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顺德中秋节     
古代诗人有云:“月是故乡明。”现代也有人说:“月是中秋明。”风调雨顺、年丰岁稔之时,桂洲人过中秋节是比较讲究的。俗话有云:冬嗯(不)饱,年嗯饱,八月十五得餐饱。人们除吃月饼、芋头、菱角、时新水果之外,还爱用腌咸的生菜或雀菜干(即君达菜干)与石螺肉一道煲粥吃,还要吃炒螺,要赏月饮酒,还有各种各样充满家庭温馨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佚名 《高中生》2008,(6):66-67
建议篇一、吃七八分饱每天不要吃得过饱,最好是七八分饱的样子,这样既不容易饿,也可以保证精力旺盛。吃得太饱,身体负担过重,血压升高,人容易疲倦。另外,家长在备餐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营养含量的均衡,尽量不要让考生吃热量太高的食物。考生每天要注意水喝充足。  相似文献   

3.
1.午餐为什么要多吃?吃多少?俗话说:“中午饱,一天饱。”说明午餐是一日三餐中的最主要的一餐。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如此,一上午整整四、五堂课的知识大灌输,体内热量消耗较大,早餐吃进去的食物已消耗怠尽,能量也匮乏了,渐渐有了大脑不够用了的感觉,这就是大脑向您发出了该吃午餐的信号了。因为,学生们下午还要继续进行学习,所以,午餐就要比早或晚餐吃得稍多一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早餐吃像国王,午餐像王子,晚餐像乞丐!”国家规定:每天午餐应该吃的食物,以9~15岁的学生午餐为例:主食150~200克;禽畜鱼虾蛋等运动性食品75~100克;豆制品25…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10,(7):153-153
小肥兔邀请了一只饥饿的大狮子到家中做客,小肥兔有危险吗?大狮子吃了些什么呢?有没有吃饱?  相似文献   

5.
“数着米粒下锅”的日子——作家刘绍棠的夸张闪世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居家过日子,谁不怕“无米”二字,于是有一点儿粮食,也要“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数着米粒下锅”。但是,即便这样,“等到惊蛰一犁土的春播时间,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看...  相似文献   

6.
“乡恋”是人们形而下的情感经年累月凝固成一种形而上的情结,即对“精神家园”的呼唤,尤其对文化人来说,这几乎是他们灵魂的归宿。本文欲从恋“祖”——通过对祖辈们可歌可泣往事的赞美、恋“吃”——通过对饥饿年代里人们为了“吃”而产生的一系列非正常人行为的披露、恋“俗”——通过对故土民风民俗的回忆这三方面来解读莫言作品中的乡恋情结,力求从对故土的回忆中寻找一种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尽而变为一种超越的力量,以达到振奋民族精神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熟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人饿极了.吃第一个馒头,没饱;吃第二个,没饱;吃第三个,还没饱;直到吃完第四个才饱。于是,他不无感慨地说:“早知如此,只吃第四个馒头岂不省事?”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现象:不少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思考的是“怎么教”,磨课探究的也是“怎么教”.  相似文献   

8.
父亲流了三次泪●曲向阳岁月悠悠,人事纷繁,荣辱悲欢早淡忘了许多,唯有父亲的三次流泪却常常记忆犹新,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孩提时期,记忆的荒原中长满了饥饿的野草。那时,正是“文革”中期,我家所在的林场实行吃食堂,父亲拼命劳作填不饱我们兄妹五人的肚子。每当...  相似文献   

9.
一“我是一只小麻雀。我要饿死了,小朋友,救救我夏天,我给果园看守人发出果子才不被乌鸦吃掉。小朋友,请给我吃点东西好“来吧,小麻雀,过来吧,朋友,我这就给你吃个饱。我们感谢你,你干得好。”二“我是花花斑斑的啄木鸟。我要饿死了,小朋友,救救我哟…我整个夏天都用嘴在树上笃笃地歼灭害虫有多少,有多少。小朋友,请给我吃点东西好不好。“来吧。我们的啄木鸟,过来吧。朋友,我给你吃个饱。我们感谢你,你干得好。”三“我是金莺,金莺就是我。我要饿死了,小朋友,救救我哟…一年到头我从白天唱到晚上,花园有我的歌声才特别…  相似文献   

10.
早晨,妈妈领着孩子上幼儿园,只见门边的黑板上写着今天的点心是肉包子。“傻孩子,你要多吃几只肉包子,一次最好吃四五个,反正我们伙食费已交,多吃也是吃公家的……”“妈妈,我吃不下那么多,每次我都吃得很饱。”“既然吃不了那么多,就选好的吃,把包子肉心吃掉,其余扔掉。”“那不是浪费吗?老师告诉我们农民伯伯种粮食  相似文献   

