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宋明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是一种既不同于孔孟原始儒学,也别于汉唐儒家经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最高表现,这就是以宇宙论为方法论,以伦理学为指归,来证实封建伦常的普遍必然性的哲学。这种哲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影响巨大,塑造了中国...  相似文献   

2.
宋元戏曲音乐与明清戏曲音乐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是我国传统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而戏曲音乐是这一综合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到明清时期形成发展高峰,所以,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是我国戏曲音乐发展史上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本即对这两个时期我国戏曲音乐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翻译的编码与解码会由于文化传统、人文历史、民族心理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对码的不同理解。《溪山琴况》是古代文人对古琴音乐文化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美学思想、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当我们用英文对这一著作进行翻译时,会碰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同一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编码与解码,二是跨文化的编码与解码。本文从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入手,系统地论述了对《溪山琴况》进行英文意解时所遇到的跨文化编码与解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基本上建立了以官学为主,书院和私塾为辅的地方教育体系。主要从明清时期黔东地区教育发展的背景、概况及其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通过对明清时期黔东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上黔东地区教育的发展历程,而且还可以从历史经验中为今天铜仁市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台湾地区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对明清时期台湾地区的包装所采用的主要工艺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和整理,分析并阐述明清时期中国台湾地区高山族包装的装饰图案、纹样、装饰手段及线条排列方式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明清文教背景的衍变过程中,神怪小说序跋者不约而同地对此类小说先行"辨异"与"正名",其模式主要有依"史"、附"经"与阐释儒家圣道三种。它们是寻求"神怪"观念合理化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均强调裨益风俗、警示人心是神怪小说的主要思想特征及重要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论明清商人重教兴学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商人重教兴学是较普遍的现象,立家塾、置族学、兴义学、捐助地方官学与书院等,是明清商人重教兴学的主要方式。明清商人重教兴学的特点主要有:重教对象的宗族性、方式的多样性、地域的广阔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没兴"是自宋朝至明清时期活跃在口语中的一个词语,因此义位及义位变体较为复杂。经过对宋元明清时期口语化程度较高的文献考察后,我们归纳出了三个主要义位,以及六个义位变体。并且对其历时变化作大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独白与对话──论明清传奇戏曲的抒情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艺术的代言体有独白与对话两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独白一般表现为三种方式,即人物形象代作家立言、人物内心情感的外泄和人物内心主客体对话。以文词派传奇作品为代表的人物代作家立言的独白方式和以汤显祖传奇作品为代表的人物内心情感外泄的独白方式,奠定了明清传奇戏曲抒情方式的基本特性,展示出明清时期文人曲家复杂的文化心态。在明清传奇戏曲中,既运用曲词进行对话,也采用曲白相生的对话,多种对话方式转换自如,浑无痕迹,形成多声部的抒情场面。与独白相比较,在戏曲作品的对话中,多种声音竞相鸣放,都具有对话的平等性,这就表现出对唯一的话语权威的反抗  相似文献   

10.
汉口城市管理体制从传统到近代的变迁主要经历了明清汉口商埠兴起后的传统封建统治时期,近代汉口开埠到清末新政的地方自治时期和二三十年代的市政改革运动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汉口城市管理体制发生变迁的背后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洱海地区城乡集市、传统商品交易会及商业性城镇的发展变化情况;考察了主要商品及流向;分析了商人成分和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论述了商业对明清时期洱海地区生产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成长所起的作用。从而对明清时期洱海地区的商业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传统哲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复古主义,二是全盘西化,三是折衷主义。此三种观点均有偏颇。现代化首先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解决传统哲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应从传统哲学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出发,把传统哲学与现代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结合教学实践,主要谈了三种修辞手法在哲学教学中的妙用:一是用拟人激"趣",它主要有两种运用方式;二是用比喻搭"桥",它主要有三个运用特点;三是用对比解"难"。这三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归根到底都是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它在明清时期古典园林中有充分的体现。本文从园林的意境、布局、环境等方面.对明清古典园林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哲学,从先秦至明清时期都宣扬一个基本观点,即"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这不仅给包括儒家在内的后代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代文化建构也有着特殊的认识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仅就"合一"这一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利平 《西江大学学报》2003,24(3):34-38,50
本文考察了明清时期(1368—1911)白银和铜钱这两种金属货币的比价变动情况及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明清时期白银和铜钱的比价一直是变动不居的,而中后期银钱比价波动尤为剧烈。从总体来看,明清时期一两白银所能兑换的铜钱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白银和铜钱的数量及其本身的价值、海外贸易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银钱比价。市场上劣质铜钱的大量涌现则是导致银钱比价剧烈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发生变性的原因主要有:遭遇突发事情而变性,大病后而变性和因孝亲行善的阴德果报而变性几种。对变性人的记载,魏晋和明清时期较多,而唐宋元时期相对较少;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变性人现象的记载显得较为简单,而明清时期记载的相对较为具体而详细;对变性人的态度,明清时期较魏晋时期的舆论更为开放,也更为人性化。相对于魏晋时把变性人现象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明清时期更加关注人性本身。  相似文献   

18.
论明清时期江西进士的数量变化与地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 ,江西进士总量仅次于江苏、浙江而位居全国第三。其在全国所占比例则前后变化极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江西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在全国所处地位的变化。江西进士在地区分布上也极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南昌、吉安、抚州及南昌、安福、吉水等少数府县 ;而且 ,各府县在明清 50 0年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与人员往来,也包括经济、科技、思想与文化的交流。文明史观背景下的历史复习,尤其需要注意中外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及其影响。本专题涉及的主要考点集中在中国古代三个时期:两汉时期、隋唐时期与明清时期,需要关注的主要交往国家与地区是日本、朝鲜与欧洲,其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中国腹地人口剧增,西南边疆相对于西北边疆自然环境更为优越.边疆地区所谓的“闲置”态势成为缓解生存空间的主要方式与选择.在明清王朝缺乏整体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系统规划的背景下,西南边疆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过渡开发.大理地区历史上是云南边疆较早得到开发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明清以降,是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开发的黄金时期.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明清时期国家统治力量的深入及强化,在腹地人口剧增的双重影响下,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直视、反思与应对是后历史时期当有的态度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