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通过录像分析法对王皓、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的运用及得失分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反手拧拉技术的创新,接发球直接得分率明显提高。2)王皓、张继科使用反手拧拉得分率高于失分率。3)王皓、张继科使用劈、摆技术得分率低于失分率。4)王皓、张继科接发球在比赛接发球轮次总得分率高于失分率。  相似文献   

2.
运用录像观察、传统的3段技术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张继科与马龙决赛中的每1局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张继科技术比较全面,正、反手进攻能力都比较强,心理状态比较好,大赛经验非常丰富,在接球抢攻段发挥较好.马龙正手进攻能力强于反手,在比赛中心理状态起伏较大.在今后训练中,马龙只有加强运动智能、心理训练,提高反手进攻能力,充分发挥自身衔接快、速度快、回球落点变化多的优势,才有可能在下次世界杯夺冠.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14,(4):82-83
本组展现了张继科在发逆旋转球后,进行反手抢拉的套路。上组图中,张继科是看着王皓的正手空当出手的,而这组他是提前想好了进攻落点。在高水平比赛中,只单纯依靠抢攻是很难拉穿对手的,在保证高质量抢攻的同时,还要加上落点或节奏等因素的配合,才能让自己抢得先机。  相似文献   

4.
如图,马龙发球后被马琳抢拉了一板斜线大角度。他抱着拼死的心态,充分伸展持拍手,在近台进行防守(图3.5)。在利用交叉步扑到正手位后,马龙左脚踩住地,右脚随后猛力蹬回,迅速还原到了反手位。依靠反手连续拉球,马龙又将比赛转入了自己擅长的相持局势。  相似文献   

5.
对于横板两面进攻的选手,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相持能力外,突出正手拉球的威胁性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在实战中,反手与正手的流畅转换是制胜的关键,对于横板进攻型选手,可以通过反手的变化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下列组图是单明杰对王皓的一个回合,单明杰突然发长球偷袭王皓的反手位,王皓虽然勉强侧身上手,但是身体重心无法及时调整,不利于连续进攻。单明杰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反手的轻挡,在回球落点上调动对方,使王皓的直板横拉无法发力,随后单明杰果断侧身,发力进攻,占据了优势。  相似文献   

6.
5月19日,第22届亚洲杯乒乓球比赛在西子湖畔的杭州拉开战幕。中国队派出了男子王皓、马龙、张继科,女子郭跃、刘诗雯、丁宁的强大阵容。经过小组赛的争夺,男子八强浮出水面,他们是:王皓、江天一、马龙、唐鹏、张继科、松平贤二、岸川圣也和丹羽孝希;女子方面郭跃、冯天薇、帖雅娜、姜华瑁、刘诗雯、福原爱、平野早矢香和丁宁占据了八强席位。在男单1,4决赛中,王皓4比2战胜江天一,马龙4比2淘汰唐鹏,张继科4比1击败松平贤二,  相似文献   

7.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2):78-81
对于横板两面进攻的选手,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相持能力外.突出正手拉球的威胁性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在实战中,反手与正手的流畅转换是制胜的关键,对于横板进攻型选手,可以通过反手的变化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下列组图是单明杰对王皓的一个回合,单明杰突然发长球偷袭王皓的反手位,王皓虽然勉强侧身上手,但是身体重心无法及时调整,不利于连续进攻,单明杰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反手的轻挡,在回球落点上调动对方,使王皓的直板横拉无法发力,随后单明杰果断侧身,发力进攻,占据了优势。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2,(8):102-103
“正手发球后衔接反手抢攻”是马龙技术武库中的精华部分。这不仅依托于他高质量的发球,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手具备的强大杀伤性。比起侧身抢攻而言,反手抢攻的步法调整要相对简单,动作相对更小。由于马龙自身的连续进攻能力非常强,所以他在拉这板球时往往更注重旋转、落点以及出球的稳定性。即使对方能扛住这板进攻,他也能从容地在第二板衔接中加快节奏,使出球更具力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9.
一、王皓在奥运会上失利的原因分析 1.I业内人士的分析 徐寅生(中国乒协主席):这场球,王皓没有合理地处理正手进攻和反手进攻的关系。王皓的直板横打,是我们在直板反手太弱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琢磨出来的,有时候对手不太习惯,能稍占一点便宜。再加上王皓过去赢得多,可能就一种错觉,认为我的反手对方不适应,能压住对方。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9,(7):102-103
王皓通过多次世界大赛的历练,终于在横滨世乒赛如愿以偿,获得男单冠军。他最大特点莫过于反手的横打技术。王皓虽是直板,但与世界顶尖横板选手的反手相比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更胜一筹。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王皓半决赛中与马龙的这场对决为您剖析直板横打的奥妙(图1—18)。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张继科在201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最后3场比赛的实战录像分析,对他的反手拧拉技术的运用做了系统的统计。研究发现: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为乒乓球运动员反手接发球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不仅丰富了接发球技术同时也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发展。反手拧拉技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改变了原来接发球以摆、劈为主的防守型接发球技术,由控制技术向进攻技术上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进攻。反手拧拉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手拧拉技术顺应了技术的发展代表世界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最高水平,为今后的训练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叶孤城  庆玉 《新体育》2003,(1):54-56
喜欢乒乓球,一定认识刘国梁;提到刘国梁,不能不想起直拍横打;而了解直拍横打,就不能不说说王皓。 要评出当今乒坛第一高手实在不容易,是王励勤还是马琳,是孔令辉或者是波尔?当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乒乓球界,谁是直拍横打第一人却已有公论。不是刘国梁,不是马琳,也不是秦志戬。他就是不久前在荷兰公开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的王皓。 如果说刘国梁的横打技术已初具规模,那么王皓则让人们看到了这一技术成熟的希望。刘国梁反手更多地使用推挡防守,王皓则完全放弃了推挡,而以横打去进攻,其反手在和横板的对抗中已不落下风…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3,(11):94-95
上组图是王皓连续使用正手的两扳衔接,本组图是王皓连续利用反手在防守后接快撕的封堵套路。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都只是手段上的改变,但王皓运用战术的核心是一样的——坚决贯彻速度压制力量。  相似文献   

