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使得………”;“满足条件的曲线是否过定点”;“是否存在……”,这些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解决这些探索性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从图形的几何特征入手;(2)从问题的特殊情形入手;(3)从对结论的假设存在入手.  相似文献   

2.
“存在性”问题是指判断满足某种条件的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形如“是否存在……”、“证明存在…·。·”、“总存在……”等命题形式.“存在性”问题是探索性问题的重要形式,它要求根据题设条件,把握特征,对“是否存在”要作出准确的判定和正确的推理.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要遵循这样的思路艰0:假设“存在”——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合理或矛盾). 常见的存在性问题有方程的存在性问题、抛物线的存在性问题、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直线的存在性问题等,现举例予以说明. 一、关于方程的-存在性”问回 例I(威都市中考试题B卷第三题)已知…  相似文献   

3.
有些标点符号,或是由于粗心,或是由于弄不清用法,常常用错。一、陈述句中有疑问代词或表疑问的结构,该用逗号或句号却误用了问号。如:(1)这本杂志由什么单位主办?在什么地方订阅?他一一作了说明。(2)我不知道他是否订了《中学生学习报》?例(1)中有疑问代词“什么”,例(2)中有疑问结构“是否”,但这两个句子都是陈述句,并不表疑问,因而(1)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2)句中的问号应改为句号。二、省略号与“等(等等)”同时使用。如:(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等。应…  相似文献   

4.
开放性综合题能突出对考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所以它成为很多省市中考试题的压轴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开放性综合题的几种类型.一、存在开放性问题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判断一些数学结论是否存在,一般格式是“是否存在…,使…(成立)”.其解法是:先对结论予以肯定(即假设结论成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佚名 《高中生》2009,(7):29-29
在强调句中,去掉“It is (was)……that (who)”后,句子仍然成立。而it代替that从句形式主语时,这种句子去掉“It is (was)……that(who)”后句子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在高二(下)Lesson62,Unit16中有这样一个句子:Thelargestcoralbedintheworldistheonewhichliesoffthenorth-eastcoastofAustralia.“off”一词,通常意为“从……离开”,但上面这个句子中的“off”却没有这种含义。现就off的若干特殊用法归纳如下:一、off作为介词,有“与……相隔”或“离……”之意,相当于to或ata(stat-ed)distanceawayfrom,在句中可作后置定语、地点状语或表语。例如:1.AgreatmanycitiesoffthecoastofChinahavebeenopentofor-eigncountriessince1978.中国沿海的许多城市自从1978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开放性”数学习题与思维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教学习题都是“规范的”,这对教学学习是必要的、有利的.但由于这类问题的形式过于单调、严格化且答案唯一,就使学生在解题时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以为得出答案就算完事,而很少再对题目作深入探索和研究,为改变这种情况,近年来,“开放性”试题已被列为高考数学试题的重要题回,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例1是否存在常数a、入c使等式对n6N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1989年全国高考试题)例2已知人工)在(-。,+。)上是增函数,a和b是实数,判断命题:若人a)+f(b)>f(-a)+f(-b)则a+bko是否正确?(1993年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中,对我国外交政策作了如下表述:“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教材也有类似表述:“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主要表现在……不依附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两学科教材共同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但是历史教材中,却又有1950年初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表述,这说明中国曾与苏联结盟,这种结盟是否违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呢?两学科教材对结盟与独立自主的关系都没有说明,究竟结盟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呢?  相似文献   

9.
(1)为了结交所谓“有名气”的朋友,你是否不惜卑躬屈膝?(是,否)(2)你是否常常表现为不懂装懂?(是,否)(3)你是否对当众批评你的人“记仇”?(是,否)(4)与人谈话时,你是否喜欢故弄玄虚?(是,否)(5)你是否喜欢在同学和朋友面前摆阔气?(是,否)(6)你是否经常向别人炫耀你所拥有的“高档用品”?(是,否)(7)看到别人的好成绩,你是否常常心存不悦?(是,否)(8)你是否热衷于谈论所谓“有品味,层次高”的亲朋?(是,否)(9)你是否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自己的过失?(是,否)(10)你是否…  相似文献   

10.
1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帕斯卡原理”为何不叫“帕斯卡定理”?(2)“牛顿定律”为何不叫“牛顿定理”?(3)课本上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为何一个叫做“定理”,一个叫做“定律”?是否可以都叫做“定理”或“定律”?(4)“功能原理”为何在一定范围内又叫做“动能定理”?(5)“安培定则”、“左右手定则”能否算做定理或定律?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颁布施行以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倡导“大单元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涉及“大单元教学理念”,只要是公开性教学展示都会戴上“大单元教学”的帽子;评价一节课的好坏首先看是否有“大单元教学理念”或在教学设计的“教材分析”中有没有“大单元教学”要求内容。  相似文献   

