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国际足联于1996年1月开始启动旨在提高足球质量的“标准工程”时,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说:“国际足联的‘足球标准工程’不仅能提高足球本身的质量,也能提高足球运动的水平。” 当时,人们认为这个评判有些勉强,甚至可以说有点武断,但现在这句话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毫无疑问,这种国际足联标准足球的反应力更强了,它对哪怕是最轻微的一触都能作出快速的反应,这种优越性能使球员们在更高的水平上展示自己的足球技巧。  相似文献   

2.
不知为了什么,在这些日子里,身边总有那么多不快乐的球迷朋友。在他们眼中,我们的足球似乎就是假球、黑哨、失败和绝望的代名词。作为千千万万中国球迷中的一个,我想问一句:“难道足球真的不能让我们快乐起来吗?”每当我谈出一些“足球游戏论”的观点时,经常被球友们抢白得无地自容。在许多球迷眼里,似乎足球真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真的代表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历数中国足球几十年的悲壮家史,无不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可我不这么想,我也是个痴心不改的球迷,也盼望着中国足球能早日冲出国门。但话说回来了,冲不出去又怎么了?中国足球一直上不去,可咱中国体育不照样步入辉煌,成为世界四强之一吗?巴  相似文献   

3.
记者:还能回忆起你最初写作时的一些情况吗? 卢劲:我最初喜欢足球是在1987年,当时中国队参加汉城奥运会的东亚区预赛,那场在东京与日本队的比赛,吸引我走进了足球。开始写足球文章,应该是在大约1992-1993年的时候,当时有一个父辈的好朋友,他也喜欢足球,他说既然你这么喜欢,为什么不用文字记录下来?当时也就自己写下些随笔式的足球文章,不过没有想过去投稿发表,它只是一种写作表达的冲动罢了。记者:足球在你的眼中是一种怎样与众不同的姿态? 卢劲:我觉得自己对足球的态度一直是一种“求道“的方式,我喜欢足球的过程美,喜欢欧洲足球中那种纯粹的美感,其中包括感性也包括理性之美,我对比分没有感觉,和过程比较起来,我觉得比分不过是一个臭皮囊。所以我肯定无法去买足彩、去赌球。这种对足球的美的追求,的确让我放弃过很多,因为生活必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你如果在足球中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那么必然要支付其中的机会成本。不过时至今日,我并不后悔(笑)。  相似文献   

4.
尘封往事 坐在我眼前的曹限东和记忆中没有区别,随意的装束、随意的笑容,我们开始了随意的交谈,这使我来时路上起伏的心情恢复了应有的平静。 “小时候我不喜欢足球。”曹限东轻描淡写地说着,我们的谈话竟然从这样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开始。 “我和其他孩子一样,父母是双职工,他们工作很忙,每天都要上班,没时间照顾我,他们就想了个好法子,让我去踢足球。” 虽然用曹限东自己的话来说,当初是“被逼练球”的,但他从没有偷过懒。 “一直到进入西城体校,我在心里都还是把足球当作一个纯粹的业余爱好,那时候根本没把练球当个事,一大…  相似文献   

5.
雪人随想 不久前,我和迭戈受某电台的邀请,去做了一个关于欧洲杯专题的直播节目。说真的,一直勤于笔耕而疏于口舌的我平生还是头一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直到节目开始,我仍然在那里找感觉,可黑色的话简并不顾忌我的心情,它竟突然来到我的面前,那时我必须说点什么,无论我有没有准备,是否有话要说,我都一定要发出声音,当时我咯壳了,甚至感到自己有一些迷失。尽管在后面的时间里我逐渐稳定了下来,但最终的表现还是让自己难以满意。(迭戈倒是侃侃而谈) 节目结束时,主持人问我:“如果下次还做关于足球的节目,你来吗?”我说:…  相似文献   

6.
刘芹 《体育教学》2008,(10):59-59
在学习双杠支撑后摆挺身下动作的一堂课上,当我说出课的主要内容时,大部分女生唉声叹气地说:“那多难呀,。我可不敢做。”当我做完示范动作后由学生自己练习时,没有一个学生上前做,一个个你推我让地向后退。有几个胆大的让我叫上前来,我保护着让他们做。但还是由于胆怯心理,动作完成的质量不好。这时,队伍里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如果像跳皮筋那样简单就好了。”当时我也想:同学们跳橡皮筋时也没有出现这种问题,为什么昵?于是我拿来皮筋,在双杠杠端固定向后引一条双杠的延长线。开始练习时皮筋低于双杠的高度,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试一试,  相似文献   

