年鉴》2009,(1):I0072-I0072
浦东新区三林镇历史悠久,积淀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林舞龙、三林刺绣被列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月半”圣堂庙会、三林瓷刻、三林本帮菜被列为浦东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李寸松 《寻根》2007,(1):68-75
淮阳泥玩具总称“泥泥狗”,叠用两个“泥”字,是对泥玩具的爱称。淮阳有座“人祖庙”,每年从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有历时一个月的大庙会。省内省外,各地前来“朝祖进香”的人,人山人海,每天有三五万人次。“泥泥狗”是庙会上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它好看又好玩,价格便宜,“朝祖  相似文献   

14.
青山庙会是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一处影响较大的庙会活动。青山九间神祠为获取各自在信仰圈中的正统性、认同感和影响力,采取了以"血缘关系"、"政治权力"和"政策文本"为切入点的不同实践策略。这些策略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人际伦理秩序、政治权力符号,以及现代社会管理进程中的政策制度相吻合。各种策略的实施其实质是在强化信众认同感的同时,扩大和巩固民间信仰的社会基础,寻求信仰社区的功能性整合。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20,(5)
正生殖崇拜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古老民族中,是人类原始宗教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在某些地方仍有生殖崇拜的遗风。如在今天的河南淮阳太昊陵,每年农历的二月二到三月三都要举行盛大的"人祖庙会"。太昊陵"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以求子孙繁衍,当地人称伏羲为"人祖",称女娲为"人祖奶奶",至今仍保留着远古初民"生殖崇拜"的遗俗。  相似文献   

16.
王潞伟  宣恩聪 《寻根》2023,(2):103-110
<正>地方性大剧种演出及习俗大戏演出主要是指以村社为单位邀请专业戏班以及演出团体来村里的庙院或广场进行演出,一般在庙会期间举行,目的主要是为了酬神、娱神。老顶山地区庙会主要有:鹿家庄二月初二(龙王庙),关村三月初一(三官庙、汤帝庙、静乐宫、九龙圣母庙),南垂正月十九、七月十三(奶奶庙)、十月初十(财神爷),等等。  相似文献   

17.
试论《阴骘文》的德福观沈亦军文昌文化,属于中华道学文化的范畴,是中华道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而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对文昌帝君的信仰、崇拜和祭祀有关的经文善书、医学医术、祭祀仪礼、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宫祠建筑,以及民间传说、民间习俗、民间庙会等方...  相似文献   

18.
藏彝走廊是中国三条主要的民族走廊之一,其历史沉积的久远性、民族构成的复杂性、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空间。这一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展现,就是这条走廊上众多的多民族文化汇聚场所。本文以四川松潘黄龙庙会这一多元文化汇聚场所为切入点,通过对黄龙庙会多元文化生态及其形成历史的探讨,从一个具体的点上展现藏彝走廊文化空间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并由此思考在整体上把握藏彝走廊历史文化面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郭新生 《寻根》2002,(3):16-19
每年阴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河南淮阳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祖活动“二月人祖庙会”,“泥泥狗”就是庙会上的民间祭物。“泥泥狗”造型古朴,刻绘幼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民间深受喜爱,被专家、学称做中国古代化的“真图腾”、“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5-35
4月3日上午,2011龙华庙会民俗活动周在徐汇区龙华滨江开幕,龙华社区居民和中外游客等500余人参加开幕活动。被誉为“中华一绝、华夏一奇”的河南安阳抬阁、由“舞龙求雨”演变而来的浙江东阳板凳龙、海派秧歌等民俗项目共500余人组成行街阵容,拉开了“上海民俗第一游”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