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过后,写试卷分析时,我发现有一道题学生失分最多。这道题要求把比喻句补充完整:“我做了一件好事,心里像( )一样甜。”标准答案是“吃了蜜”。全班只有两个孩子是这么写的,其他学生写得五花八门:“吃了糖”“吃了苹果”“吃了巧克力”“吃了奶油蛋糕”……所以都被扣了分。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住宿(sù),几乎每位小朋友都有过剩饭剩菜的经历。但是自从学校开展了“勤俭(jiǎn)节约”活动以来,这种情况就少了,万一要是被政教处老师把浪费的镜头拍下来,在宣传窗里“展览”的话,那可就没脸见人了。星期一的中午,我却经历了一回“痛苦”的历(lì)程(chén)。那天下课前,我的肚子就已经在唱“空城计”了。于是,一等到音乐声响起,我就迫不及待地直奔餐厅。哇!中午的菜真丰盛(shèn)。肚子提(tí)醒(xǐn)我:“赶快动手!”鱼啊、肉啊、蔬菜啊,我打了满满一大盘,然后就狼吞(tūn)虎咽(yàn)吃起来,可吃着吃着,我却乐不起来了,因为肚…  相似文献   

3.
小龙哥热线     
姚思雨(哈尔滨市佳辰文化学校):以前我每个星期都要吃一次“肯德基”,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它的一些食品竟也有“苏丹红”!我妈妈说,这辈子再也不许我吃“肯德基”了。看着那些  相似文献   

4.
闲着没事上村西,碰到两个蝈(guō)蝈吹牛皮。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只鸟。”小蛔蝈说:“我在北山吃了只鸡。”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条狗。”小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lǘ)。”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只虎。”  相似文献   

5.
《好同学》2004,(2)
(1)一个同学在减肥,有天夜半忽然喊:“我要吃红烧肉!我要吃红烧排骨!”(2)一高中同学军训时,夜半用手指着自己的头说:“完了,完了,掉沟里了……”(3)班上有一同学说梦话:“小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然后自己换了一女声:“我叫小丽。”寝室众人当场笑晕了!  相似文献   

6.
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刚发行,我就买了一部先睹为快,粗略翻了一下,发现比修订前的第一版(我只有第一版)增补了不少新词语。但仍有一些流行和影响都很广泛的新词语我还没有找到,略有小憾。我只拣儿条说说。有“公家”而无“公吃”。公吃者,吃公也。这是盛行已久的社会普遍现象,屡禁而不止。  相似文献   

7.
笑话四则     
我敢打赌 两个调皮孩子在闲谈:“我敢打赌(du), 你不能空腹(fu)吃两个苹果。” “这有什么难?”另一个回答道,同时吃 了一个苹果。 “现在你不能再空腹吃第二个了,因为你 已经吃了一个苹果。”  相似文献   

8.
苦瓜是瓜吗?     
昨天晚上,家里吃白兰瓜。我的一个小孙女,还不到三岁,一边吃,一边说:“白兰瓜、哈密瓜、黄金瓜、华菜士瓜、西瓜,这些都是瓜。”我很惊奇了:她已经能自己经过归纳,形成“瓜”的概念了(没有人教过她)。这表示她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凭借概念,进行思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她奶奶问她:“黄瓜呢?”她点点头。“苦瓜呢?”她摇了摇头,并且说明她的理由:“苦瓜不像瓜。”我于是进一步想:我对她的概念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原来在她的“瓜”概念里除了好吃不好吃,还有一个像不像的问题(苦瓜的表皮疙里疙瘩的,也确实不太像瓜)。我翻了翻《辞海》,看到苦瓜属葫芦科。那么,我的孙女认为苦瓜不是瓜,是有道理的。我又翻了翻《辞海》的“黄瓜”条:黄瓜也是属葫芦科。苦瓜、黄瓜习惯上都叫做瓜;而另一种很“像”瓜的东西,在北方却称之为:“西葫芦”。瓜乎?葫芦乎?苦瓜是不是瓜呢?我倒糊涂起来了。前天有两个同乡因事到北京,来看我。吃饭的时候,有一盘炒苦瓜。同乡之一问:“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苦瓜。他说:“我倒要尝尝。”夹了一小片入口:“乖乖!真苦啊!——这个东西能吃?为什么要吃这种东西?”我说:“酸甜苦辣咸,苦也是五味之一。”他说:“不错!”我告诉他...  相似文献   

9.
吃辣椒     
今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端上来一盘油爆(bao)青辣椒(la jiao),我馋(chan)极了,便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吃。”妈妈说:“这辣椒可辣了,你吃了肯定受不了。”我不服气地说:“不会的,爸爸是个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至今已发现能够吃掉动物的植物约有500余种,但绝大多数只能吃些弱小的昆虫。传说非洲有一种“食人树”,居然能“吃”掉一两百公斤重的野猪。我是在美国纽约某中学就读的杭州人,前不久我和老师一起,为寻找这种神秘的“食人树”,进行了一次探险。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教师发现学生老是把“吃”字写成“(口气)”,经分析比较,仍有一些学生要写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吃”的右边与“气”字在字形上十分相似,仅一小横之差,学生写“气”字所形成的技能对写“吃”字的右偏旁发生了干扰。为了排除这种干扰,这位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了如下的语言直观教学  相似文献   