7.
有消息说明年中国足球也将部分引进“博斯曼法”,实行自由转会制度。这种可能的变化虽然不能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在教练和队员之间也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反响──教练篇桑特拉奇(山东鲁能泰山队) 无论什么样的转会制度都必须符合              实际情况。中国足球职业只有几年的时 间,对它们要求不能过高,否则对它没好 外,现行的这种摘牌制度有它的合理性 虽然我没有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那个摘牌 会,那只是个形式而已,许多细节的操作 都有是在会后进行的,转达会是件很复杂的事 情,在欧洲通常都是由经纪人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办公室规则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不约而同地聊起了足球界的黑哨。做生意的说:黑哨太可恨了,好端端的中国足球都让他们给搞坏了。早就应该把他们法办了。大学法律系老师说:裁判收黑钱吹黑哨就是受贿,这是有法律依据的。做律师的说:证据是最让人头痛的事情。当警官的说:杀人犯都能让他(她)开口说了话,我就不信……只要领导拍了板……  相似文献   

9.
《当代体育》2014,(13):50-54
少年初见 在法国,足球绝对是最流行的运动。而1995年冬天的一次偶然芝加哥之行,帕克将自己的重心从足球转移到了篮球,因为他发现迈克尔·乔丹的脚步与坚毅同样美感十足。“这就是一切开始的地方--我当时就在想,这就是我的梦想,我要进入NBA打球。”帕克说,“但你在想这件事的时候还得考虑到这个问题--NBA中可没有几个欧洲人。我自己就是第一个进入NBA的欧洲控卫。所以,当我说我的梦想是在NBA打球时,大家都觉得我是在痴人说梦。他们说‘你又矮又瘦,打什么球。’”  相似文献   

10.
小肇的足球缘 小肇喜欢上足球缘于他的父亲老肇。小肇的父亲老肇是个十分执着的球迷,他对足球的那份爱与执着完完全全的感染了当时正在上幼儿班的儿子小肇,小肇那时不懂足球是怎么回事,只觉得踢来踢去的挺好玩,但就是这么踢来踢去的玩让小肇在全区举办的幼儿运动会上一举夺得了第一名,他高兴地用小手拍着手中的皮球对父亲说:“这是我得来的。”从那以后他便对那个小皮球情有独钟,不但整天与小皮球为伍,踢呀踢的不知累,而且还时不时地问起父亲有关足球的问题,还有就是每次父亲带他去足球场边看比赛时他问父亲的话:“我长大了可以像那些大哥哥一样在绿茵场上奔跑吗?”老肇点点头,但他并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儿子的梦想成真,但有一点老肇知道儿子已经喜欢上了足球。  相似文献   

11.
菲利普·阿尔伯特是1992年的比利时足球先生,当时他25岁。阿尔伯特得到这个荣誉是理所当然的,这个荣誉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对他戏剧性的变化和当时仍是空白的足球经历的一次极大的报偿。 27岁的阿尔伯特出身于比利时最贫困地区之一的阿登高地。打小他就想改变那种默默无闻的状况。这也许是他本赛季初与安德莱赫特队签约的主要原因吧。 “大家常常对我说我有大好前途,说我的足球生涯刚刚开始。但我认为,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消磨了。”阿尔伯特说。  相似文献   

12.
斗转星移,世界每天都在变换着不同的内容。足球也以其独具的魅力不断向前发展变化。伴随着汹涌的足球浪潮,中国足球也迈入了它职业联赛的第三个年头。 我们无疑已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们也深刻的认识到了与先进足球理论、实践上的差距,中国足球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 但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中国足球,知向谁边”的悲观论断,也不是“中国足球,恨铁不成钢”的激愤言论,我们所需要的是在深刻洞察基础上的明策明言。 中国足球有着自己的特色,我们需要球星,需要建立自己的足球氛围,当荣誉的花环挂在球员的胸前时,我们所持有的只能是由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而在演艺圈中颇有声望的东北人赵本山,在2005年成为了辽宁足球活脱脱的雷锋。在中国足球最低迷,最混乱,最令人望而却步的时候,赵本山的娱乐足球无疑让他在演艺和体育两个圈子中都成为了一个热点。“我始终认为中国足球是有希望的,虽然我是在现状很糟糕的时候进入足球圈,但我也前后考虑了一个多月。有顾虑也有担心,但经验告诉  相似文献   

14.
当“哈日”、“哈韩”之风成为中国街上的潮流时.“恐日”、“恐韩”早已成为了中国足球的顽症。面对如今技高一筹的韩日足球队.每个中国人都希望中国队能打出大国的气魄,强国的风范,最起码是不服输敢挑战的勇气。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在秦皇岛奥体中心观看了中国女足与日本女足联手上演的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女足八强遭遇战。  相似文献   

