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铨 《钓鱼》2006,(2):31-32
我有一个基本论点“两支结构相同标尾粗细长短相同的浮标,调4目以后,使之调成平水,加的铅皮重完全相等”.引起了另外5位作者的关注,中尚立和、衣善新钓友持本人的观点,李鸿兴、王现峰、秋心持反对意见。还有很多钓友,然没有写文章,十分关注这个问题。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好事。因为,个问题己经成为剩余浮力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交锋的一个焦点。理不辩不明,  相似文献   

2.
钱俊才 《钓鱼》2004,(3):26-27
河南李吉文钓友在本刊2003年第18期上发表的《竞赛规则应与时俱进》一文中说“用创新的思维来审视当前钓鱼比赛的规则,用争鸣、探讨的方法使之更加公平、合理,更具有权威性。”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正是出于同样的想法,我才撰写了《从竞赛的误区中走出来》的文章(见本刊2003年第11期),引起了不少钓友的关注,如愿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福建的王成钓友曾撰写了《关于几个“误区”的探讨》一文(见本刊2003年第14期),对我的文章发表了看法。接着,本人撰写了《我对“探讨”一文的回应》一文,进一步阐明了我的观点(见本刊2003年第15期)。最近,我又看到了河南李钓友的这篇文章,对我《误区》一文也发表了有同有异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缘木求鱼     
成语“缘木求鱼”,说的是爬到附上去找鱼,比喻方向错误,或行为违背客观规律,不可能达到目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常理。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的一位钓友却真“缘木”而得到了一条大鲫鱼,硬是把孟老夫子的哲理名言给否了。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位已近不惑之年的职业女性,坚持垂钓多年,每次出行,或多或少总有收获。男钓友见了我总要搭讪几句:“去那浅水钓小鱼吧,瞧你手无缚鸡之力,大鱼吃了你的钩,怕你也扯不起来。”嘿,别说,我还真的钓获了一条长90厘米,重达7.5千克的草鱼。这不仅在我个人钓鱼史页可记上一笔,就是在我县数百人垂钓队伍中,也算是个精采之作。面对钓友,我对这次经历实感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5.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比如去年我同柳树仁钓友在杂志上争论浮标调目、钓目的作用问题时,争论到后期,我就感觉到了一些火药味,只好及时刹车。但是收到《钓鱼》杂志第13、14期后,看到其中连载了山东栖霞尚立和钓友的《也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文章,文中对衣善新钓友的观点表示了支持,也婉转的对我的见解提出了不同意见,促使我有了将本人观点进一步阐明的决心,也算是对衣、尚两位钓友的回答,或者也可博有兴趣看完拙文的钓友一笑。  相似文献   

6.
老牛 《垂钓》2013,(9):54-62
矶钓十年,我至今不忘当年第一次出矶时,钓友中鱼后说的那句:“这回露脸了!”如今,我也可以嘚瑟地说一句:“这回,咱露脸了!”  相似文献   

7.
王啸 《钓鱼》2005,(1):22-22
在《给钓鱼大师们的一封信》前的编者按中,建议全国钓友对这个问题展开一次讨论,其实天津不少的钓友也争论过这个问题,两派各执已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本人的钓鱼史大概是属于“两栖类”,参与这类讨论似乎有“骑墙”之嫌,但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想法作为引“玉”之“砖”在钓鱼人的好朋友《钓鱼》杂志上和钓友们交流,以便为钓鱼这个“雅俗共参,老少咸宜”的活动更好地开展作一点小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钓鱼好处多多这毋庸置疑,但如果不注意安全也会发生意外。此外,对一些必要的健康垂钓常识也应有所了解。本人早年曾在农村当过5年的“赤脚医生”,所以在这里提醒钓友们钓鱼谨防“钓鱼病”。  相似文献   

9.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这是众多钓友多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本人的切身体验。本人酷爱野钓,尤以野钓草洞体会最深,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遭遇电击     
杨勤华 《钓鱼》2006,(11):70-70
卫民是我的哥们,我俩搭档钓鱼六七年,由一般钓友“升级”为无话不谈的哥们。卫民这家伙钓瘾大,钓技好,为人也厚道,钓友们也都喜欢他。平时钓鱼回来谁钓少了,卫民就会慷慨地给人家“补贴”一些,结果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1.
杨国胜 《钓鱼》2013,(19):26-27
金秋,收获的季节,也是钓鱼人继春天之后第二个钓鱼的黄金时节。今年夏天特别热,想必很多钓友夏天也没能好好过把钓瘾。为了让广大钓友能在秋天钓到鱼,充分享受钓鱼的乐趣,本人写出此文与大家共享。当然,受地理、水域、鱼情等因素的影响,此文中的观点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当是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黄宝东 《钓鱼》2008,(24):30-31
提出“冬钓罗非鱼”,也许有些钓友怀疑我“头脑有问题”,或者以为我是在忽悠钓友。这大概是因为“冬钓”与“罗非鱼”这两个词本来就“相克”所致吧。  相似文献   

