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痕 《中文自修》2007,(10):9-11
公元1140年,宋朝江山风雨飘摇,已经被金兵占领的山东省历城县在乱世中又迎来一个小生命。这是一个不平凡的男孩,他在祖父的教育下从小立下了抗金复国的远大理想。他曾横刀立马、驰骋沙场,立下了不少战功;他也爱填词作诗,将满腔爱国情怀倾注于音律文字之中。他一生都渴望在战场上抗击金兵,这一抱负至死未改;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词最为引人注目。这些词充满爱国激情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恨,历来被称作"英雄词"。他,就是与大文豪苏轼并称"苏辛"的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三方面论述了辛弃痰作为词人的爱国思想.他抗金复国的政治主张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陆游(1125—1210)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都在为抗金复国呐喊,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其饱满的奋斗精神和感人的艺术魅力深为后人景仰,古今研究者甚蕃。这里,笔者拟通过对《金错刀行》、《书愤》和《关山月》的简析,来概括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乐府诗《金错刀行》写于乾道九年(1173年)10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抗敌必胜的坚定信念。“金错刀”指用黄金装饰的刀,“行”是乐曲的意思。“黄金错  相似文献   

4.
李曾伯是南宋文武兼备的名臣,其自寿词相比于他寿词更有价值,其中渗透着隐逸与报国的矛盾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他的寿词受辛派词人辛弃疾的影响,但相比而言,李曾伯寿词以归隐和爱国矛盾心境作为其寿词的思想核心.辛弃疾寿词则凭借豪放的抗金复国的爱国风气而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5.
《语文函授》今年第四期刊载了谢怡远同志对辛弃疾词“可怜白发生”一句的理解,现提出个人的看法与之商榷。从辛弃疾的宦海生涯来看,一方面他有组织义军抗金,“擒叛南归”和组织“飞虎军”抗敌的壮举;另—方面,辛弃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他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的计划,但不被采纳,他曾被劾落职,长期弃置不用。因此,在辛弃疾的一生中,既有“抗金  相似文献   

6.
辛派词人方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岳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也是辛派词人主要成员之一。其词充分继承了“稼轩体”的创作风格,将抗金复国的理想寄之于词,丰富了词的内容;在形式上不受传统词风的羁绊,以文为词,以意为词,表现出极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南宋爱国词人陆游一生主张抗金复国,收复失地。其词作感人之处,就在于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理想不能实现时的悲愤之情。陆游还创作不少的表现其闲逸意绪的作品。这与陆游的生活环境与心境有直接关系。对这类作品的分析研究,对探讨陆游的整体人格思想,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教材第十册“积累·运用八”中,我们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爱国词、乡村词、闲放词、爱情词。其中爱国词和乡村词是两项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9.
南宋涉及淮水的诗词创作繁荣,淮水也成为这一时代诗词的中心意象。这些诗词抒发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抗金复国、眷恋故国山川的爱国情怀,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写过很多词,留存至今的尚有六百多首。辛词题材广阔,表现手法多样,充满爱国思想,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辛词以豪放著称,慷慨激昂,纵横驰骋,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另一方面,他也有一部分词是用含蓄的笔调委婉曲折地表达他的爱憎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这是由于他长期遭受猜忌打击,政治处境孤危,激烈的感情不能直接倾吐,有时不得不采取的表现方式。暗喻的手法便是其中的一种。作者有时用暗喻表达他抗金复国的愿望,有时用暗喻揭露和讽刺南宋统治集团投降误国的政策,有时用暗喻抒发自己在昏主奸臣压抑下报国无门的悲愤,有时用暗喻对  相似文献   

11.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与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与职业教育袁智卢作卒先生,是一个爱国的实业家、教育家,是自学成才为典范。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能升学,他通过刻苦自学,获得渊博的学识,著书立说,曾编著《卢思数学难题解》,《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工商管理》等,曾被聘作中、小学...  相似文献   

12.
刘过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主要收集在《龙洲集》里面,其中以爱国词为主,并以其词作中所流露出来的北伐抗金的豪情壮志和一统江山的强烈愿望而闻名于世。但是他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词是描写女性的,而在对刘过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将目光放在了刘过的爱国词上,对他的女性词却没有太多的关注。然而在他的这些女性词里面,可以看到刘过豪情壮志的背后隐藏着的一个知识分子面对国家、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的无奈以及愁闷之情。并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与苏轼齐名,合称"苏辛"。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曾历任湖北、江西、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他对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作为一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大力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政治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其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工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辑有《稼轩长短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史上,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是个杰出的爱国词人,《稼轩长短句》中不少优秀词篇传达了他力主以战去战,统一祖国的心声。辛弃疾词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已选入一九七九年湖北省编高中《语文》第四册。这首词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历来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稼轩词》中第一流的作品,如明代著名评论家杨慎在《词品》里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是很有见地的。这首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情悲壮;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构思,纯熟的艺术手法。京口北临长江,三面环山,如猛虎雄踞。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千古江山,奔腾眼底,历史兴废,齐涌心头。通过怀古,抒发了作者坚持北伐抗金,向往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6.
李纲以爱国著称于世。他的爱国情感不仅展现在彪炳史册的政治业绩中,还蕴涵在篇数不多的《梁溪词》中,读他的咏史词,一个以国家民族为怀的爱国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特有气魄浸透文字,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7.
王船山不但是杰出的思想家,而且是卓越的爱国诗人,他写了大量的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和词。这一点,目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此进行一些论述。船山先生所写的诗词,有的已经散失,尚存的,诗集主要有《忆得》、《五十自定稿》、《六十自定稿》、《七十自定稿》、《柳岸吟》等,词有《潇湘怨词》、《船  相似文献   

18.
李纲以爱国著称于世。他的爱国情感不仅展现在彪炳史册的政治业绩中,还蕴涵在篇数不多的《梁溪词》中,读他的咏史词,一个以国家民族为怀的爱国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特有气魄浸透文字,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按此办法析赏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 ,深被其爱国之情所感 ,复国之志所动 ,沉浸在豪情与壮志的熏陶之中 ,体味到了“情动为志 ,情志一也”的审美愉悦。首句“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写的是一阵骤雨过后 ,乾坤一新 ,六合净朗 ,作者登楼凭栏 ,俯仰宇宙 ,发了冲冠之怒。这怒从何来 ,原来作者由眼前所见 ,联想到了失陷于敌人之手的半壁河山、联想到“靖康耻”未雪之仇。作为一名爱国将领 ,下不能保国土完整 ,上不能尽…  相似文献   

20.
乔凡尼·维尔加(Giovani Verga 1840—1922)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创始人之一。他生于西西里岛卡塔尼亚一个贵族家庭。他原是学法律的,但最喜欢文学。在六十年代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时,他曾与友人合办一个杂志《意大利人的罗马》,表示他要为解放罗马、统一意大利而斗争。这时期他写了历史小说《山中烧炭党人》和现代生活小说《泻湖上》,也表现了爱国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