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正值暑假,不少大学生想利用假期打工赚点钱或给自己增加一些社会经验,可是他们普遍在寻找打工机会时遇挫。大学生打工为什么这么难找到合适的机会?是他们不了解社会还是社会不肯容纳他们?打工究竟应该在大学生涯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很感谢学校会有这样一个平台,给我一次施展的机会,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这样的活动能让我更快地成熟起来。说起来我也有一些创业的经验,而学校这次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更加迫切地想要争取到。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首先,我知道进入大学我们要学会担当责任,所以我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做到最好。我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打工,知道打工的辛苦。而且在打工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社会经验,打工  相似文献   

3.
曾有人说过:经验无论好坏,都是人生的资本。大学生打工就是一个最好的验证。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我看来,大学生的打工经历在目前这样一个讲究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打工不仅使大学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还可以让我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有余力购买自己需要但家长认为奢侈品的东西。可谓一举三得。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打工”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认清自我,增强工作认知,累积社会经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等,然而,对大学生“打工”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文章从分析大学生“打工”现象持续升温原因这一问题入手,从学校层面探讨大学生“打工”现象对学业的影响,进而提出高校对大学生“打工”现象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打工者无畏     
大学生找工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但凡在大学捣腾过一段时间的人,基本上都有打工的记录。当然,大家打工的目的有所不同,有的纯粹是为了弄些“哗嚓嚓”的银子好改善生活质量;有的理由更冠冕堂皇,说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还有的是两者兼顾,当然像张礼军那样,把打工主要当作是检验自己学识、能力的检测器也日益普遍起来。  相似文献   

6.
现在,大学生打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尽管还有许多人在怀疑、议论、担忧甚至否定,但是,大学生打工族已经成为社会就业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我认为,从总体上看,打工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让他们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但有利于他们以后尽快进入工作角色,适应社会,还有利于他们更多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特别是现在读书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打工有利于它们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怀疑大学生打工,而应该接受它,鼓励它,引导它,规范它。  相似文献   

7.
时下,职业规划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既新鲜又困惑的用词。大学生普遍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该从何入手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呢?先来看一个大学生自己做的“职业规划”:姓名:小钟专业:财务管理年级:大二一、自我分析1、学历方面:作为一名本科生,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经验都远远比不上研究生或博士。2、个性方面:惰性较大,平日里较懒散,学习、做事精力不够集中,效率不高,态度也不够专注。二、学校分析所在学校地理位置好,政府很重视。历届毕业生创造了较好成绩,受到社会的认可,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利。三、目标确定由于自己所学的是财…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自我发展中心与智、知与行、人与我等不和谐现象的产生,既有主体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但是大学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主要是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在促使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人才市场呈现饱和态势.大学生越来越急于就业,但是贫于经验的积累.于是,暑期工成为大学生的最佳选择.大学生都曾经或者正在打"暑期工",有些甚至是几份"暑期工"同时进行法!不能不正视,在不知不觉中,一个庞大的大学生暑期打工市场在形成.但是,对于毫无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要谋求一份暑期工作并非易事,存在信息不畅、岗位不好、维权困难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生在暑期打工期间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笔者通过本文分析目前大学生暑期打工的形势以及直击"黑中介"设陷阱侵害大学生权益的事实,试图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来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由于法律意识的提高,求职者越来越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但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纠纷的案件还是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呢?一些刚刚毕业急于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饥不择食,加之没有社会经验,所签订的劳动合同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对原本就存有瑕疵,甚至有猫腻的合同缺乏识别能力:一些在校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或为了锻炼自己,在暑期临时打工挣些学费和生活费,但由于没有社会经验,或图省事不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马马虎虎,不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在校大学生兼职打工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兼职打工,就是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基础上,通过为特定组织或者个人付出体力和智力劳动而获得物质和精神回报的社会实践活动。兼职打工相对于全职打工,它不需要整天都工作,而只需在空余的时间里进行。既是学生又是打工者,大学校园里拥有双重身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支学生打工队伍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想学习、社会实践两不误;或想以此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或想赚一些零花钱甚至是生活费,以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对此赞成与反对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任何的关系都是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学生如果想适应这个社会就要遵守相应的规则。规则教育实际上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体育活动都是有自己的规则的,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合进入规则教育就具有了一定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人格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成功的经验,成就也很明显。但其过多地强调政治素养的培育,而忽视了人格教育;更重视外在教育和灌输,而忽视了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发挥。新时期以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反差拉大,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社会意识在东西文化交流、碰撞的震荡中重构,大学生受其影响,思想心理状况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4.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 ,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但更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校报实录     
《南京医科大学报》第248期第四版“杏林茶座”栏目讨论了大学生打工的问题。其中署名毛毛虫的同学说:“由于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和我们对于自己明天如何应对挑战普遍较为担忧,因此,打工求职可以说是我们寻求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况且,不管打工从事什么活动,都不可避免地要求和各种不认识的人打交道,并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无疑也是充满诱惑和挑战的。”而署名梧桐的同学对此说法表示认同并说:“如果作为大学生的你没有打过工,真的非常可惜。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要‘将打工进行到底’!”《长春理工大学校报》总第390期第三版有一文章《走火入魔…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多视角探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造成当前大学生作弊的原因有社会和学校的因素,也有家庭和个人的因素.要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大学生的作弊行为,有赖于学校、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应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履行自己的职能;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营造学校优良校风形成的良好外部环境;家庭教育则应突出品德教育,为孩子的人格发展营造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大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班集体既是学校向学生实施教育与管理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体。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目标措施,最终必然要落实到学生班级,落实到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之中,落实到学生的求知成才之上。一、大学班集体的主要功能1.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大学学习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大学这个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大学生们逐渐形成与社会一致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信念及人格特征,遵循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长为社会的积极成员,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经验,形成和发展自己个性,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从来没有外出打过工,想过,却只是想想而已。 老师说:外面的世界很大,父母说:社会是很复杂的。天天呆在学校,心里是单纯的,真的想感受、体验一下在社会大圈中工作到底怎样,也是出于一种好奇、新鲜。于是,和同桌商量好,决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打工! 想打工,有这样的想法也只是第一步,可是上哪儿打工呢?又干什么样的工作呢?于是,我们决定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寻求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资讯 眼下,各地校园里、网站上,假期打工、兼职的信息满天飞,而各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也人满为患.一些不法之徒往往利用大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的特点,专打大学生的主意,使不少大学生在打工时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有的人甚至还受到不法之徒的人身攻击.经记者采访调查,现将大学生打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五大骗局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同程度地为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在学校不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就业后对自己又缺乏清醒的认识,从而产生了与社会、企业要求不相适应的素养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