13.
朱剑飞 《钓鱼》2012,(12):31-31
随着初夏的到来,钓鲢鳙的旺季也即将来临。很多钓友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钓起了鲢鳙,但是收获最多的还是用“水怪”,因为省力、省事、效率高,且可以远攻,钓上的还可能是十几斤以上的巨物。这几年我也一直在用“水怪”,虽不如手竿刺激,但感觉还不错。我总结了六点体会,在这钓鲢鳙的季节,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4.
于文福 《钓鱼》2014,(10):52-53
去年的5月初,我和钓友刘涛分别乘坐助力车与小踏板,来到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孤山街道的黄海海域钓鱼。从上午7:30蹬“圈”下海,到下午15时上岸,钓得六线鱼和黑鱼13.5千克。如此的海钓成绩,这在本人历年该季蹬“圈”钓中实属少见。当我为取得这一钓绩而由衷喜悦时,又对垂钓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5.
王建国 《钓鱼》2009,(1):42-43
在我这不大的钓鱼圈子里,我是臭名“近”扬了——在同去钓鱼的十个钓友中,有九个几乎整天没有一个信号,全部是“空军司令”的情况下,我却碰到了6条大鱼,然而,1条也没有拉上来!  相似文献   

16.
钓迷趣事     
钓友情谊。我是县离退休老干部钓鱼协会会员。一般每10几天就会参加协会统一组织的集体垂钓活动。前些日子因忙于家务事,我连续三次没有参加集体垂钓活动,由此引起一些老朋友、老钓友的关注与猜测。于是,他们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打听我的情况,询问我没参加活动的缘由。有人甚至见了与我同住一个大院的邻居们也在追问:“老胡近日怎么啦?家里有啥情况吗?”我听到这些情况后,心知肚明,人家一个劲儿地问询,是出于钓友间的感情,足见大家对我的关心。  相似文献   

17.
黄宝东 《钓鱼》2008,(5):29-31
如今,“油菜开花好钓鲇”这句钓谚被越来越多的钓友所接受。这大概不仅仅是因为这句钓谚亲切、好记,更可能是因为这句钓谚给钓友们实实在在地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东西——鲇鱼。我们这一带把鲇鱼赞称“年货”。因为,鲇鱼的“鲇”与“年”同音,且与“年货”同样的有价值,甚至还要珍贵。以下称:“年货”。  相似文献   

18.
垂钓的黄金季节,钓友们往往会为鱼获过多造成冷藏保存困难而犯愁。本人找到了用烹饪的办法解决此难题的一种手段。将所得鱼获趁鲜制作成味道鲜美、老幼喜食、酒饭皆宜,在夏季室温下也能保存一周不变质的熟食制品——香酥熏鱼块。几年前,曾将此烹饪方法用书面形式介绍给周围钓友。大受欢迎,都说味美好储存,还被戏称为“苏氏熏鱼”。现通过《中国钓鱼》新辟栏目“我钓我吃”再介绍给更多的钓友,  相似文献   

19.
常州钓友吴樟根今年55岁,从小酷爱钓鱼,钓龄已有40年之久,按说垂钓的安全意识也不薄,但“百密一疏”,还是到高压线下的“鬼门关”里走了一趟。幸亏垂钓时间为下午,塘边干燥未湿鞋,加之鞋的绝缘性能较好,才“死里逃生”虚惊一场,但吴钓友至今仍在疗伤,右手尚不能提笔写字,为了让广大钓友汲取他的经验教训,避开高压线下的险恶,吴钓友特别口述,请外甥女整理成文,以再一次提醒钓友们:高压线下莫垂钓!重庆市北碚区钓鱼协会刘斌同志也写来文章,用他们那里触目惊心的钓鱼悲剧,语重心长地告诫众钓友,注意垂钓安全,千万要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20.
河南钓友刘贵来信称:他买的“万能”袋装钓饵,号称万能,就是不上鱼,并生气地说自己上当受骗了。 劝刘君莫生气,我且问你,世上真有“万能”的事吗?我的看法是没有的。要真有一种万能钓饵,恐怕给钓友也带不来多少欢乐,钓手们不必去钻研钓什么鱼用什么饵,只要带上这“万能”就可以了。使钓手研究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