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当胡耀邦同志视察了青海,发出了“立下愚公志,开拓青海省”的号召时,读到了老舍先生四十多年前写的一篇短文《西北是块宝地》,倍感亲切。许多事物通过比较,常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它的意义。从老舍先生对当时西北情况的介绍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将近半个世纪来我国发生的变化之巨大,也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今天开拓青海,开发大西北,已经比老舍先生当年看到的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更有利  相似文献   

2.
简论老舍的《微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神》,是老舍先生创作中一篇独特的小说,许多评论家都把《微神》看作老舍小说创作中极富现代手法的显示性小说之一,而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照,《微神》不仅仅有着西方现代文学的“骨架”,它还有着中国传统文学的“血脉”。老舍先生用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微神》中显示了东西方文学的有机交融。  相似文献   

3.
“阅卷老师,请说出您阅作文卷的真实感受。”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茅盾先生著名散文《白杨礼赞》开头那段描写在高原上看到白杨树的文字,那使作者摆脱“倦怠”,走出“单调”,驱散“恹恹欲睡情绪”的“白杨树”,这段文字所描述的也是我作文阅卷时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4.
课文救生圈     
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是怎样妙用“更”字的?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老舍爱猫和喜欢养花一样出名。可本课开头对猫的描写却有褒有贬,似乎有点叫我们摸不着老舍先生的真正意思。直到第二部分的开头,才突然上来一句:“满月的小猫很可爱”,到这里,我们细细体味,这才明白了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却无处不渗透了老舍先生对猫的爱的感情。这个“更”字实在用得妙。应该怎样理解课文中“古怪”一词?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要理解“古怪”的含义,必须从猫的性格矛盾的地方去考…  相似文献   

5.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采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美丽如画的风光,记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感浓烈,语句优美。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一生热爱北京,无论身居何处,都时刻牵挂着他的故乡。他写的关于热爱北京的散文,不下数十篇,其中《想北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老舍先生通过精细的构思,运用质朴自然的文笔,把对故乡北平浓烈而真挚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把难以表达的大爱用“有声”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7.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断魂枪》被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同专题收录的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纵观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思、批判。老舍先生继承了从鲁迅先生开始的关于"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五篇文章。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然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那么怎样让学生读书时融入自己的情感,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欢乐?一、激趣——入境开始上课,我一边声情并茂地背诵老舍先生《草原》的第一段,一边板书“: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画天空、白云)空气是那样清鲜,天空是那样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  相似文献   

9.
4月中,舒乙同志送我一本新出版的他写的《老舍最后的两天》。在扉页上,他写道: 送给“老”画家——小丁 老给老舍先生的作品插图; 老给老舍先生本人画像; 老给描写老舍先生的文章作画, 小丁先生便成了—— 老给老舍画画的老画家。 6月初,早晨从紫竹院散步出来,途遇舒乙骑车去上班。他  相似文献   

10.
日本出版界的朋友,要把老舍先生写的《宝船》编入汉语课本。但在编辑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个悬而未决的小问题,特地向老舍先生请教:“您的作品中有一处写道:‘开船喽!’请问这里为什么不用你们常用的‘啦’字,而要用这个‘喽’字呢?”老舍先生略加思索,微微一笑,说:“这个地方,我记得当时自己是念过,推敲过的。在咱们中国的北方方言里边,‘喽’字是  相似文献   

11.
赏析:人教版教材中选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我们在此选了先生另一篇散文《想北平》。老舍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的他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来描写他对北平的怀念,对青少年时期的追忆,于是就有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想北平》。这篇散文没有波澜壮阔的高潮、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一种如话家常的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语言流露出浓郁的眷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步入老舍先生的情感之旅、追思之旅。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其语言带着老舍的浓郁的“京味儿”,极具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试图从其人物、环境以及语言风格,来窥探作品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以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纵观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思与批判。老舍先生延续了从鲁迅先生肇始的对于“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深刻思考,在有些方面还显示出了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董琼 《湖北教育》2006,(8):43-47
片断一 师:老师曾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教师在草原拍的照片)看得出这是哪里吗? 生(看到老师的照片后兴致勃勃):草原。 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同进行一次草原上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15.
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纯”写景的散文.文中写景用了“最自然最恰当最现成的字”,使之显示了一种特有的朴素美,这是文章在语言上具有的独特风格,而其最大特色——绘画美,他正因此体现了出来.作者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老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在每一个具体景色中.总之,在《济南的冬天》里,文字的美和自然的崇高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意思”这个词可真有意思。它不仅含义丰富,要是用得好,还能够使行文活泼生动、妙趣横生。“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茶馆》里就有这样的台词:“每个月您得给我们哥俩意思意思,别把这点意思弄成不好意思。到时候可就没有意思了。”你看,这里出现了五次“意思”,而这些“意思”的意思却各不相同,体现了老舍先生驾驭语言能力的高超和语言风格的幽默与诙谐。  相似文献   

17.
老舍先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是首都人民的骄傲。他的许多作品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二马》《月牙儿》《四世同堂》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称“老舍”先生为“老shě,也有人说应该读作“老shè”。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18.
孙业兰 《教育文汇》2008,(12):33-33
我至今忘不了去年期末考试前的一次语文模拟考试的试题是那样的“恐怖”! 命题者将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济南的冬天》和《济南的秋天》中写“水”的文字作比较阅读,问甲文乙文中水的特点各是什么。从卷面看,属于填空题,每个问题后留了约一厘米的横线。正是这个一厘米长的横线,让我一筹莫展。济南的冬天之水与秋天之水比较起来的确各有特色,但是,如果要我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嵌入这个横线上,不怕见笑,我真的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9.
《茶馆》是老舍先生最具代表性的话剧之一.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以老舍的中文剧本《茶馆》和英若诚英译本《茶馆》为对比语料,考察了英若诚在翻译语气词“呢”时的翻译策略,并从英汉语气系统的差异、英汉语疑问句等级的对应以及语气词“呢”的情态意义和语篇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了翻译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宋碧云 《新读写》2008,(12):8-9
最熟悉的要数老舍的《骆驼祥子》。作者笔下的祥子、虎妞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富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个吃苦耐劳、淳朴、善良;一个个性泼辣、厉害、粗鲁。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洼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平凡的语言调动得生动有力”,通俗朴素的文字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老舍先生从小在老北京大杂院中长大,接触过商人、小手工业者、人力车夫、旧艺人、巡警等下层平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