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是社会的终极单位.社会则是个人的存在方式。化则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党在“十六大”中提出新的目标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化则是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质、方向和水平的重要尺度,又是作为全面体现小康社会建设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作为城市化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精英化陷入危机,大众化泥沙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待于己有怨的人──“报怨以德”的艺术良言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社会集体形成的各种关系网。整个社会就是人类互相交往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借助于交往活动,发生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间接的关系,构成一定的人群集合体而...  相似文献   

3.
顾骏 《东方文化》2002,(4):18-22
自社会学创立以来,比较一直是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在社区研究中也同样如此。然而,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实情况来看,比较方法的应用似乎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既借用世界范围社区研究的概念,又刻意与之保持距离,是中国社区研究的一个术语学倾向。比如,既袭用了社会学的社区概念,又特意附加以“行政”这一限定语,而生成学理上不无悖谬的“行政社区”概念;既采用了与国际上通用的Cornmunity development十分相近的说法,又别出心裁地名之为“社区建设”,有意识地突出一个外在于社区的“建设主体”,如此等等。政府和行政在社区和社区建设中的高调存在,使得“社区”看上去仅仅成了一个标签。  相似文献   

4.
刘鑫 《滇中文化》2004,(2):14-15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化是共同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存有相近的价值观念。认同意识的社会群体在物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因求知、求乐、求美、求安等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精神化活动。它是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审美情趣等化现象的总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化年鉴》2011,(1):I0065-I0065
书院地处临港新城规划区,贴近东海与杭州湾。 书院因海而生,因滩而孕,与海有着密切的渊源。书院也因先民开垦滩涂,收取地税支助教育而得名。由此,书院如何来展示属于自己的特色名片,打好“文化书院”成了书院镇的一项长期规划。近年来,书院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同步、规划与落实同步、建设与共享同步。乡村文化的进步、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让全镇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高。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舒馨公园、600米文化长廊的建立,从硬件上强化了社区居民的文化阵地,同时二年一届的镇文化艺术节暨体育运动会,以及各类主题活动,从软件上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6.
儒家和谐观     
刘亮 《华夏文化》2006,(2):11-14
在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个深层次的结构体系,一种内在的、本质的、一以贯之的精神,一种崇高而又现实的人生理想与社会模式,它就是“和”,或曰“和谐”。儒家把上下内外的高度和谐作为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生活的最佳状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儒家和谐观正是一种以正确  相似文献   

7.
面具文化是一种属于图腾范畴的源远流长的世界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初始阶段形成的一个特殊艺术领域。迄今,无论在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方面,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面具,一经产生,便与“神”结缘并被披上神秘面纱;面具作为一种神的物化符号,成为古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理想形式。人们戴上面具,似乎便进入忘我的“神灵世界”。现代人则称其为“装神弄鬼。”美学家李泽厚指出:“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有一股厚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也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  相似文献   

8.
社区文化是某一社区经济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代表了所在社区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形成的理想价值追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群体意识等各方面的文化集成。社区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演进变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速度成正相关。呈现社区功能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社区载体由简单型向信息化转变,社区治理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等新趋势。出现城市社区养老与社区护理服务、社区学龄儿童教育、新市民的涌入、社区青年的多样化生活等新需求。对此,本文提出了具有复合型、多功能融合发展的十种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新类型:育人型、传承型、创业型、康养型、运动型、娱乐型、分享型、智慧型、服务型、自治型社区。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许多资料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在医疗保健方面也因化、意识、心理、环境等社会因素,形成了它特有的传统化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0.
社区一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区,顾名思义,“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最近几年,各地(主要指县级市或较大的城镇)城区的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机构改革,基本上实现了“处”“所”的同步一致。各辖区如同乡镇内的自然村,又分为若干个居民小区(这与新建的“新村”、“公寓”、“花园”等商品房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1.
酒文化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受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或影响,人们酿酒、饮酒的物质饮食行为往往脱离饮食活动本身的物质享受意义而向其他非饮食的政治伦理意义转化。这主要表现在:从“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等政治观念出发,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或官场政治现象相联系;通过禁酒禁饮对社会酒事行为严加控制或通过驰禁赐饮施惠示恩笼络民心,形成专制王朝或张或驰的酒政管理措施;用“礼”的政治原则框架社会饮酒行为,形成“以酒成礼”即借助饮酒活动强化社会尊卑贵贱、等级有序的“礼治”政治秩序等等。由于酿酒、饮酒作为一种社会物质化行为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专制政治的干预或改造,从而使中国古代酒化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曾格格: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为中央民族乐团独奏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中国敦煌艺术剧院特邀演奏家;“华韵九芳”演奏家之一。曾格格:因演奏敦煌《伊州》、《箫韵》等古曲,获“千年玉笛第一人”美称。其录制演奏的《洵阳遗韵》被中央电视台评为“经典之作”。因出色表演,在澳门敦煌艺术节上受到澳督赞誉并被接见。曾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第二名。在奥地利金色大厅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等曲目大受欢迎。江泽民主席为她亲笔题辞:“笛声言志,精益求精。”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相似文献   

