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侧面描写又可称为“间接描写”或“烘托”,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它不是直接表现描写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描写对象。它和正面描写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描绘、刻画描写对象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曹津源 《学语文》2003,(1):16-16
《白蝴蝶之恋》既是一首白蝴蝶外柔内刚之美的颂诗,又是一曲关爱生命的人性美的赞歌。作者在低吟细诉时精心设置了多种前伏后应的对照式描写,有力地突出了主题。一、动作描写的对照呼应。作者对白蝴蝶的动作描写可分为三个时段。一是初见时:用“颤动”写“沾  相似文献   

3.
对人物的描写,除了对其肖像、语音、行动、心理进行直接的正面描写外,还可以间接的从侧面进行描写,概括的说就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间接的描写主要人物的方法。这种人物描写方法能够使本留有空白并呈现难以直述的妙点和美点,让人回味无穷。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又称为“反面敷粉”,极言间接描摹之妙处。人物侧面描写,在具体本运用中,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描写是学创作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按照描写内容的不同,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按照描写方法的不同,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按照描写方式的不同,描写又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相似文献   

5.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是与正面描写相对的一种迂回描写方法。这种描写不直接描绘所要表现的对象,而是采用“折射”的方法,借助对有关的人、事、物的描写,达到烘托所要表现的特定对象的目的。侧面描写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描写方法多用于刻画人物,如果运用得当,那么,不论作者对被表现对象着墨多少,也不  相似文献   

6.
金庸作品中的情爱描写是中国传统的描写模式:“一男多女”。相反,林语堂的情爱描写是“一女多男”模式。其原因主要是:作品时代背景的差异;各自生活背景的影响;金庸心中积淀的男权意识;弗洛伊德无意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优秀之作。不仅在于记叙了“绿纱窗后”母亲为孩子为全家成年累月洗濯衣物的辛劳,读来充满情感,而至关重要的是小作者发现了生活里流溢出沛然不绝的诗意的美。四次场景描写,以水之声、水之绿紧扣题旨,并用正面描写、多侧面衬染结合的写法勾勒出母新对“我”的挚爱,以以她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文章的脉络清晰,即伴随“我”的逐渐成长为线索,写母亲从小为“我”沐浴,为“我”不爱惜衣服并沾上的各种颜料而烦心操劳;从洗衣房出来接电话.绿纱窗后像一个水牢而令“我”触目惊心;走进洗衣房写生,水之绿,孕育室内诸多葳蕤的植物,衬托出母亲心灵的美丽……以一句“我仿佛听见水声”关科开阖,使全文结构完整而又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指的是作者对描写对象不作直接、正面的刻画,而是借助相关事物从侧面烘托,间接地从侧面达到表现特定描写目的的一种描写手法。侧面描写运用得好,能起到正面描写所不能起的表达作用。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侧面描写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内容表达、笔法运用、审美感受、艺术效果四个方面入手,例举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的实例,阐述了文学描写中侧面描写的奥妙。指出侧面描写在内容表达上委婉含蓄,简洁精炼;在笔法运用上是采取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的方法进行的;在审美感受上让人产生自然的联想和想象;在艺术效果上能达到韵味无穷,流传不衰的功效。这对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侧面描写的技法,将获得裨益。  相似文献   

10.
侧面描写是一种写作技巧,通过对贾平凹的《风雨》中侧面描写手法的赏析来谈谈侧面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进行了两种相异的解读,指出这种相异性源于作者双重文化心态而造成的双重创作身份:既是新文学者,又是旧式文人;并进而探究影响作者双重文化心态形成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侧面描写是一种应用面极广、生命力极强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寓于召唤性,能诱发读者极大的审美再创造热情;极具表现力,能增强客观对象的美感价值;它是“曲”的艺术,蕴藉隽永;它是“藏”的艺术,富有张力。  相似文献   

13.
沈志媚 《江西教育》2004,(15):68-69
这一节课,我要和孩子们一起重点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车夫”。“救车夫”这一故事篇幅长,含义深刻的句子多.文中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句子是教学的重点,而描写环境的句子和描写车夫的句子同样值得孩子们好好品味。于是.在上课前,我决定以“无招胜有招”.让孩子们自己确定研读的句子进行感悟。但为了保证阅读泛而不散.我又在小黑板上抄好了三个句子,以便课堂上重点读悟。三个句子中两句是正面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另一句则是侧面描写车夫接受“爸爸”询问时的一番言行。  相似文献   

14.
春天的田野     
以引用描写春天的诗句开头,直接“点题定位”。 中间运用大量比喻,承接着开头的“定位”“寻找舂的足迹”,对春天田野中的景致:“河中的小鱼、柳树、油菜花、蚕豆花”等进行了详细的形象化的描写。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描写”?这无疑是写作基本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一般的写作教科书多是这样解释的:“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是一个不妥当的解释,然而它却在中学老师那里颇为认同。  相似文献   

16.
笑话     
《成长》2007,(10):87-88
“黄色”描写 语文课上,一篇课文描述的是一片金黄色的秋季美景。老师问:“这是什么描写啊?”正确答案应该是环境描写,却见一位老兄慢腾腾地站起来,轻声答道:“黄色描写……”  相似文献   

17.
苏七块     
冯骥才 《新读写》2009,(7):76-76
卖茶蛋的“老妪”是一位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苏七块”脾气古怪,“认钱不认人”,但却都有一颗善良的、金子般的心。作者刻画人物采用简笔勾勒,无论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还是语言描写,都是抓住特征,画龙点睛;而《老妪》中的“我”和《苏七块》中的“华大夫”,作为衬托,也都是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8.
侧面描写就是间接描写.对象不出场,通过其他人或物的言行状态来表现对象的特点。侧面描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描写”?这无疑是写作基本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一般的写作教科书多是这样解释的:“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作家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中学教师经常以现代文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掌握其技巧。其实,文言文刻画人物形象时,这种方法也经常使用,如《史记》中的列传。本文试以《论语·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为例,分析正侧面结合刻画人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