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外公以前是开三轮车的,他退休后一直闲着没什么事做,挺起自己还硬朗着的身子,义不容辞地做起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坚决不收学生的钱,碰到正好要去上学的学生,还会劝他们上自己的车,送他们去学校。外公开三轮车,爸爸妈妈想让外公  相似文献   

2.
凭借自己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经过对数百名学生心理问题的长期研究,我认为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家庭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层次、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直接的影响。有的父母对子女期望太高,导致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造成心理畸形;有的家长经常训斥子女,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遇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久而久之产生了压抑感;有的单亲家庭,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关怀;有些父母自身不良习惯颇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教育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片…  相似文献   

3.
黄庆 《广西教育》2009,(23):35-35
以前,学生辍学是因为家庭贫困,交不起书杂费,可是近年来,我国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并对贫困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因家庭困难而无法上学的学生已经很少。  相似文献   

4.
来访学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时居家学习的松散,复学后出现学业适应困难的现象,加上家庭欠缺有效的沟通支持,导致她越来越远离学校。来访学生想上学但又难上学的局面带给家庭巨大的困扰,家无宁日、亲子冲突等问题不断爆发。通过团体家庭咨询、认知辅导、行为重塑等方法缓解家庭问题,帮助来访学生重新调整,顺利回归校园课堂。  相似文献   

5.
完整的家庭是孩子正常成长的基础。随着社会的改变,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特殊家庭大量产生,成为孩子出现心理异常的外在客观条件。但是,因为只有当外在客观条件与儿童个体内因相互作用,引起儿童內心的心理矛盾,并导致适应不良时,才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我们应重视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心理的研究,并针对其异常心理行为特征进行预防和矫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更应该懂得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寻找相应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生理、心理皆处于敏感期、学习又紧张的中学阶段,许多学生会不断遭到自卑感的冲击,尤其是见到以前许多方面逊色于自己的同学如今优秀地站在自己的面前时,心理往往会严重失衡。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得勒认为:自卑感是每个人在追求更大的价值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在阿得勒看来,人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能产生自卑感。显然,自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一、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中只有两个孩子。可以说供孩子上学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然而,据我们对所在的学校以及周围学校的了解,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都不愿意学习,他们来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应付学校和家长对他们提出的上学要求。他们轻松的花去父母的钱,同时又能很逍遥的度过每一天,不需要去干繁杂的家务劳动.  相似文献   

8.
关注、改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人学习不努力可能只是成绩差,但心理不健康则可能危及生命或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等。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以内心的爱去升华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吴学军 《班主任》2009,(5):19-20
所谓“毕业情绪”就是临近毕业时,有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母校的日子越来越少,情绪出现了波动,表现为紧张、不安、焦躁、忧虑等;对学习和班级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甚至出现厌学心理。笔者做班主任多年,发现每届学生在毕业前夕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毕业情绪”。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课文所写的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矛盾环环相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符合人物个性。教学设计时,把更多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去体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冲突,使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上学距离不仅是保障学生正常接受教育服务、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还是影响学生对学校服务评价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三个维度全面分析上学距离变化之于学生对学校服务评价的影响。通过对中西部省区11个县的调研发现,农村学生求学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呈现出基本合理的态势,调整合理上学距离的相关政策成效凸显,但农村弱势群体学生三个维度的上学距离仍不容乐观。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对农村学生学校服务评价没有显著影响,而心理距离会对学生的学校服务评价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因此,应设定农村学生上学距离标准,明确空间距离上限;增加公益型校车服务供给,缩短上学时间距离;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式发展,缩短上学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2.
农民朋友出外务工,一方面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把孩子留在家中少有管束,他们大多数正值9年义务教育学龄阶段。他们有的辍学务工,有的虽上学而心理又不与其他同学一样正常,这给农村中学教育带来新的问题。这就是近年人们普遍关注的留守学生问题。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中学留守学生问题。笔者为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工作多年,认为要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就应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架起一座心灵之桥。要真心帮助留守学生克服心理自卑感,树立生活自信心,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拨亮留守学生的心灵之灯。  相似文献   

13.
家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这个避风港不再安全,那么孩子的行为就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一名学生因为家长关注的缺失,出现了上学就呕吐、胃痛的情况。加上辅导班老师以打手心等体罚形式惩罚孩子的情况,使学生产生了畏惧情绪,不敢上学。心理教师与学生的母亲、奶奶会谈,并通过团体活动的方法,矫正学生的不合理认知,家校配合,消除了学生对上学的恐惧。  相似文献   

14.
明珠闪闪     
《中文自修》2012,(6):30-31
在艰难中成长我感谢生活,让我生在这样的家庭中。正是这样,我才会有坚强的毅力去学习。"艰苦是一所学校"——没错,我会是从那所学校里走出来的胜利者。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我不再是以前那个自卑的女孩了。虽然家里还很贫穷,虽然还有很多艰辛的路等着我去走,但我相信,逆境造就人才,那些艰难我会一一去克服。父亲依然蹬三轮车送我上学。然而,现  相似文献   

15.
周在天 《甘肃教育》2005,(12):10-10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误区 一是从众、无奈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个体的行为在群体压力下趋向于与多数成员的行为一致时的现象,就叫从众。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叫做从众心理。许多学生进入中职也是受这种心理影响,是万不得已而为之,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年龄尚小,在中职学一段时间再考虑,显得很无奈;而学生则认为上什么学由家长来定,无目的性和主动性,认为别人都上学去了,我也要上学,显得盲从。反映在学校的具体教学上,教师认为学生难教、学生认为难学。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两大主阵地,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学生心理素养发展的基础.而亲子关系被心理学家认为是家庭关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种关系.经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家长对自己要求太高、不肯放手让自己去实践、与自己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方法.家长则普遍认为学生就读中职院校让自己抬不起头,不了解生活艰辛、不愿意与自己沟通、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亲子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家校共育视角,对一小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方面的心理干预。学校心理教师主动发挥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媒介作用,应用叙事疗法、借助科任教师力量、联合家庭等方法,对个案进行干预,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学生在心理教师的专业指导下,不仅解决在学校出现的情绪问题,还进一步培养了自身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也为其家庭和谐发展注入了新力量。  相似文献   

18.
桂玉婷  万鹏 《云南教育》2003,(31):12-13
目前中小学生对父母、对教师的依赖现象普遍存在。依赖心理,轻则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重则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所有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小学生依赖父母、依赖老师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之一,这种心理的产生与形成,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成长环境造成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儿童三岁左右开始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什么事都想自己做。然而,中国现代家庭中,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有多少父母让三岁儿童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又有多少父母鼓励三岁儿童去做力所能及…  相似文献   

19.
频繁出现的校园心理危机极端事件让社会、学校、家庭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危机防御。家庭是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之一,也是学生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统,因此,在应对学生心理危机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唱独角戏,而应重视家校合作,将家庭力量整合到学校心理危机应对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高一明 《高中生》2014,(11):60-60
有些高三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骄傲自满心理 部分学生觉得自己以前学得不错,复习的作用不大。甚至认为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看。这类学生的主要表现是:听课不认真,回答问题爱钻牛角尖,喜欢做难题、偏题,对一些基础的训练不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