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记得早些时候,人们埋怨书籍中的插图越来越少,有人甚至在“呼唤插图”。更有一些出版前辈常常很有些自豪地夸耀他们那时出书一般都附上插图。其实,中外出版界均有注重书籍插图的传统。在我国,古人所讲的“图书”,就是“凡有书必有图”之意。近年来,书籍配上图片的出版方式又逐渐流行起来。“插图”一下子变格成大量地加图,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图文出版物,如“老”字系列、图解、画说之类,照片、漫画、新闻纸变得洛阳纸贵起来,人们惊呼:读图时代来到了!  相似文献   

2.
傅德华 《中国索引》2008,6(2):37-40
1990年,笔者参与主编的《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以下简称《辛亥索引》)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并获得了1992年全国首届社科情报优秀成果三等奖。日本亚细亚大学卫藤沈吉前校长在此书出版之时发来的贺电称:“它的出版为中外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两年不到,市场上即销售一空。之后不断接到海内外学者及图书馆发来的电函,请求代购或要求重版。  相似文献   

3.
边集 《出版科学》2004,(2):20-20
袁亮先生于1995年11月编著了《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出版》,2003年11月新出的这本书是前书的姊妹篇。整理研究六位老一辈革命家关于新闻出版的言论和实践,是袁先生的夙愿,现在得以完成,不仅对作者而且对新闻出版界都是一件大事。正如《出版说明》中所说,它“是  相似文献   

4.
邱陵 《编辑之友》1997,(6):60-60
最近看到一本刘辉煌先生编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外插图艺术大观》,16开本,300余页,可谓是皇皇巨著洋洋大观。在国内就我们所看到的插图专辑中,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文字介绍除概说外,有中国插图史概要.外国插图史简述,简明扼要地阐明了插图艺术的概辅,并附有插图艺术的创作技法与研究,详细述说了绘制插图的方法、黑白处理及特殊效果的研究等等,甚至于材料的选择,可谓周全详尽;图版部分概括了中外古夸.除文学著作插图外,更有人物肖像及报纸广告插图,包罗广泛琳琅满目.并有彩色插页。  相似文献   

5.
孙艳  海燕 《图书与情报》2006,(6):143-145
关于“书衣”,历来是有些不同说法的。 在孙犁先生那里,书衣是包书皮的代称。孙犁先生不仅给书包上书皮,还在书衣上写文章。上世纪70年代初期,孙先生利用废旧纸张来包发还的旧书,在书衣上标注书名、作者、卷数,并写些小文,以“消磨时日,排遣积郁”。在日本,“书衣”亦是指包书纸。书店店员会征求顾客意见,是否需要包上书衣。而在欧美及台湾,书衣却是指代封面上的活动书皮。钟芳玲女士在《书天堂》中说:“欧美书业的出版习惯,一般都是先出精装本(hardcover),再出平装本(paperback)。而精装本的硬壳封面外,往往还要加上一件活动的防尘纸封套,英文名之为‘dust jacket’或‘dust wrapper’,台湾出版业俗称为‘书衣’。这件书衣,其实可视为‘封面的封面’。”  相似文献   

6.
特·官布扎布先生编创了一部《自己写我这一辈子》引导式回忆录的特型书。这部书从外观上看颇为新颖独到,几乎是正方型的,再翻开,像个大笔记本,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笔记本”,里边有不少的“机关”:每页的天头印有上百字的短语,周边衬托着各种插图、漫画和美丽的图案,而书的正文却是一片空白。原来这是专为老年人撰写回忆录准备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引导式回忆录专用书。该书最近由华龄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笔者从自己为一些书刊杂志所作的数千幅插图作品中精选出数百幅,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集出版了《黑白插图集》、《四眼漫画》两本插图集,算是对前些年文学作品插图工作的一个总结。《黑白插图集》是用写实手法为文学作品创作的  相似文献   

8.
近日,北京出版社将高士其的代表作品重新整理,出版了《站在科学的阳光下——高士其经典科普丛书》。它的封面是鲜艳的橙黄色,与传统的科普书的厚重色泽大相径庭,在一大堆书里很容易“跳出来”,书的大量卡通插图活泼、生动、充满童趣,与同类科普书的写实插图形成鲜明对比。为吸引读者的“眼球”,经典科普也走向了时尚。  相似文献   