12.
用英语表示“建议”、“请求”或“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为了使其语气委婉、客气,可采用多种句式。常见的句式如下:一、“Shallwe/I...?”用于第一人称,表示“建议”、“征求意见”等,在we或I的后面接动词原形,相当于“Wouldyoulikeus(me)to...?”句式。常译成“要不要我(们)……?;我(们)……好吗?”。【试题精练】1)—Shallwegotothezootomorrow?—A.Itdoesntmatter.B.Thatsnothing.C.Agoodidea。D.Yourewelcome.2)Iopenthewindow?Itsveryhothere.A.MustB.WillC.ShallD.Would【答案】…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以及国内外一些中学数学竞赛试题,关于“恒成立”与“恒存在”类型问题的出现屡见不鲜,现代数学的思想特征之一是变中见现象,动中窥规律.“恒成立”与“恒存在”型问题尽管有时表象不同,但究其本质大抵属同类,均与参数有关,它们都是研究“数”与“形”变中的不变问题,即研究那些“数”与“形”变中的不变问题,即研究那些“数”与“形”的变化过程中,某些代数与几何量虽在不断变化.但伴其而生的其它一些代数与几何量的数值保持恒定(定值问题);或代数与几何性质保持固有(定性问题);或式、形保持定态(…  相似文献   

14.
如同其它科学概念一样,素质教育是否有存在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以下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一,它是否确实反映了相应的现象(现实的或预期的)和满足了人们的表达需要;其二,它是否可以给人们以启发并有利于教育理论建设。先看第一方面。尽管素质教育的概念问世不久,但关心社会成员(非自然入)的“构成要素及其品质”(类似于现在讲的素质),并采取相应教育的现象仿佛由来已久。举例来说,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欧文的教育在于“培养智、德、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性的…  相似文献   

15.
案例     
在教育生活中,很多新奇独特或习以为常的事件值得我们关注,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剖析。“案例”这一栏目,我们试图呈现一些可能在教育法律法规或教育教学管理方面需要思考的事件,并作为案例提请广大读讨论。同时.也欢迎大家提供类似的案例和相关的评论。本期提供的三个案例也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我们的思考: 1.案例一中,老师的做法是否存在法律问题?从学校的管理来说,是否也存在着问题? 2.同样是通过“挨饿”使学生受到教育(学会遵守纪律和学会珍惜粮食,同情穷人),案例一和案例二有什么不同? 3.同样是让学生“体验生活”、“模拟社会”,案例二和案例三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甲它们有没有本质的区别?[编按]  相似文献   

16.
1.-able以“-able”结尾的形容词一般有两种情况: (1)v.+able→adj.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形容词其意义为“能……的”、“可以(被)……的”、“适合于……的”、“值得……的”等,即有被动含义。例如:reliable(可以依靠的),drinkable(以饮用的),eatable(可食用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存在性问题是指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探究是否存在符合要求的结论.此类问题的叙述一般是“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请求出……(或请证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逆推法,即假设结论存在,根据条件推理、计算,如果求得出一个结果,并根据推理或计算过程每一步的可逆性,证得结论存在;如果推得矛盾的结论或求不出结果,则说明结论不存在.本文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解法,以帮助同学们感悟其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刘珍元 《中学文科》2009,(17):71-72
所谓存在性问题是指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探究是否存在符合要求的结论.此类问题的叙述一般是“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请求出……(或请证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逆推法,即假设结论存在,根据条件推理、计算,如果求得出一个结果,并根据推理或计算过程每一步的可逆性,证得结论存在;如果推得矛盾的结论或求不出结果,则说明结论不存在.本文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解法,以帮助同学们感悟其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Cosplay秀     
《阳光搜索》2005,(11):1-2
你是动漫的爱好者吗?你如何玩动漫?你是否知道在这个时尚的城市,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动漫的“奇装怪服”;他们化着或前卫或奇怪的装容招摇过市,无视旁人惊奇的眼光;他们孜孜不倦地模仿和排演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他们就是Cosplay(动漫角色扮演者)。  相似文献   

20.
徐吉志 《中国德育》2007,2(4):65-66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面深入,许多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为了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纷纷收集、整理出了数条教师“应语”(应该说的话)或“忌语”(不应该说的话),如:“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我看你挺有潜力,只要努力一定能学会!”……“碰上你这种学生算我倒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