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科莫·普契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也是意大利传统歌剧作曲家中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歌剧,每一部歌剧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歌剧中刻画了许多不同性格以及不同命运的女性角色,并且大多以悲剧的形式呈现,本文主要以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为例,进一步了解普契尼笔下的女性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2.
莫扎特作为著名的音乐大师,他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界的典范。对于他的音乐才华我们可以从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得到印证。从他所创作的众多音乐歌剧中,不难看出他对于歌剧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是非常重视的,而这方面表演上最有力的女高音咏叹调,这种演唱法可以更为贴切丰富的表达出歌剧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据此本文就以莫扎特个歌剧作品为切入点,对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唱风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物是戏剧的主体,而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在歌剧里,音乐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这个音乐形象的成功塑造,就在于他的音乐表现是成功的。本文分析了费加罗音乐形象的美学价值和费加罗音乐形象成功塑造的重大意义,及莫扎特喜歌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中国民族歌剧(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例)中女性人物角色作为切入点,从女性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展现,主要女性人物典型唱段的演唱风格上这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分析,阐述。从而剖析出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鄢志莉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6):85-88,92
歌剧《苍原》是中国歌剧艺术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以歌剧《苍原》中女主人公娜仁高娃的音乐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娜仁高娃所演唱的咏叹调和重唱的分析,挖掘人物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生涯》中咪咪一角的分析,通过对歌剧、人物、表演等方面进行论述,讲述咪咪的歌剧形象,同时对如何塑造普契尼歌剧女高音角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歌剧《再别康桥》是我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上海,讲述了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陆小曼,金岳霖几个人之间爱恨情仇。最后以徐志摩的意外去世而结束。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剧中人物徐志摩的表演诠释以及唱段部分的分析。本文通过对创作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唱段《再别康桥》的分析来探讨剧中人物徐志摩在舞台上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8.
歌剧《山村女教师》主要讲述了支教贫困山区的女教师杨彩虹,为教育事业奉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这部《山村女教师》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郝维亚应邀为国家大剧院开幕两周年的精心打造的一部献礼剧目,并由著名作家刘恒先生担纲编剧的一部三幕歌剧。本论文梳理了中国民族歌剧女性人物形象的演变,着重对杨彩虹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和主要唱段进行了分析。最后揭示了歌剧《山村女教师》对我国的民族歌剧发展启示以及它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吉尔达是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推动全剧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威尔第结合社会政治环境和生活经历,在吉尔达的形象塑造上寄予了浓厚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用优美的音乐语言表现了吉尔达的纯真善良,从而以反衬的手法很好地刻画了黎戈莱托、公爵等主要人物的形象.深入分析吉尔达的音乐形象特征,是理解歌剧<弄臣>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莫扎特是欧洲著名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类型的音乐,逐渐的成为了当时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莫扎特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是却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歌剧是莫扎特作品中典型的代表之一。莫扎特的歌剧中强调了音乐才是格局的主体,能够直接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塑造,通过音乐能够反映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本文以莫扎特的三部歌剧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针对歌剧中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对莫扎特歌剧的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重唱是歌剧表演中主要的演唱形式。它不仅有抒发情绪的成分,更具有发展剧情的功能,在西方歌剧数百年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莫扎特歌剧Aus,Consi fan tutte中的重唱唱段为研究对象,对其织体形式、调式布局、声部处理以及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和形象塑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重唱片段的分析研究,使演唱者更深入的理解作品风格,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同时进一步发掘歌剧重唱片段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选自歌剧《江姐》,在查阅诸多文献中发现大部分文献对歌剧《江姐》的论述都是以革命化和脸谱化的形象来塑造该人物。本文通过革命历史背景,剖析词曲作者的写作手法,结合自己的演唱心得,进而通过音乐分析二次全面的塑造江姐的形象,来完成江姐的艺术美和内在美,为演唱及分析理解作品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音乐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到一部歌剧的成败。本文以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的作品《弄臣》为例,论述作曲家是如何塑造了黎戈莱托的音乐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剖析以及对音乐的阐释,探讨了黎戈莱托音乐形象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篇》是根据《木兰辞》中木兰故事改编后,艺术家倾力打造的一部大型情景交响剧,使我国的歌剧成功的走向了世界,在我国的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形象是人物及性格在戏剧冲突中的逻辑发展和完整呈现,分析木兰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从她的人物性格出发。本文通过对《木兰诗篇》中第二乐章《塞上风云》主要唱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分析研究,着重分析"木兰"细腻、敏感的女儿郎形象,从歌词创作中通过把握歌词的深层含义,希望将直观的谱面知识重点、要点转化为更加细腻动人的表演歌唱中,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动态,来更好的完成"木兰"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法国歌剧《维特》是以描写一位女性形象来进行分析的,夏绿蒂这一人物形象在歌剧中起到重要作用。作曲家马斯内能够抓住人物的内心情感,使音乐线条起伏扣人心弦,给人一种震撼的满足感和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16.
歌剧《蒂托的仁慈》是由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创者之一的莫扎特所作,是一部二幕正歌剧。剧中角色塞斯托在这部剧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且由于其较为复杂的人物关系,使得该角色成为剧中最复杂的角色,因而对其形象的分析把握是整部歌剧重点之一,而在诸多唱段中,《我走我走》是最能表现塞斯托人物内涵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作为歌剧演员,塑造歌剧声乐形象不是孤立的,必须表现好自己的唱段与其他人物角色声乐形象的相互依存、互动关系,表现好自己的唱段与综合艺术手段的相互依存、互动关系。我们必须从观念意识上、理性分析研究上、排练演出实践上"三管齐下",才会使歌剧声乐形象二度创作中的演"白"、唱"单"的现象得到纠正。在歌剧《党的女儿》中,田玉梅声乐形象与其他声乐形象主要唱段的相互依存与互动,在内涵与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关系的表现过程,实际就是能动地释放艺术能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歌剧是一种多样化的舞台艺术样式,包含了戏剧、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大众喜爱。而在歌剧中歌唱是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是表现情感、凸显人物、完成剧情的重要手段,这也决定了演唱技巧和形象塑造有着非常直接、紧密的关系,而民族歌剧更是如此,其与美声、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民族歌剧中演唱技巧可以塑造更具体的角色形象、表达角色的感情,甚至能带给角色新的涵义,可以说演唱技巧决定了歌剧中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9.
歌剧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歌剧表演的不断发展,歌剧中所融入的艺术元素越来越多,为了在表演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剧本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塑造人物的具体形象,使歌剧表演中演员的表演效果得到观众的认可与赞同,本文就表演中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提出相应的策略,同时也为提高演员的表演能力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进而推动我国歌剧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物形象塑造是歌剧艺术的核心。歌剧《洪湖赤卫队》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朴素又崇高的女英雄韩英,在我国歌剧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两方面分析了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形象塑造的成功感人之处,并对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