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除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尹锐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清两种分法的异同。义务教育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把两种分法集中安排,然后再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了长期以来为了防止学生对这两种分法...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非常重要。教科书运用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不少分东西的经验,引入两种分法,适步揭示除法的两种含义。新教材把两种分法集中编排,教学了第一种分法后,接着就教学第二种分法,并及时地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比较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有利于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仅使学生初步认  相似文献   

3.
“除法的初步认识”备课札记江苏沈长生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引人两种分法,逐步揭示除法的两种含义。传统教材把两种分法分开进行教学,即使在同册中也相离较远,新教材把两种分法集中编排,教学了第一种分法后,接着就教学第二种分法...  相似文献   

4.
有关说明 “除法的初步认识”安排在统编课本第二册,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要使学生理解两种分法:(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2)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1份,求分成几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现行统编教材把这两种分法分开在第二册和第三册中讲。学生学习第一种分法的时间比较长,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影响第二种分法的学习。人教版的义务教材把这两种分法集中编排,教了第一种分法后,接着教学第二种分法,然后两种分法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两种分法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区分两种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比较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材、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教师在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的小学数学实验课本第三册在第一单元编入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教材通过两种分东西的方法引出除法的含义:(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2)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这部分知识对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理解的。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两种分法,掌握除法的含义,实验教材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安排上把两种分法集中安排,教学第一种分法后,接着教学第二种分法,然后再把两种分法进行比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加强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实践证明:教材这样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除法初步认识》课堂练习设计兰州市七里河小学马季平1.图变式的练习。(1)一图一式的练习。先看图1,再按要求把8个“△”用两种分法分一分,然后根据分的情况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2)一图两式的练习。根据图2分的结果,写出二种分法相应的除法算式,并说说这...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2页《两种分法的对比》这节教材,为使学生初步掌握“等分”与“包含”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初步从整体上理解除法的意义,对长期以来两种分法分散出现、相隔甚远的编写方法进行了改进,把两种分法集中安排,教学之后再进行对照比较。适应教材的这一编写特点,本节课应注重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第51页例8,两种分法对比。 教学要求: 1.了解等分除法与包含除法的联系,能初步区分两种分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深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对两种分法的对比,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1.先留一圈,再列出算式。2.先连线再写出算式。  相似文献   

9.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依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二年级第三册也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现讨教如下: 一、除法当中的两种分法 教材在讲解这两种分法的时候,从实际问  相似文献   

10.
“两种分法的对比”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而进行教学的。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采用对比的方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感知“两种分法”,并进行比较区别,明确其同异来进行教学。为了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两种方法”,正确地领会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含义,教学中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注重感知“分”的细节感知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感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掌握概念的准确程度。除法的两种含义一直是小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感知入手,还要特别注重感知过程中“分”的细节。例如教学第一种分法“把8个小正方体木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一例时,尽管…  相似文献   

12.
“分一分与除法”这一单元彻底改变了过去各种版本教材的呈现方式,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数学活动为主线,精心创设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具体编排上有这样几个明显特点: 一、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过去讲“除法的初步认识”,无论是第一种分法,还是第二种分法,都是按教材编制的程序分。教师这样教,学生也就这样学,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而本册教材给学生提  相似文献   

13.
教学除法的含义,要使学生分清楚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如何使学生正确地区分两种分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教师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区分对比,建构除法含义1.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把12个竹笋进行平均分,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提问:这两种分法有什么区别?引导发现“平均分”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先确定份数;另一种是先确定每一份的数量。将“等份分”和“包含分”融入到平均分的应用过程中去。2.展开活动,学生分一分、圈一圈并用“连减”方法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初步渗透“连减”模型,引出除法算式。教师提问:“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里各数的意义,并且给出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课例简析】“除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教学时可先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些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再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清楚平均分的过程,直观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本节课的导学,要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引导学生感知上。【导学设计】一,谈话引入新课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把一些物品分成多少份的问题。现在我们就采研究关于分东西的学问。二、讲授新课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让学生上台演示:把6支铅笔分给两个孩子,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学生上台演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各种不同的分法进行概括,让他们明白可概括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孩子分得的铅笔支数一样,另一种是两个孩子分得的铅笔支数不一样。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的结果每份一样的情况。同时告诉学生,分的结果每份“一样多”在数学上称为“同样多”。2.教学例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教师出示例1:把8个方块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分分看。(1)引导学生思考:要分的方块有多少个?要分成几份?分的要求是什么?待学生一一回答完后,再引导他们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儿童的思维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思维发展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今后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需要。 创设情境,丰富“形象”,发展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变枯燥的数学概念为丰富的表象,才能进行形象思维。如小学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中两种不同的除法意义教学,首先要先让学生通过分铅笔、分桃子、分学具,具体形象地理解两种不同的分法;再通过每一数量所对应的每一实物及它们所表示的意  相似文献   

17.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倍数应用题的基础。困此,使学生掌握好除法的两种分法非常重要。从应用上看,除法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也就是两种“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教学设想如下。第一种分法1.游戏分花,理解“同样多”。(1)把6朵花分给3个小朋友,第一个小朋友3朵,第二个小朋友1朵,第三个小朋友2朵。问:他们分得的花同样多吗?谁多,谁少2(2)如…  相似文献   

18.
一、本册教材编写的几个特点(一)适当调整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这两个单元中,都先集中教学每种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然后再着重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样编排容易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有关概念、计算法则。教材还注意加强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在教学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在教学分数除法之后,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这样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图表等作了较好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②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③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④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是在第六册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基础上教学的,其编排体例也与它基本相同,即先教学口算,再教学笔算;笔算中又先揭示法则,然后再分别教学乘、除数中间或未尾有零的特例,等等。与通用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也作了一些明显的改进,如增加了积的变化规律和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以及供选学的估算内容,将原来集中编排的乘、除数是二、三位数的乘、除法和四则运算的关系,采取了分段分散编排。教学要求上,加强了口算,重视了验算,加重了简算;“法则”要学生类推,“方法”要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一、概念教学中的题组比较在新概念形成、新知识掌握以后,将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概念以题组对比出现,让学生比较,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新教材在教学除法的含义时,把两种分法集中安排,教完两种分法后,以例题出现下列题组,让学生比较。相同点: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