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复杂的趋势,对人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国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滞后性的特点进行分析,表明社会思潮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品格,探讨可行的实施路径,主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主流新媒体的传播作用、施展教育的引导作用三个方面依次推进。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院校,当代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扩大,文章分析了当代社会思潮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对高职生产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提出应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加大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使用好新媒体,强化对校园媒介渠道的管理等方面引导高职生正确对待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高校人文体育教育面临新情况、呈现新特点.针对该领域的话语权问题,只有抓住关键节点,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健全、体系完善等诸多方式,探索突围路径,才能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人文体育中的主导地位与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是一项系统的思想文化工程,是一个一元与多元的博弈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复杂、多变的因素,但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认真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性,把握引领的现实路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自觉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思潮从生成、发展、成熟到形成高潮的过程实质是社会思潮不断被传播扩散和同步接受的过程。从接受的视角,新时期青年接受不良社会思潮主要源自:现实性境况的应答;网络化生活的助推;青年期心理的作祟;价值观倾向的摇摆。对青年不良社会思潮的引领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力,重点把握对象、方式、时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种影响较大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潮。在21世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没有消遁,反而通过隐蔽而巧妙的转变实现了互联网时代在高校传播的"华丽变身",具体表现为:以传播主体角色的改变实现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受趋同;以传播内容的简单化和碎片整合迎合高校学生的阅读特点;由传统的线性传播转变为裂变式的传播以扩大其在高校的影响;通过转化传播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群体的精确影响和隐性渗透;由被动倾听变为主动参与来实现错误思潮的扩散。为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传播的新特点和新动向,增强应变能力,不断消解该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侵害。  相似文献   

7.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一个关键性载体,社会思潮能够映射出其主要思想特征,能反映出其普遍关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青年中传播的积极进步思潮,需要我们去推动和鼓励,把它们从心理层面或不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升到理性层面;错误思潮,则需要我们去鉴戒和教育,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研究青年大学生的社会思潮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传播实践环境的新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科普工作也迎来了新媒体传播时代。利用新的媒介载体向社会提供各类的科普服务的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推陈出新。因而对于城市的科普工作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向公众进行科普传播,既蕴含着新的机遇,也潜伏着新的挑战。本文将以广州市的科普传播为例,从科普传播的发展、广州市科普传播的媒体发展现状以及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出发,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为广州市的科普传播工作提出的新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进而为其他城市的科普传播发展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论述了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好和正确处理与"宗教热""新儒学""民主社会主义""全盘西化"几种社会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当代社会思潮在高校传播广泛、影响深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挑战。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渠道和形式主要有人际传播、活动传播、媒介传播。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抵御社会思潮,要加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新媒体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