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郭沫若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女神》。《女神》出版于1921年,当时郭沫若29岁。“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时代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虽然郭沫若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生命的青春和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的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我是个偶像崇拜者》9行诗中,竟出现了22个“崇拜”。郭沫若体认了“偶像崇拜者”与“偶像破坏者”的双重身份。破坏的是虚饰的偶像。同时…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贾放、周东泉二同志在《关于<故乡>中的希希望”》(载一九七八年第一期《陕西教育》)一文中说:“作者对‘手制的偶像’丝毫没有肯定的意思。”我以为这个分析太绝对和片面了。“手制的偶像”就是“我”的“希望”,或者说理想。丝毫不肯定“手制的偶像”,就是否定“我”的“希望”、理想。为什么丝毫不能肯定呢?贾、周二同志认为:“把  相似文献   

3.
我为星狂     
榜奔奔和张欧杰是星城高中的两位小帅哥。杨奔奔曾是“足帮”精神领袖,崇拜的偶像是贝克汉姆和中田英寿,为迎接校园戏剧节,他想拍一部叫《酸菜鱼》的DV。张欧杰曾是“篮帮”精神领袖,崇拜的偶像是乔丹、姚明和莎士比亚,他主创了一出叫《酸菜鱼》的校园剧,是讲一个乡下打工妹“酸菜鱼”想上学,而一个叫“酸菜”的学生想打工的故事。他俩英俊及才气不相上下,并引得不少女孩子的崇拜。  相似文献   

4.
2016年4月7日晚,《美国偶像》第十五季总决赛落下了帷幕,这挡风靡全美十五年、被誉为“美国真人秀之王”的歌唱选秀节目正式告别荧幕.《纽约时报》评论道:这是美国“一个平民选秀时代的终结”. 总决赛当晚,几乎所有曾经担任《美国偶像》评委的大牌歌手,以及各个赛季的明星选手们都一一登上了告别舞台.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孔,听着一首首依旧震撼心灵的歌曲,不少观众都不禁热泪盈眶.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告别的不止是一个节目,还是一份美好的“集体回忆”.  相似文献   

5.
苟伟——我型我Show每个看过去年《我型我SHOW全国偶像歌手大赛》的人都知道,苟伟是个有“份量”的人,不太符合一般人对于“偶像”的标准,而他参加的却是一个挑选偶像歌手的比赛。不过庾澄庆曾经对他说:“你不需要减肥,那  相似文献   

6.
2008年2月,《课堂内外》高中版“高中生态”栏目发表了一篇《最年轻的高中生设计师》,这位来自新疆的高三学生王林杰,一下就成了无数高中生的偶像。  相似文献   

7.
至上励合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3,(16):38-41
继2012年“重新出发,从心出发”的《还好有你在》之后,2013年至上励合马不停蹄,以又一原创作品《巧克力棒》再度出击,诠释了不断成长的“偶像”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消费主义思潮的渗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受到显著影响。在消费主义思潮下,“偶像经济”将“人格商品化”作为产品核心,提升商品附加价值,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诱导过度消费、法规适用范围受限、引导消费者重大误解等现象,侵害偶像追随者群体的消费权益。为破解偶像追随者群体消费权益保护困境,可通过法律解释、法律完善、制度构建等路径,优化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偶像经济”监管制度,规制“偶像经济”的肆意扩张,避免以无限逐利为目标的消费主义对“偶像经济”的侵蚀,引领理性消费,保护偶像追随者合法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9.
师: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同学崇拜“菊花台”上的周杰伦,有的同学崇拜长着“隐形的翅膀”的张韶涵,还有的同学崇拜《武林外传》里的白展堂……但是.这些偶像跟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偶像比起来,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甚至连一碟小菜都算不上。我说的这位偶像,生活在我国春秋时期,历经两千四百多年,人们依然崇拜他。他没有多少文化,只是一位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Start     
Hello,大家好!想必这会儿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和欢乐中吧?过年期间,大家有什么有趣开心的事,别忘了来信或来电和小编们分享一下哦!为满足读者朋友们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这期的CR,内容有所变化,增加了《仙乐飘飘》、《奇闻趣事》等新栏目,大家看后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欢迎shout out!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得更好!本期讨论话题:当下,流行偶像、时尚明星备受人们追捧。从“超女”到“好男儿”,平民造星运动越演越烈。如此疯狂地追星,造星,可以说与人们的“偶像情结”密切相关。偶像的影响力从来不容忽视!请以“偶像”为题,谈谈你的想法,寄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朱永新,原《教师之友》编委会主任;姜广平,《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见本刊2004年第一期专题“那一代”)一文的作者之一(原署名景颂)。本期编发他们关于“那一代”的对话,旨在实践“批评”的真义,但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相似文献   

12.
水迹     
长相甜美的台湾歌手张韶涵,一出道就被誉为“电眼娃娃”,先是凭借偶像剧《MVP情人》成为灸手可热的校园偶像,然后热播的《海豚湾恋人》又为这个干净灵秀的女孩赢得更多的掌声。更被传媒界奉为最被期待的“新生代玉女掌门人”。  相似文献   

13.
明星图片社     
本期继续推出《还珠格格》套卡(7寸),每套含10张不重复造型的图片,售价5元,两套起售。“明星图片社”还有部分张信哲、刘德华、郑伊健偶像珍藏集出售。“偶像珍藏”每套含明星个人资料介绍及最新造型12张(6寸)。  相似文献   

14.
本期继续推出《还珠格格》套卡(7寸),每套含10张不重复造型的图片,售价5元,两套起售。“明星图片社”还有部分张信哲、刘德华、郑伊健偶像珍藏集出售。“偶像珍藏”每套含明星个人资料介绍及最新造型12张(6寸)。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教师反映.由于受到“太太团”的生活方式以及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吸引.英国在校女生的行为越来越堕落了。女生们逐渐放弃.因为她们想通过嫁给足球明星而“轻松致富”.或者通过《英国达人秀》或《英国偶像》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学者,散文家。《山居笔记》《文化苦旅》等作品曾仵社会上广泛传读,引发了一场“文化大散文”的写作热潮。随着《道士塔》《废墟》等作品被选入教材,余秋雨也成了很多中学生心中的偶像作家。  相似文献   

17.
何崇见 《考试周刊》2011,(68):29-30
电视“真人秀”是近年来西方最火爆的节目形态之一.《美国偶像》是福斯广播公司从2002年起主办的美国大众歌手选秀赛。英国电视节目《流行偶像》的美国版,人气非常高,近年的收视率牢牢占据着美国黄金时间段电视节目榜首。本文将“真人秀”置于消费社会的宏观视野下,以文化背景和心理动因作为切入点.试图从宏观的社会层面和微观的心理层面考察电视“真人秀”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譬如“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的偶像是刘翔,这些偶像都有极强的精神感召力。不久前,武汉大学一份针对新生所做的有关“偶像”问题调查显示,在“90后”的偶像单项排名中,周杰伦的“呼声”遥遥领先。于是,“90后”精神偶像缺失的现象遭遇质疑。  相似文献   

19.
《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为“80后”作家论资排辈。我们要实力还是要偶像!  相似文献   

20.
深度诱惑     
2009年6人组的2PM因为专辑《1.5PM》开启了“野兽偶像”的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