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先提出在留学中学习西方"实学"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留学地位的思想家。他认为洋务派的派遣留学有局限,并且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驻外使臣,在出使期间,他积极推进当时的留学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他的留学思想和实践在近代中国留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创始及发展与洋务运动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洋务派首领中,李鸿章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举足轻重的,他是近代留学教育的重要倡议者之一,更是留学教育的主要筹划者,在此期间他二十余次请奏朝廷,议论与留学相关事宜,奏稿之多无人能比,他在外交上为留学教育疏通关节;在经费、师生管理、学生出路等问题上出谋划策;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具有明见,他为近代留学风气之开创、新式人才之培养作出了值得肯定的业绩。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学生阅读》2009,(8):2-3
俞敏洪:留学是一种浸泡,必须把自己泡在里面。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大学里泡,当然是泡他的学识、方法,泡他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当然也包括了他的价值体系的建设;第二泡应该是把他泡在社会中,学生留学完之后应该在社会中工作以后再回国。因为泡他的社会,泡他的人情,泡他潜在的人文思维模式。这样你再回来,大概能做得比较不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留学问题备受关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了关于留学工作的政策法规,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在关注留学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公民跨出国门接受教育或往返于世界各地从事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留学在促进个人成长、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发展、国际理解及世界和谐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留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中出现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带着对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一些疑问,我们采访了章新胜同志。在访谈中,章新胜同志结合他个人在国内外丰富的教育经历与管理实践,从纵向的历史发展和横向的国际比较两个方面阐述了他对相关留学问题的看法,特别是回顾了我国近代以来留学发展演进的历史,指出中国留学生的贡献是独特的、杰出的,提出要用战略眼光看待前进道路中的问题。我们相信.他的观察与思考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看待和评价我国留学生的作用.对于新时期我国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孟和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学家,是中国社会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职业教育思想家。1919年,陶孟和在《新教育》第2卷第2期发表《留学问题》一文,对近代以来中国的留学起源、留学性质以及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是五四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关于留学教育的观点。特别是他承接了胡适最先对留学教育的检讨,而又开启20年代的关于留学教育批评和反思高潮的先河,引起了更多的人们对留学教育的关注和思考,且对我们今天的留学教育政策制定仍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简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留日,制定奖励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1947年前后学界关于学术独立问题的讨论中,齐思和是一位系统、冷静的思索者。他把留学看成中国走向学术独立的必要阶梯,要求主管部门从选派和管理两方面整顿留学乱象,提高留学效果。同时,他又把国内高等教育建设看成学术独立的根本之图,主张在考虑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课程、师资、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全面进行高教改革。齐氏基于史家经验提出的这些观点,不仅对历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价值,对目前高等教育和留学教育的改革也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12,(3):34-35
前不久,接受国内一家媒体采访时,偶遇一位东京国际大学(TIU)的校友,他是我的后辈,也学国际关系专业。他说,当时想学国际关系中的新闻报道专业,是缘于看了一部在中日之间掀起很大反响的纪实性留学电视片——《我的留学生活》。于是,我们聊到共同的母校,聊到在那里的留学生活,曾经的往事,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9.
希腊留学项目以前在中国很少听说过,想留学的人们对希腊本身缺乏了解,对留学希腊会是一种什么状况非常陌生。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做希腊留学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士,请他向读者介绍去希腊留学有何优势。 在决定到什么国家留学之前,除了要详细了解这个国家的教育之外,还要对自己的学习和语言能  相似文献   

10.
烟台市长话留学王焕现烟台留学工作做得好且持久。为探求其中奥秘,本刊记者专访市领导,没想到行政“一把手”任海深市长亲自接受采访,他对留学工作的熟悉,更出乎意料。“留学工作是烟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总战略、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项工作中居于先行地位。”...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8岁的青岛男孩李清曦中断高中学业,独自去澳大利亚留学。两年后,他疲倦地拖着一个箱子回国,里面没有文凭,没有居留证明,只装着一个陪他度过大半留学生活的游戏机。他变成一个“海带”。经过一年反思,李清曦将自己的留学生活写成一本书——《别了,澳大利亚》,在书里,他坦言自己留学生活中的诸多过失和悔恨,希望别人能从他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2.
