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唤醒记忆,感受生活的脉搏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和社会性发展源于真切的体验和感悟,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感悟才能触动孩子的心灵,唤醒记忆深处的情感。教学中只有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心灵的对话唤醒他们记忆深处的心结,才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有意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经常会出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二律背反"。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一般的道德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充分挖掘生活教育的源泉及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以有效的生成教学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学只有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入情感教育:用自身语言感染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4.
一、拓宽主动的情感空间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结果,蕴涵了作者浓浓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神交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经历作者的情感,也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语文学科不等同于其他人文学科,学生情感的孕育及与作者情感所产生的共鸣,不会游离于课文的语言文字之外。只有披文入境,理解语言文字的精妙,体验作者情感,才能因文生情。如在教  相似文献   

5.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课堂才有真正的活力."一句话,教育只有走进儿童的生活,建立在关注学生生命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才能真正构建数学情智课堂.  相似文献   

6.
曹张健 《学子》2013,(11):41
一、触动学生情感,体验润物无声美术欣赏实质上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活动。它始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觉,通过视觉、知觉联合后再融入情感的过程。学生只有拥有了真正的体验,有了情感的触动,那欣赏才可谓是真真切切的。基于此,在美术欣赏时,我们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参与,综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激发他们的情感。我在教学"色彩的情感"一课时,先安排学生对战争的残酷图片进行一番欣赏,并配以浑厚沧桑的音色对图片进行逐一讲解,那低沉的音乐,成功地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学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是情感的体验和智慧的生成,只有使课文的情感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艺术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在当前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是走向学生还不够,更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进而改变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以本为本、机械训练、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渗透情感教育,还课堂一片情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们过去只重视知识的本位价值和实用价值,把教学目标限定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而忽略教学过程的情感的调动和情操的陶冶。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如果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内容,而缺乏对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较少去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了一堵无形的墙,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走近"学生还不够,还更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活动课对生成性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关键是把握"动态生成",使整个活动过程形成一个发展、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完全即兴创造,需要预设,同时也需要非预设的生成,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最终促成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实现认知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教学就是师入情,生入境,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从而产生共鸣的过程。丰富的情感是语文课堂活的灵魂,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因。只有经过一定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情节  相似文献   

12.
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画面、声音、视频融为一体,能够多角度传达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学习、感受历史,从心灵深处触动学生的情感,感悟历史事件折射出的道理,使学生真正在"读史"中"明智"。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只有基于学生自己真实的生活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当前品德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非常贴近儿童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如果我们的品德教学能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欣赏道德智慧的美,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一定会发现其实道德教育真的是别有洞天。一、唤醒记忆,感受生活的脉搏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和社会性发展源于真切的体验和感悟,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感悟才能触动孩子的心灵,唤醒记忆深处的情感。学生从记事的那天起,就已经逐步扩大了认识社会的范围,特别在学校生活,在与同学伙伴交往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很多。教学中只有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心灵的对话唤醒他们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教学中,《指南录后序》的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发生了冲突。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指南录后序》的创作意图产生了质疑,并认为该文不应该被编入"烈士的抉择"这一单元,而仅仅是一篇懦夫的辩白文。如何让学生与文本建立情感共鸣,形成在场感。教师的解读与引导十分关键。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历史或文化的语境中去解读文本。只有这样,伟大人物的形象才能全面真实地呈现,才能真正地触动人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提倡体验学习,因为真实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因此注重学生"体验"为中心的体验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在实际应用推广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使得体验教学缺乏真实的、深刻的情感体验,缺乏实效。此文从情感的生成、内化、深植、升腾四个方面提出体验教学应讲究实效,做到关联生活,寻求共鸣;巧用"做"法,促进理解;去粗取精,挖掘真情;引发思考,激荡心灵。  相似文献   

16.
数学不仅是广阔背景下的"生活数学",更是学生体验、经历知识产生、形成过程的"生本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数学教  相似文献   

17.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当穿上一双合脚的鞋子时,便会忽略脚的"存在"。这便是"脚在体验中"。对于思想,亦是如此。因为亲身经历的感官上的感受,最能触动人的心弦。唯有获得心灵深处的体验,才能达到震彻心扉的效果。体验式教学的进行,分四个步骤:(1)由教师营造课堂气氛,搭建教与学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次身心体验的机会;(2)教师运用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将体验到的认识感受,运用文字或演说的形式表现出来;(3)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体验和反思中获得知识、态度和技能的学习方式[1]。体验学习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认知能力、形成学习探究能力、培育情绪情感和生成环境适应和创设能力[2]。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单纯从认识的角度获得的体验是肤浅的,难以触及心灵深处,从问题探究与学习拓展活动中才能真正获得深度体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强调:"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9.
谈林芝 《教师》2012,(7):80-80
"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这是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所说的一句话,让我领会到了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体验的运用,只有让学生体验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20.
邱倩 《现代语文》2013,(6):121-123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拥有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语),"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狄德罗语)。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着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