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捆绑结对策略.中心小学与村小结对捆绑制度,中心小学每个年级组确定一所村小为教学反思同行合作伙伴.做到中心小学每周选派一名骨干教师到村小直接示范指导,村小每周安排教师到中心小学进行集体备课工作,每学期开展一次校际间教师学习交流活动,中心小学教研处对同行合作伙伴学校进行捆绑式教学质量评估等等.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06,(2):58-58
成都市武侯区从2003年9月开始将12所城区重点小学和12所郊区农村小学“捆绑”,城区小学校长兼任郊区小学校长职务.而郊区学柱的校长则成为城区学校的副校长。城区粽北小学和郊区金兴北路小学“捆绑”后.李国湖肩负两校校长之责,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武侯区从2003年9月开始将12所城区重点小学和12所郊区农村小学“捆绑”,城区小学校长兼任郊区小学校长职务,而郊区学校的校长则成为城区学校的副校长。城区棕北小学和郊区金兴北路小学“捆绑”后,李国湖肩负两校校长之责,面对金兴北路小学的危房、落后的管理和陈旧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入,一个突出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农村小学成为课改工作整体推进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市提出了课程改革由城区小学、中心小学向农村小学延伸的工作思路,采用村小课改展示、送课下村与带课进镇、城区小学与村小捆绑结对等多种实施策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小学课改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5.
五华区抓住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机遇,采取“捆绑结对,城乡联动”的措施,拉动农村学校增强软实力,加快发展。把城区的好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一对一,结成校本教研“合作体”。要求城区学校除了在办学条件、经费等方面积极支持薄弱学校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大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水平和能力,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城乡联动,结对同行”是五华区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过程中,开辟出来的一条能够切实改变农村学校面貌,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高速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李彤 《中小学管理》2012,(10):50-52
四川成都市锦里小学(城区小学)与百草园小学(农村小学)是捆绑发展的结对学校。两校的结对经历了深度捆绑、一校两区的行政推动模式,学术帮扶、孕育文化的科研助推模式,精神交融、特色发展的携手共荣模式三个发展阶段。城区小学对农村小学从"抱着走"、"牵着走"走向"看着走",两校从"捆绑"走向"松绑",走向互助与共荣,最终成为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和共荣体"。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10,(7):F0002-F0002
合肥市庐阳区近几年来以“均衡、公平、发展”为教育主旋律,紧密围绕“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区学校优质化,庐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实施了《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古城小学等八所农村学校与南门小学等八所城区学校进行“捆绑”结对,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同步提升办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5日,是成都市武侯区城郊12所村小和市区12所小学的“好日子”。这天,武侯区“城乡教育一体化”正式启动,将城郊12所村小和市区12所小学“捆绑”结对,形成12个“城乡教育共同体”。人们形象地称此举为“先结婚后恋爱”。率先变革管理体制,全省第一个上收全部村小;加快  相似文献   

9.
任硕 《四川教育》2008,(7):13-14
以强校带动弱校,在教师队伍、教育资源、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方面进行“捆绑”的学校捆绑发展模式,在捆绑之初,结对的两所学校往往会表现出文化上的冲突,这不仅关系到捆绑举措是否成功,也关系到两所学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村小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是其成为义务教育体系中薄弱环节的根本原因。构建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反思村小教师专业发展障碍,论证了增强构建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针对性,利用学习共同体所具有的教育问题共享、群体动力、资源整合的特征,弥补村小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揭示出村小联盟、城乡结对互助、大学与村小合作等丰富的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态,是构建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现实地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黄梅县教育局梅教普(2004)08号文件《黄梅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第九条就”建立结对互动教研制度”作了明确规定,梅教研(2007)01号文件《黄梅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手拉手,教研同行”常规教研活动的若干意见》又作了更加具体的说明,要求由学校牵头突出在全县范围内校际之间,以教师为主体,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开展的形成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手拉手,教研同行”将使目前学校客观存在的抓“出口”转变为“进口”与“出口”并重。其将所有小学、初中、高中捆绑成持续高位走强发展的黄梅教育是大教育观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昆明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五华区地域扩大,学校增加,学校类型变单一的城区学校为城区.郊区.农村.山区学校并存。农村学校的加入,既为五华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面对变化,如何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打造一支合格的农村(含郊区)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城乡孩子享有均衡的基础教育,促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提高,成了五华区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依托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通过联片教研,网络教研,城乡结对,聚焦课堂等手段,摸索出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全区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新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新学校是撤并多所村小后合成的,学生、老师大多数也就来自各村校。学校、学生、教师与城区相比差距  相似文献   

14.
任硕 《四川教育》2008,(8):13-14
以强校带动弱校,在教师队伍、教育资源、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方面进行"捆绑"的学校搁绑发展模式,在捆绑之初,结对的两所学校往往会表现出文化上的冲突,这不仅关系到捆绑举措是否成功.也关系到两所学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结对学校之间只有求得文化融合,建立一种平等、共亭和共担的合作关系,才能达成"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荣辱共担"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柳州市初中课改实验样本校,在市教科所、柳铁教委的指导下,课改实验工作正在有序、全面、扎实地开展。下面着重介绍我校校本培训、多元评价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一)校本教研,改善教师行为在课改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缺乏专业指导,而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财力又有困难。因此,我们认识到要尽快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制定了我校“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实验方案。我们正在尝试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自下而上”的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实战式”…  相似文献   

16.
彭玉平 《四川教育》2023,(11):20-21
<正>校帮校的实施,能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让教师资源动起来、活起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江安县师培中心“校帮校深度帮扶的机制研究”课题组以江安镇西城小学与南屏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建立公共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县域全面帮扶工作,提高城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学校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建立与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只有充分地发挥三者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学苑教育》2019,(9):5-5
近日,浙江省政府公布2019年民生实事项目,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1000所以上,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本次结对由县(市、区)教育局统筹,县域内的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小学、乡村薄弱初中建立紧密型的城乡结对学校。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升华衍生的产物。它既是一种集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也是一种颇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开展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的校本教研,是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基础教育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边淑芳 《宁夏教育》2007,(10):23-23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本着"基于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