正李叔同在浙江一师教音乐时,非常看重一名叫刘质平的学生。后来,刘质平在李叔同的鼓励下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他凭着努力考入了东京音乐学院。偏偏这时,家人宣布要中止对他的资助。刘质平写信给李叔同,道出了自己的苦闷,并透露轻生的念头。李叔同见信后心急如焚,决定资助他留学。他很快便给刘质平寄去了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郁达夫留学日本近十载,十年的留学生活使他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深刻的了解。本文试图中从其《沉沦》三部曲中窥视郁达夫笔下的日本是怎样在文本中发生了“变态”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4.
张云 《留学生》2009,(1):24-27
他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走出国门的留学生之一,1986年,谭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远赴美国留学,跟随大卫·多夫斯基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留学生活让这个来自湖南乡村的毛头小子,最终凭借着他对东西方文化的独特感受,获得了世界性的尊敬和荣誉。对于谭盾来说,留学生活就像是一场大风,这场大风,让他这只雏鹰得以展翅翱翔。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北京地区40多家留学中介公司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行业协会--北京市留学服务行业协会。该协会是全国第一家留学中介服务领域的行业协会。 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的成立大会上,原北京市教委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丁红宇先生被大家一致推选为第一任会长,由此可见政府对留学中介服务行业的重视。从丁老先生一席感人肺腑,语重深长的发言中,让人深深体会到他对协会发展抱有很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王先谦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在学术文化、教育事业上。任祭酒期间,对国子监进行改革;归乡后,增设西学内容革新中国传统教育,并向学部奏请新的留学方案。但因他对儒家文化、封建王权的坚守,采取经世致用及中体西用的策略,注定其教育改革的成效不大。晚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无暇顾及留学策略的调整,最终导致新的留学方案未能实施。在王先谦从传统教育走向新式教育的改革历程中,可看出他归乡前后两种教育改革理念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7.
彭国梁 《海外求学》2003,(15):36-38
彭国梁,上海市因私出入境服务中心“留学港”澳新室经理。资深留学咨询顾问。作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多所大学及多所中学在中国的招生代表。彭国梁拥有5年多的留学及签证经验,对每所学校的课程特色如数家珍,深谙移民和留学法律条例。他一手创办了沪上讲座品牌:澳洲留学周六讲座,成为行内尽知的上海澳新留学首席专家,经他亲自咨询留学成功学生累计超过1200人。本刊特邀彭先生开设“国梁对你说”专栏,主要针对准备去澳大利亚、新西兰留学的读者。藉他的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2007,(5)
Alu大名叫吕昕,北京人,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交换生。他说他是留学生中最普通的一人,而留学生涯让他的世界变得从此不再普通。留学路上,他载歌载舞,让青春恣意开放,让才华尽情显露。他有着北京男孩特有的幽默和热情,也有着艺术家的孤傲和清高。可大家都喜欢吕昕,因为只要有他在,就不愁没有歌声,不愁没有快乐。  相似文献   

19.
近代“洋务运动”以来,国际风云激烈变换,古老的中华文化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裂变,大批知识青年走出国门留学,他们的留学生活都著述于笔端。该文论述了徐志摩的留学生活与其诗文灵动性的相关性。徐志摩的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的留学生活对其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他的诗文充满灵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岁末年初,本刊记者走访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曹国兴。他首先代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向远在海外的莘莘学子致以新春的问候!并且希望他们注意人身安全,努力学习,将来为我们的祖国有所贡献。 已经在留学工作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的曹国兴,对留学人员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他多次谈到:“我们的留学人员绝大多数对祖国是充满感情的,是爱国的,我对这点深信不疑。” 当问及 2005 年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曹国兴说:“2005年留学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认真实施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