12.
NMET2004(全国卷)的完形填空是一篇第一人称的记叙文,记叙中有插叙。全文讲述了“我”在浏览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时,“TheArtofEatingSpaghetti(意大利面条)”使“我”想起了吃这种面条时的有趣经历。“我”本来只想写下来自娱自乐,而给老师写另一篇作文,可是当“我”写完时已经半夜,没有时间再为老师写一篇合适的作文,只好把文章交上。没想到这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宣读,“我”为这篇作文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而感到高兴。短文前两句没有设空,便于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选项的设计与往年相似,以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相似文献   

13.
敏敏刚进门,就看见桌上摆着好几串又大又紫的甜葡萄。嗯,准是爸爸回来了。敏敏的爸爸每次回家,总有好吃的东西带给敏敏。“敏敏,回来啦。”爸爸从里面走了出来,把敏敏抱起来,转了几圈:“敏敏,喜欢吃葡萄吗?”“我最喜欢吃了。”敏敏拿起葡萄就吃、那葡萄真甜,敏敏一个人坐在桌边,一颗一颗地吃着。一会儿,住在敏敏楼下的宁宁来找敏敏玩。“敏敏,你瞧,我有桔子。”宁宁扬了扬手中的桔子,那是一只很小的桔子,“我给你吃一半,要吗?”“哼!这种桔子,我才不要呢。我家的桔子,比你好一百倍。”敏敏只管自己吃葡萄。宁宁手里拿着小桔子,正想剥来吃。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爸爸叫我看《小星星》,说是让我“充电”,我一听就说:“我又不是手机。”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解释说:“还不是为了让你多吃点墨水。”我听后,边笑边说:“我又不是钢笔,干吗要吃墨水?”今天,妈妈给我解释了一番,我才明白,原来爸爸说的“充电”和“吃墨水”都是学知识的意思啊!“充电”和“吃墨水”$江西省龙南县龙师附小一(5)班@唐帅淇 @曾宇霞!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15.
《荔枝》案例:(大屏幕出示文中母亲吃荔枝时的片段,生找出母亲吃荔枝时的动作。)师:母亲吃荔枝和我们平时吃荔枝有什么不同?生1:母亲吃荔枝时是“不停地抚摸“”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可见荔枝被母亲托在手里端详了许久,像是在端详一件珍贵的工艺品。而我每次都是把荔枝剥开后,根本不去看,一口就吞了下去,像个馋猫。生2:我每次吃荔枝总是不经意地把皮撕破,而母亲是“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那样轻柔,好像怕把它弄疼了似的。看来,荔枝在母亲眼里显然是成了有生命的东西。生3:我吃荔枝时是剥开皮捏起来就吃了,而母亲…  相似文献   

16.
Hello,everyone!同学们,“What would you like?”是服务员招呼顾客的常用语,但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译法。在商店里,它是“你要买什么?”的意思。在餐馆里,它是“你想吃(喝)什么?”的意思。回答时,顾客可直接说出要买的物品或想吃(喝)的东西,也可以用“I'd like…”或“I want(to buy)…”(我想要买/吃/喝……)来回答,如:  相似文献   

17.
对话小眼镜     
刘堂堂来信:我想吃麦当劳,可我妈不带我去,她还说那是“垃圾(la ji)食品”,吃了要长胖,肯定是怕花钱才不领(ling)我去的,气死我了。  相似文献   

18.
有两个小孩子站在一起说话。名叫小拉的男孩说:“我长得比你高。”另一个叫彬(bīn)彬的马上说:“我饭吃得比你多。”小拉说:“我乘(chéng)过飞机。”彬彬说:“我乘过火箭,‘嗖’地一下,火星就到了。”拉拉不服输(shū),说:“我7岁,你才6岁。”彬彬说:“不对!我100岁了。”“哈哈哈,那你是老头子了。”两个人正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彬彬妈妈找来了:“快点回家呀,要吃蛋糕了。”一听吃蛋糕,两个男孩子跑得比兔子还快!原来,今天是彬彬的生日,表哥小拉和其他亲戚们都是来祝贺彬彬生日的。“彬彬,祝你生日快乐!”笑眯眯的阿姨说。“彬彬,祝你6岁生…  相似文献   

19.
我的小表妹     
我有一个漂亮的小表妹,叫“王斐(fei)然(ran)”。她有一头乌(wu)黑的短(duan)发,红扑(pu)扑的脸蛋上有一双(shuang)大大的眼睛,嘴(zui)巴小小的,红红的。她喜欢吃虾(xia),喝牛奶,吃巧(qiao)克力和冰(bing)淇(qi)淋(lin)。我的小表妹又活泼(po)又可爱。有一次阿姨说:“我要去买一辆(liang)POLO车。”一旁(pang)的小表妹听到了,就大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必修)第二十二课《送东阳马生序》中有一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我认为它的断句不妥。“逆旅”是旅店的意思,“逆旅主人”是旅店主人。“寓逆旅主人”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课文注解释译为“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和“住在旅店里”无异,反而显得累赘。由此看来,“寓逆旅主人”实在不如断作“寓逆旅”。再看“日再食”,意思是“每天给我吃两顿饭”。语文课本上对全句译文是“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给我吃两顿饭”。那么到底是谁每天给“我”吃两顿饭呢?是旅店每天只开两顿饭,还是主人每天给贫困的作者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