11.
老家有句俗话,叫做“晴带雨伞,饱带干粮”。说的是出门之人要做好准备,以防骤雨和饥饿。推而广之,人生许多方面也都要做准备。这里说的只是一些不必做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人体的各个系统只有得到锻炼,才能强壮。如为了适应气候要自觉接受冷热的锻炼,为了增强人体的消化收功能便要有意吃些五谷杂粮。为此,人们提出一种“吃苦”养生法。饥饿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方法。我国民间早已流传有“养生八分饱”的秘诀。《红楼梦》中说到,每逢公子、小姐得了疾病之后,贾母便经常使用两种方法,一是饥饿,二是吃粥。这样便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使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得到良性的冲击,从而消除疾病。紧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存在。一个人如果缺少压力,必然是荒废精神又荒废身体。有的人称压力为“营养素”,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在离萨卡特卡斯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贫穷的农夫.他每年的收获总是填不饱他和妻儿的肚子。后来这个穷农夫的收获一年比一年少,而他的家人却一年比一年多。他越来越饥饿了,因为他总得把自己的食物省下来让孩子们吃。  相似文献   

14.
王小衡 《母婴世界》2013,(11):36-37
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让儿童体验饥饿来获得饱感。每天按时就餐,每餐间隔2-3小时。孩子吃饭时要和家庭其他人员一块吃,享受快乐的氛围。而三餐之间只能给孩子喝水,避免养成予取予求的习惯,也不会因为吃太多、喝太多零食饮料,造成正餐没有胃口。  相似文献   

15.
一天傍晚,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看着满桌的菜,我又嚷嚷着不要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爷爷皱起眉头说:“小时候,我们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肚子没饱过。现在生活好了,有鱼有肉…”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江苏教育》2007,(1):62-62
由南开大学学生开展的一项《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历史人物偏好程度最高。71.5%的受访者从历史剧中获得历史知识(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已成为大众获取历史知识的“第二课堂”,仅次于历史教科书和教师),44%的被调查者认为历史教科书并不理想——只有1.7%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历史教育“很成功”。八成以上的中学生受访者则明确表示。自己将来不会选择历史或相关专业。但是调查也显示,八成以上的被访者承认当今社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历史教育被大众误解。  相似文献   

17.
对于美国课堂上常见的自由、随意,中国教育专家认为他们是在给学生吃“第六个大饼”,而美国学者的观点是给学生吃“三明治”。一次,这位专家向美国学者讲起了“傻人吃大饼”的中国寓言故事。傻人连吃五个大饼,吃到第六个大饼才感觉饱了,这时,他说:“早知道吃第六个大饼才饱,前面五个我就不吃了。”专家说:“你们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只给学生吃‘第六个大饼’。”美国学者似有所悟。可是第二天,他找到中国专家说:“我们美国人不吃大饼,我们习惯吃三明治,我们给学生的应该是三明治。”中国专家大呼其妙。“大饼”和“三明治”的比喻有着怎样的含…  相似文献   

18.
笔曾看到一份有关幼儿健康认知的调查问卷,发现幼儿对于有关健康的知识存在着很多误解。很多幼儿认为“蔬菜就是一根一根绿绿的”,不少幼儿将胡萝卜归入水果类,并认为辣椒不是蔬菜,而且有不好的气味,所以不喜欢吃;很多幼儿把“吃饭前要洗手”仅仅理解为吃“饭”前要洗手,或仅仅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而经常忽视吃零食、出去玩、上厕所后等也要洗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人可从空气中获取蛋白质鲍乔四名长跑运动员,连续八天每天要跑60公里的超马拉松赛跑的距离,每天只吃一点苹果、生青菜和燕麦粥。每人每天吃的食物总量只有230克,总热量不过1200大卡。八天跑完全程以后,四个人都精神饱满,体重平均仅减轻200克。而另外四名...  相似文献   

20.
狗熊妈妈要在家里做些事儿,擦擦窗子呀,拖拖地板呀……噢,狗熊妈妈先要把两个孩子——吉吉和拉拉安顿好才行。早晨,她到自选商场买了一袋果冻回来。一袋果冻分开来,一半给吉吉,一半给拉拉:“喏,吉吉吃八杯,拉拉吃八杯。”果冻真好吃,有桔子味的,有柠檬味的,还有草莓、苹果、菠萝……吉吉和扭拉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会儿,都吃到最后一杯啦!“妈妈,果冻真好吃!”吉吉嚷嚷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