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以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并以第51、52届世乒赛冠军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情况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该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已经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继科的反手技术堪称世界一绝,他凭借超强的爆发力,时常利用反手发动在比赛中占得先机。本组图展现了张继科利用拧拉为自己创造侧身机会,继而实现得分的套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张继科在201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最后3场比赛的实战录像分析,对他的反手拧拉技术的运用做了系统的统计。研究发现: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为乒乓球运动员反手接发球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不仅丰富了接发球技术同时也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发展。反手拧拉技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改变了原来接发球以摆、劈为主的防守型接发球技术,由控制技术向进攻技术上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进攻。反手拧拉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手拧拉技术顺应了技术的发展代表世界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最高水平,为今后的训练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运用Simi Scout软件对樊振东在2014~2015年参与的20场比赛中接发球拧拉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樊振东接发球拧拉力量大、旋转强、速度快、落点刁钻,使用率非常高,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在全台全方位的拧拉,接反手位短球时拧拉使用比例最高,落点主要以对手的反手位为主;但在拧拉时发力狠、动作大、还原稍慢,且线路较单一。  相似文献   

5.
发球要够胆     
发球在乒乓球中是唯一一项能够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技术,其作用非常关键,但时下反手台内拧拉的技术非常具有攻击性,代替了许多接发球的技术,提高了接发球的质量,甚至将接发球的优势扩大并明显超越了发球。为了破解反手拧拉的技术,在现在的高水平比赛中大家经常能看到运动员偷袭急长球。这项技术带有很大的风险,特别对于男子比赛来说。一旦意图被对方识破,后果将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6.
通过录像分析法对王皓、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的运用及得失分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反手拧拉技术的创新,接发球直接得分率明显提高。2)王皓、张继科使用反手拧拉得分率高于失分率。3)王皓、张继科使用劈、摆技术得分率低于失分率。4)王皓、张继科接发球在比赛接发球轮次总得分率高于失分率。  相似文献   

7.
邹毅超 《乒乓世界》2014,(2):104-105
随着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接发球方在面对台内短球或抢拉难度较大的半出台球时,手段已演变为了以反手台内拧拉为主,摆短控制为辅的新技术体系,这一点在男子比赛中尤为突出。在这种技术环境下,三段分析法原有的分段界定标准和得失分统计方法,在定义、归类拧拉后的第四板性质,统计拧拉后第四板得失分时会出现矛盾。  相似文献   

8.
储进忠  李超 《乒乓世界》2012,(7):112-113
没有乒乓球技术的创新,就没有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目前世界乒乓运动正朝着凶狠、主动、变化的方向迅猛发展,其中近几年发明并得到完善的反手拧拉技术已经成为接发球的主要进攻与得分手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显示出较强的威胁性。但反手拧拉技术在处理正手位短球时,由于其移动幅度较大,往往会给反手位造成很大的空当或漏洞,又因为受到人体生理结构的限制,横板正手一直无法拉出和反手拧拉一样有威胁的球。尽管国家队教练早就提出了正手拧拉技术类似的设想,也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和训练,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反手台内拧拉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所重视。虽然这项技术还不够完善,但它却代替了许多台内球的处理方式,在实用性和杀伤力上,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双打拧拉比单打好用 在单打比赛中使用反手拧拉有两点弊端:第一,处理正手位短球日寸,站位要提前做一些调整,但很容易被对手抓住反手大角度的空当。在使用比率上也会和正手台内技术形成矛盾;第二,在和下一板衔接时,会受到一些局限,这点需要针对选手的技术特点进行专门训练。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3,(7):96-97
上篇中我们看到了樊振东在接发球时采取了反手拧拉外斜线,而在面对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时,他又选择了什么样的对策呢?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3,(4):90-91
马琳——当今乒坛最具代表性的直板左推右攻运动员,他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打法的技术。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自己的风格。本期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马琳的艺术乒乓。最近几年,反手拧拉逐渐代替了许多台内技术。尤其在处理正手位短球的时候。也有很多选手直接采用反手拧拉。因此,反手位的急长球也就成了一项牵制拧拉的手段。本篇图中,马琳偷袭许昕反手直线急长球得手。这板发球的突然性很强,马琳在接触球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出出球的线路。  相似文献   

12.
巅峰对决1     
韦睛光 《乒乓世界》2007,(9):104-105
王励勤在男单半决赛中遭遇柳承敏,后者步法敏捷,进攻犀利。王励勤在比赛中盘使用了很多反手台内拧拉,然后转入相持的战术——先调动对方至反手位大角,从而形成主动相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王皓在2008年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中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战术在发球后"侧拧"段,接发球"侧拧"段,相持中"侧拧"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训练和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合理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皓的直板反手拧拉堪称世界一绝,但随着逐渐被大家适应,他不得不在原有的接发球手段上改良创新。本组图所展示的就是王皓在反手台内拧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超强的手感吸短球的接发球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对乒乓球世界冠军张继科右2/3台运用反手接发球的效果进行研究,旨在为丰富接发球的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结果认为:张继科在右2/3台范围内运用反手侧拧接发球比运用正手抢拉拥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且比运用正手抢拉接发球更容易直接得分,不但丰富了接发球的方式,而且增加了比赛中接发球的突然性,且在战术合理运用的情况下,能为比赛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6.
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中,接发球一方多数采取控制和调动的手段来回球。王皓的直板横打技术非常出色,尤其是他台内球的反手侧拧技术具有很大的威胁。在2007年世界杯和国际乒联职业巡回总决赛中,王皓通过接发球直接用反手侧拧给柳承敏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从而连续两次大比分战胜对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统计法和分段指标评估法,对奥恰洛夫在第52届世乒赛团体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奥恰洛夫在发抢段非常积极主动,发球抢攻的使用率很高,但得分效果不是很理想。奥恰洛夫的发球以中路和正手短球为主,发球抢攻主要以反手近台拉冲技术为主;接发球抢攻段是奥恰洛夫的优势阶段,使用率高得分效果好,接发球抢攻时奥恰洛夫主要以反手台内拧拉和近台冲拉技术为主;相持段是奥恰洛夫发挥较为稳定的一个阶段,但由于使用率低得分效果不理想,因此对比赛的胜负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相持中奥恰洛夫主要以正反手两面拉为主,退到中远台后正手技术好于反手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樊振东比赛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樊振东的比赛成绩,为他以后的比赛提供帮助.研究显示:在发球阶段樊振东以正手逆旋转和顺旋转发球为主,落点为对方的正手位和中路位短球位置;在发抢段中,樊振东发球有力抢攻意识、正反手拉球、正反手反拉和反手台内拧球是主要战术;在相持阶段,樊振东出球质量很高,左手选手不同回球的轨迹和落点造成樊振东在相持中远台反手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巅峰对决     
男单半决赛:王励勤(中国)VS柳承敏(韩国)调左压右王励勤在男单半决赛中遭遇柳承敏,后者步法敏捷,进攻犀利。王励勤在比赛中盘使用了很多反手台内拧拉,然后转入相持的战术——先调动对方至反手位大角,从而形成主动相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分析张怡宁反手弧圈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使用率和得失分率。针对张怡宁在49届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对刘诗雯、决赛对郭跃、以及29届奥运会女单半决赛对李佳薇、决赛对王楠等4场比赛中,发球反手抢拉、接发球反手抢拉和相持中的反手技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找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