15.
我曾很自豪地对周围的球迷朋友说,我保留着创刊号至2000年的每一期《足球俱乐部》杂志。但因工作关系,2000年以后,关注《足球俱乐部》的时间少了许多。这次,承蒙该刊老兄刘伯峰的叮嘱,让我写写和《足球俱乐部》的渊源,不由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15年了。时至今日,我依然对第一次看到这本杂志的那一刻记忆犹新封面上一个大大的足球,白色背景,迥异的设计风格与当时的同行相比超越太多了。再翻阅内文,不仅有张路、张慧德这样的专家撰稿,也有很多直接来源于当时外国刊物原汁原味的内容。至今还记得有一位叫宋信的老专家,常年翻译西甲和南美足球的内容,当时正值巴塞罗那最火爆的时候,我对西甲的热爱,基本上都与这本杂志长期关注巴塞罗那、皇马和罗马里奥有关。从这本杂志获取了大量足球信息后,自己也想随便涂鸦点文字,当时年纪尚  相似文献   

16.
我想说     
中国足球自职业化改革以来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我认为用跨时代来概括中国足球现在的状况一点都不过分。中国足球的改革确实也是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正轨,虽然其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我想那都是在所难免的,就像曾经有人说过:“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就会进来,但难免也会飞进两只苍蝇。” 世界体育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职业体育也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而中国职业化足球只不过才历时七年,我们的路还很长,面临的重重困难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建立的体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我们不能把国外的…  相似文献   

17.
写这篇文章是由感而发,此刻我的心情真的很不好受,中国足球没有冲出亚洲,我的爸爸也永远地离开了我,在家里,我们是父子,在学习上,我们是师生,在足球上,我们是球友。我经常在同学面前说,我和爸爸是最佳搭档,可是无情的病魔夺早间了我父亲的生命,一切愿望全部化成泡影!我只有靠学习来弥补损失,太遗憾了!我的父亲再也看不到了!作者题记我的球龄不算很长,掐指一算,不过你年而已。然而,我对足球的钟爱.却比任何入都W。早在四年前,当人们还沉浸在美利坚世界杯时,我还是个只知学习、吃饭、睡觉的孩子。偶然一次机会,我和父…  相似文献   

18.
幼稚的冬训     
“足球”与“中国”联姻,就生出了许多很有特点的产物。冬训就是其中之一。把二十来支球队部汇集在一起,放在“领导”们的眼皮下面,看上一个来月并且还恨不得把每个人每天干什么都要说明白,这就是每年都有,都要产生出许多新闻的中国足球的冬训。冬洲的存在只是证明了职业化三年的中国的足球运动员、教练员们,除了在收入上达到了“职业化”以外,在其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时间下午4点钟打通李金羽的电话,那头传来他迷迷糊糊的声音。“还在睡觉?”我一时有些搞不通他睡的是什么觉。“嘿,下午没训练,累了,就睡一觉。”这话很让人嫉妒,想着在法国明朗的天空下,在自己舒服的寓所中甜甜的睡上一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低头看一看腕上的手表,已是北京时间半夜11点多钟了。李金羽你在南锡队第一次踢满了90分钟,感觉怎么样?队里开准备会,教练通知我打90分钟,我当时的反应是蛮惊讶的。后来呢?后来也就平静了。在场上表现得怎样?还可以。进球了吗?没有,但应该有机会进球。现在南锡队在整个法甲…  相似文献   

20.
任何渲染都是徒劳的。这是我在《时尚》里看到李祺在描写张朝阳时用的一句开篇词。在我开始要写肇俊哲的,我在第一时间想到了这句话,因为我觉得用这句话描写肇俊哲更为合适。 肇俊哲给球迷的感觉一直都很平凡。他也自认不,那种偶像型球员,他一直在靠自己的努力求得别人的承认,我所见到的肇俊哲就是这样,简单而又质朴。 肇俊哲是搭国家队最后一班车去韩日世界杯的球员,刚入选米家军时,有位朋友就问我,为什么把他选进去了?我说:“他是中国足球未来的灵魂,再过四年,肇俊哲必将挑起中国队的大梁。”但那时我也不能确定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或许只是我的愿望罢了,因为我一直都很喜欢像肇俊哲这样的工兵型球员,他们虽然缺少大将风度,也没有华丽的脚法,但总能让我有一种对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崇敬与向往。中国足球存在着太多的梦幻主义色彩、很多人都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有时那些见过很多大世面的大人物都难免会犯虚幻主义,温情主义式的错误。可肇俊哲却能做的很平静,没有那种中国足球人惯有的浮躁或忧患。肇俊哲看问题朴实中透着深刻,我一直认为他是韩日世界杯上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