13.
会馆是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社会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日根 《寻根》2007,(6):4-8
会馆是明以来同乡人士在各地设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它适应社会的变迁而产生,又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会馆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在数百年来中国的社会动荡中,作为“乡土之链”,始终呵护着侨寓异地的商人游子,特别是在战乱等多事之秋,会馆为同籍人士提供了生活的依靠和精神的寄托。  相似文献   

14.
2014年是我国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一年,这意味着众多领域中,文化产业领域是率先被“互联网化”和“金融化”的产业领域。1.地产之后“文产”接盘:很多人认为,未来的投资热点一定是心刚旺联嘲思维改造与重构的传统产业领域;并且认为,众多领域中以创新与创意为核心,兼具实用与鉴赏功能,具有塑造时代风格、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化产业领域,将是率先被“互联网化”和“金融化”的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15.
模糊是指表现事物的那种不分明性 ,界限不清晰、不精确状态和不明确的属性。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因而 ,也为文学艺术领域提供了内容 ,从而促进模糊艺术的发展。我国历代文学艺术家非常重视模糊美的创造。司空图的“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庄子的“至乐无乐 ,至誉无誉” ,刘勰的“隐之为体 ,义生文外” ,梅尧臣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都是把创造蕴藉深远的模糊美作为诗歌创作的最高标准。苏轼更是把模糊美的创造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他在《答谢民师书》中提出 :“大略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但常…  相似文献   

16.
酒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饮品,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所钟爱,享有“玉液”“琼浆”之美誉。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酿酒饮酒历史悠久的四川,在成为酒的主产区的同时也成为酒的主要消费区。在不断增加的饮酒人群中,部分基层干部的饮酒观念值得关注,酗酒诱发腐败与贪杯误事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一现象,究其原因,除制度约束缺失外,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日常生活中缺少一种积极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审美情趣的“酒德观”。  相似文献   

17.
观察河南行政区划地图,可以发现许多村落的名称中含有“[门外]”字,如“李家[门外]”、“杨家[门外]”等。作为一个生僻字,“[门外]”为何会被用于地名,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它在地名中的使用反映了当地村落怎么样的习俗与生存状态,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萌 《寻根》2008,(6):111-112
观察河南行政区划地图,可以发现许多村落的名称中含有“[门外]”字,如“李家[门外]”、“杨家[门外]”等。作为一个生僻字,“[门外]”为何会被用于地名,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它在地名中的使用反映了当地村落怎么样的习俗与生存状态,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理伦理网络社会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虚拟社会,它在以其技术的巨大优势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现实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作为其伴生物的网络伦理,对传统伦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一、传统伦理与网络伦理的不同之处1.产生的基础不同。中国传统规范伦理产生于现实社会,为现实社会服务。网络伦理源于虚拟空间,以规范网上人群的行为。网络社会最大的特点即:以技术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兴趣、关系、幻想和交易等需要;由计算机网络形成了人类交流信息、体验情感的虚拟时空、微缩世界…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来,佳能积极践行“影像公益”战略,将自身的影像技术优势与公益事业相结合,在环境保护、教育启蒙、文化传承、社区关怀等多领域全方位地开展社会奉献活动。2014年,佳能文化保护项目聚焦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