14.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6-109
处理台内球的技巧有很多,除了摆短、劈长这些控制手段,还可以直接进攻。而台内球进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科贝尔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术,以及马龙的反手台内直接挑打,这些都是反手进攻技术中重要内容。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将佩尔森的反手台内拉球,他的台内拉球极具攻击性和迷惑性,这是我们向他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对正手技术较强的选手来说,反手技术通常是较为明显的弱点。随着无机时代的到来,多回合的全台相持越来越常见,单纯依靠前三板技术就获得胜利并不现实。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越来越注重中台相持技术的训练,尤其是反手的进攻和防守技术。近台反手技术相对容易,多为第一板进攻下旋球或防守弧圈球。在长期的训练中,运动员通过反手进攻后,多会转为正手进行连续进攻,或者在近台过渡几板后再转为正手进攻,因此反手技术多为过渡性技术,并不作为主要的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16.
栾蓝 《乒乓世界》2012,(6):30-33
2012年3月25日一大早,王励勤跟王皓、张继科、马龙、马琳、许昕一起走进威斯特法伦体育馆,准备进行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17.
《湖北体育科技》2018,(5):467-470
本文通过录像分析对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樊振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马龙发球落点的选择较樊振东灵活,变化多;马龙第三板以控制为主,且侧身攻球技术的总使用次数制胜分都很高,樊振东以反手技术为主;马龙在接发球阶段还是以控制为主,樊振东运用其反手拧技术;第四板,樊振东的反手技术给对手带来的威胁小于马龙;在相持阶段,都是更多地运用连续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18.
兄弟     
11:10,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第五局,王皓落后一分,这时他的眼神看向张继科,默念了句什么,自顾自地点了点头。对面的张继科盯着球台,没有看任何人。电视机的镜头这时给了坐在观众席的刘国梁,他微笑着,看着两个徒弟。接着王皓发球,追平比分。张继科一直看着地板,发球,得分,再由王皓发球,接着王皓将球打飞,张继科拿下比赛。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多特蒙德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对东道主德国,张继科3比2战胜波尔,马龙3比0完胜奥恰洛夫。第三场王皓与鲍姆比赛时,马龙走出赛场,盘腿坐在通往新闻工作间的楼梯下,秦志戬站在他对面,两个人都没出声。新闻工作间此刻没有人,记者们都在球馆里看比赛,这里正是马龙所渴望的赛前的安静环境。如果需要马龙再次出场,他的对手将是两年前自己输过的波尔。虽然比赛最终没有打到第四场,但秦志戬说,马龙还是收获了很多备战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期名将赏析是三名男子运动员在进攻中注重使用落点的套路。第一组是马龙利用巧妙的发球落点变化调动对手,随后侧身冲拉对方追身的技战术图解。这两板球的处理体现了马龙对细节的把控,展现了他强势的正手进攻能力和超强的落点变化意识。发球到小三角,干扰对方战术。图中,马龙发侧旋球到奥恰洛夫的反手小三角处,他想利用这个落点变化干扰对方接发球的反手拧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