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历史与社会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历史与社会问题,主动地运用历史与社会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历史与社会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历史与社会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刘冬梅 《江西教育》2004,(15):74-74
现实性策略。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选择涉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社会生活的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使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后设计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星期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物理中考或竞赛试题的热点突出了新课程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注重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间的联系,重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图表、图示的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以2005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复赛试题说明.  相似文献   

4.
粱静 《农村教育》2006,(7):95-95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中找话题,让学生谈生活的体会,与学生讨论生活的问题。大教育家杜威也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回归生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离生活很近,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  相似文献   

5.
现代评价理论的宗旨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把评价作为教学全过程的一部分,通过评价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地主动参与,并乐于应试。为了使小学数学学科试卷命题与新课程实施及课堂教学改革同步发展,我们对小学数学试卷命题作了探索。一、命题要回归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我们在设计试题时,注重选择涉及学校生活以及学生社会生活的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使他们体验到数学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然而当前的科学教学方式方法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对科学产生神秘感。另外,学与用的分离,致使学生走上社会后,无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使科学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关心周围的世界,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9):22-23
综观作文教学现状,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生活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学生虽然在校写的作文不少,但一旦走向社会,相当多的实用型作文还是一窍不通,不得已还得从头学起。因此,为提高作文训练效果,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须重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以生活提供作文训练基地,以作文增加学生生活情趣;须拓展训练空间,丰富训练形式,使生活需要与作文训练有机联系,以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时,在语言运用上能够得心应手。一、实验型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实验在现实生活中将会越来越普及,作为实验设…  相似文献   

8.
周文静 《双语学习》2007,(9M):111-112,11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2007年重庆中考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题通过设置丰富、鲜活的情景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试题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引导考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初中政治课作业的现状分析 笔者对初中政治课作业情况作了一个调查,初中政治作业基本上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能够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但在设计、评价、目标达成的方式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相关的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切、实际、可信、可行。  相似文献   

13.
作为化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化学实验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探究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宽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重要的就是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如何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新课程强调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在各地中考中也大量出现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试题.  相似文献   

16.
谷飞 《小学生》2011,(4):58-58
1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 建构主义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数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以此为出发点,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武晓梅 《中学理科》2007,(5):28-34,46-47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广泛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跟踪现代科技,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亲近社会,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表现为:简单的、说教灌输式的德育方法,缺乏吸引力,容易导致逆反心理;内容空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亲和力差:强调共性,轻视个性,学生被动接受,压抑个性发展;信息渠道孤立、封闭,缺乏与社会的沟通,无法与学生思想发展同步;脱离社会和生活实际,思想品德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无法充分体现,学生体验不到德育进步的快乐等。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应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联系实际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复杂的实际事物应适当简化.在《2004年中考命题指导丛书》的命题原则中也明确提出:要注重试题素材的时代性、加强试题素材与生产、生活及学生认知特点的联系,恰当反映物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和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海泉 《考试周刊》2012,(87):68-68
数学即生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数学学习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