9.
第12届台北国际书展的主题馆为意大利,与本届“出版工艺中心”的定位相呼应,主题馆举办了多位意大利插图画家的联展,其中包括著名插画家朱里安诺(Giuliano Ferri)、安娜箩拉(Anne Laura Cantone),设计师马里欧皮亚萨、安德里亚布朗吉等人的作品,他们的背景具有很大的不同,作品风格迥异,但都传达出了不同的绘画理念。在由台湾格林文化的郝广才先生主持的“插图画家所需解决的难题”的讨论会上,朱里安诺和安娜萝拉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到了对插图画创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来函照登     
贵刊2005年第7期刊发了王彦章先生文章《谬误百出的 “正说”》,对我社出版的《正说清朝三百年》一书提出了批 评,认为“是一部谬误百出、错字满篇的著作”。 我社对此批评高度重视,就王彦章先生文所指出的问题 核对了原书,我社新出《正说清朝三百年》中确有一些差错, 但王文中所指出的许多“谬误”与我社书不符。我们怀疑,王 文所依据的《正说清朝三百年》一书,很有可能是盗版书。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硬伤” 人得了病要去医院找大夫诊治,书稿中的毛病,就要靠编辑来诊治。书稿会犯各种毛病,其中有一种病,就是书中有“硬伤”。所谓“硬伤”,是指一些学者、专家写的书稿,观点、材料不乏新意,文章也还顺溜,却时不时犯点儿知识性、常识性错误。如前不久我读到王受之教授的新著《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书中讲到古代插图艺术,举《本草纲目》为例。但两处(第23、27页)都把《本草纲目》出版时间说成是“1249年”。《本草纲目》为明李时珍著,1596年刻版,1603年印行。王受之先生却把此书的出版时间提早到了二百多年前的南宋,闹出了明人著作南宋出版的笑话。  相似文献   

12.
要不是封面上赫然印着“青海人民出版社”的字样,我会把手头这本1982年公开发行的《包公案》,当成解放前专为牟利的书贾所胡乱翻印的旧书哩。这本书封面影印了旧本插图,还不惜工本,影印原叙、插图、题词等共16帧,并在“出版说明”中交代了版本以及重印时出版社所作的处理:一、标点勘误后排印出版,略有删节;二、兰州大  相似文献   

13.
《出版广角》编辑部推出的《新中国出版50年特辑》中有“难以忘怀的100种书”,由此想到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出版业的确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方面的好书远不是十种、百种、千种所可包举,同时也觉得还有一类书情况虽各有不同,却都从某一个侧面多少反映出我国出版事业前进途中的若干特殊的印记,姑且名之为“也该提到”的书吧。这里试举10种,作为回顾50年出版历程的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与全国幼儿读物研究委员会、宋庆龄基金会《动画世界》杂志社,继去年联合举办“中德儿童读物研讨会”后,今年双方再度合作,于6月12日至14日,在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联合举办了“中德儿童书籍插图研讨会”。 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邀请了近年来在德国多次获奖并举办个人作品展的德国柏林儿童书籍插图作家曼弗莱德·伯费格尔先生;海德堡儿童书籍插图作家苏桑娜·伯尔纳尔女士、海德堡出版家阿尔明·阿伯麦尔先生。  相似文献   

15.
粉碎“四人帮”三年多来,我国词书编纂出版工作不论在品种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增长。据统计,1977年至1979年,全国新出中外文语文词书(包括字典、词典、字汇、词汇)有80多种,比前十年出版种数增加将近一倍;专科词书出版了140种,比前十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为了尽快缓和“词书荒”的紧张局面,国家出版局在纸张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设法拨出一  相似文献   

16.
林英先生的《唐代拂棘丛说》一书,作为蔡鸿生先生主编的《中外交流历史文丛》的一种,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山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陈寅恪和岑仲勉两位先生开创的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传统,由此相沿不辍。姜伯勤先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文物出版社,1994)、蔡鸿生先生的《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林悟殊先生的《中古三夷教辨证》(中华书局,2005),都是中外关系史领域  相似文献   

17.
198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碧野先生两种散文集,一为《愿与青春结伴》,一为《北京的早春》。其时,1978年以来中外文学名著和新时期各类文学作品大量出版印刷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缓和了市场需求,读者阅读从“饥不择食”开始转为精挑细选了。当时一本书的印数超过万册相当难得,二三千册左右印数的书时常遇见,甚至印数几百册的书籍也不罕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赫治清先生所著《天地会起源研究》一书最近出版,该书设计精当,分五章十九节,计27万字。史学前辈罗尔纲和清史学家何龄修两位先生分别为该书撰写了序言。罗序赞扬此书“在天地会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揭开了多年困扰人们的起源之谜”。何序则称它“是一本高屋建瓴地研究天地会历史的专著”,“发明独多”。 众所周知,天地会起源问题,百多年来,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康熙说和乾隆说。赫治清先生的《天地会起源研究》一书,集中探讨了天地会的起源问题,是一部全面论述和进一步确立康熙说的学术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大批各类重印书的出版,对于消除“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造成的“书荒”,繁荣科学文化,是一项收效快、影响大的有力措施。广大读者在书店排队争购中外文学名著等热烈景象,说明这是深得人心的。正如贵刊第三期彦石同志的文章所说:“应该不应该重印和再版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优秀图书,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路线是非问题”。最近重印的一九五九年版《鲁滨孙飘流记》一书,这部书也是值得重印  相似文献   

20.
香港顺利回归,使台湾与祖国的统一又近了一步。从1945年东方出版社的成立,到今天近5千家出版社的局面,台湾50年的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半个世纪以来台湾的出版状况,对于大陆出版界、文化界已是一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我刊特辟“台湾出版史话”专栏,邀请熟悉台湾出版的辛广伟先生撰写系列文章,介绍台湾出版史上的人与事,评说台湾文化的今与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