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镇压工人运动、抢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以及它们之间互相竞争的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引起战争。帝国主义时代,是充满着各式各样战争(帝国主义战争、国内战争和民族革命战争)的时代。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时代,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革命的时代。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民族主义呢?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民族主义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主义的发展出现过两次浪潮。第一次是战后初期开始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地的民族主义浪潮;第二次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引发了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浪潮。民族主义对战后世界政治的影响是双重的,即对世界政治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一、民族主义对世界政治的积极影响1.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推动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  相似文献   

4.
我国史学界在对于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及其同世界革命的关系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不正确的看法。这种看法,从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历史时代这一正确前提出发,但却得出了十月革命后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一切民族民主革命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错误结论。不少研究者在论述十月革命后各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时,往往好下“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历史时代,所以它是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对民族殖民地问题的认识及其政策演变季正矩,马方业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和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运动开辟了新纪元。这促使中国、印度、朝鲜和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起来,他们彼此呼应,互相...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民族殖民地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它产生、形成于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对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世界反帝反霸反殖斗争有重要意义。依据这一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揭示出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根源,指出了在中国消灭殖民统治的根本途径;正确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创造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结合国际形势发展,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指出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是反帝反霸反殖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侵占别国领土,亚洲是帝国主义角逐主要地带,而地大物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帝国主义在远东角逐当中,最突出的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了一系列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本文从沙俄的远东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中国造成了危害进行揭示,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历  相似文献   

8.
原青林 《西江大学学报》2007,28(1):10-13,20
近代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走向极端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和对外侵略之路,他所鼓吹的是一种“为了社会的教育”;而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提倡的则是一种“为了教育的社会”,致力于一种建设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和对外侵略的教育,一种关爱生命、生命至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的发展前途。通过这次战争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大量“赔款”和各种特权,割走台湾、澎湖列岛大片土地,加速了向帝国主义转化的进程,从一个受欺凌,受剥削面临沦为欧洲的半殖民地的国家,变成了凶残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朝鲜在这次战争之后,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经过这次战争的打击,更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因此这次战争不论在中国或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次重大事件。本文试图就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作一些剖析,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有许多国家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列强进一步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使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19世纪上半期,亚洲掀起了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总体来看,这些民族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1.
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局部战争制造并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世界不安宁的主要因素。探讨局部战争的根源和起因,剖析局部战争的特点和类型,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对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保障各国人民的自由、独立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意志连续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与其独特的民族主义密切相关。长期的四分五裂的状态使其民族主义在相当长时期只是文化民族主义,在种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极易蜕变成民族沙文主义,成为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期间,西欧作家分裂为挺战和反战两大阵营,成为民族主义和世界公民的思想分歧之所在.血腥的战争使作家们认清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捍卫自由、民主、和平和永恒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所以能成为超级大国,在全球称霸,依靠的是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本文通过剖析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收支变动情况发现,美国的强国地位形成自“一战”,霸权地位形成自“二战”,美国经济纯粹是一种战争经济。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采取了由最初的中立到后期参战的外交政策,这固然受其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然而民族特性则从根本上决定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自18世纪末形成以来曾出现过三次高潮,无论哪一次高潮,民族主义都成为政府动员,民众参加战争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意识形态,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如此。民族主义是一种最强烈的感情,在它面前,“国际主义”、“共产主义”都黯然失色,当民族主义成为政府发动战争,动员民众参与战争的工具以后,战争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半期世界性战争末起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空间发展;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帝国主义国家对两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吸取;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的长期维持;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世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等。探讨该问题对于反思过去,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尔兰问题的梳理,认为20世纪以来,爱尔兰问题因两次世界大战而得以变化,并最终演变为北爱的归属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成了爱尔兰问题发展的契机,爱尔兰问题在这一时期演变的结果主导了二战后爱尔兰问题发展的主轴。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其英国历史剧中,着墨浓重之笔就是战争主题。剧作家将英法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作为贯穿其多部历史剧情节的主线之一,将战争视为夺取王权和巩固王权的重要手段。在莎士比亚笔下,亨利五世征战法国既夺得了在法国的权力又赢得了英明君主的荣耀。波林勃洛克(即位后的亨利四世)通过武力不但夺回自己的财产,而且登上王位宝座。君主们不仅懂得战争可用来夺取权力,还深谙战争尚可用来巩固王权。他们认为对外战争可牵制国内贵族势力,以使他们无暇颠覆王权。战争可以掩饰王权的不合法性;战争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战争还可对内惩治罪恶。总之,战争是君主的为君之道和统治之术,这明显诠释出莎士比亚的战争意识。  相似文献   

20.
美国战争文学年轻而富有朝气.它再现了美国历史上的战争画面,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并以独特的形式影射出不同战争的时代特点、人们对战争不同的态度、观念和情感,这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