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本小说在叙事时间方面,预叙运用较多。预叙可以分为内预叙、外预叙、显性预叙、和隐性预叙四种,本文分析了话本小说中预叙的特点及其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文学中宋元话本小说的预叙艺术运用广泛,作为宋元话本小说的经典篇目《三现身》也不例外.文中通过诗词、对联、梦境、占卜等等来预示内容,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往往蕴含着预叙艺术.依据宋元话本小说《三现身》的特点,结合叙事学中的预叙内容,本文将通过三方面来展示文本中出现的预叙艺术:诗词与商谜所表现的预叙艺术;算命、卜卦与...  相似文献   

3.
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预叙极为发达。这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濡染。首先,远古时期,巫史不分,这造成史传对以预叙形式出现的占卜等神秘文化的大量叙写。而史传是孕育小说的母体,自然古典小说就继承了史传的这种叙述传统,而以这些神秘文化作为预叙方式。其次,“兴”这一审美思堆的导引起启功能,也导致古典小说出现了包括入话、楔子在内的各种预叙形式而古典小说评论家所谓的“弄引法”、“将雪见霰,将雨闻雷”、“隔年下种”、“草蛇灰线”等与预叙有关的手法,也与“兴”密切相关。再次,作者的文化视野,造成他们对种种预叙方式的偏爱。最后,为满足读者的蛄果期待意识。古典小说以副标题或回目来预叙;作者又巧妙地利用读者的这种审美心理以制造悬疑,于是章回小说每回结尾出现了预叙的俗套。在情节惊险处也经常出现预叙。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叙梦文本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叙事空间创作,形成了多样的叙事空间结构。唐传奇叙梦文本的叙事空间结构归为三类:环状式、"幻中生幻"式、连缀式,并呈现出主体性、细节化、个性化、生活化的空间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关于梦境的描写,这些叙梦情节不仅是小说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析其中的叙梦情节在推动小说情节、暗示命运、连缀文本、渲染氛围和设置悬念等方面的文本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文学名著缺点的研究,应当像对她优点的阐释一样受到批评界足够的重视。《西游记》人物语言描写,除前人称道的优点外,还有一个未被人窥见和论及的弊病:对前情的没有必要的繁琐复叙。这种弊病,各个人物均有,而以孙悟空居多。同期明代文人的白话小说和宋元话本也有类似情形。这反映了二者在形式上的传承性痕迹。然而,宋元话本契合听众的特点,人物语言对前情的复叙是优点,而明代小说无视受众的变化而成为缺点。  相似文献   

7.
Litotes(反叙)与Meiosis(弱陈)由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逐渐取代,在学界已渐成为共识,但我们认为其内在的原因是downtoners(低调词)的特殊性可将litotes(反叙)与meiosis(弱陈)打通或融合,使仅采用一个understatement来统领litotes(反叙)与meiosis(弱陈),以避免歧义和误解成为可能,因为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litotes(反叙),以及meiosis(弱陈)三者均有一个通用的原则,即"含糊或弱化的表述可获得强调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北宋主管贬降官员叙复的机构因犯罪官员的身份不同而不同,不同时期主管叙复的机构也有变化。北宋有三种叙复模式:一是皇帝特旨叙复,二是赦降叙复,三是期叙。无论哪种模式,皇帝的意见在官员的叙复中都起着关键作用。叙复内容包括落职官员的复职、降官、降差遣官员叙复官资和差遣、贬谪官的量移、由比较重的贬降措施叙复为比较轻的措施、编入党籍的官员出籍、解除党禁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早期历史与散往往不分家,在历史作中经常夹杂着叙异的成分,这是一个相当令人惊奇的事,到了刘知几的《史通》当中才建议不要把异的成分带到历史撰述中,实际上叙异与历史分开已在干宝的述中呈现分流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晚清的狎邪小说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花月痕》和《青楼梦》为标的,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托,尝试从预叙、时间刻度和叙事视角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希望通过细读分析,能做到对作者写作套路更准确的把握和对文本脉络更加清晰的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晚清狎邪小说的叙事特征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小说叙事的时序变异主要表现为倒叙、预叙和无时性叙述三种方式。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 ,叙事时序的变异有其不同的存在形态 ,各种存在形态又各有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叙案与说理不仅是古代例案文章的基本技能,也是当今法律文书的基本技能。叙案也称法律事实叙写,主要包括材料选取、语言切换、特定叙述、证据表述四方面问题;说理也称理由说明,主要包括个案概括、语言节奏、法律认识与法律适用四方面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法律文书自然会叙案简明说理充分。  相似文献   

13.
周艳 《考试周刊》2013,(53):86-87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 ,阐释了英语"轭式修辞法"与"一语双叙"在句式结构、语用和修辞特点方面的异同,并提出,虽然"轭式修辞法"与"一语双叙"在句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语法的兼用上存在不同之处,如在语用上二者都注重关联性和交际的信息原则,在修辞上用引申意义收到幽默诙谐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的叙史具有截面化的特征,将历史展现于每一次详细的对话,认为历史不是时间自然发展的结果,而由话语力量所催生,其目的在于澄显"人"之历史本真.这种生气勃勃、众语喧哗的叙史是对《春秋》、《左传》、《国语》等传统史书模式化叙史、叙史中道德独裁的突破,改变了一语独白、预言直线化的生硬状态.因而其叙史采用叙述者较为隐蔽的真实"展示"的方法,人物具有话语时间的加速、视角尽力由限知向全知转换等特点.然而,这种对"人"近乎偏执的信任,使其极尽宠荣而放纵,这一方面是对历史本真的澄明与敞开,一方面又是一种遮蔽,其叙史出现了似乎矛盾,但却正适合它所出现的时代--战国的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5.
认知叙事学对叙事文本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预叙影响读者对叙事文本的认知,其翻译的好坏是评判译本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红楼梦》中预叙体现形式多样,尤以诗词突出。因此,研究《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诗词,对翻译作品的预叙认知与预叙重建有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6.
《霍桑探案》的广泛流传与其自身的叙事艺术相关,其中的时长变形既有对传统缩写开场的继承,也有将传统缩写开场与场景开场结合的部分,还有的采用纯粹的场景开场方式;其时序变形包括倒叙与预叙,尤其是其“超越式倒叙”,通过打乱底本时间,使人们更感到时间的相续性和其中包含的因果链,小说的预叙主要采用了预言楔子、预言式预叙和短语标记式预叙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荣 《文教资料》2012,(32):35-37
笔记小说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批重在补史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李肇的《国史补》即是代表,本文根据周勋初先生在《唐代小说叙录》中对《国史补》的评价进行分析,以探求唐代这类笔记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得出《国史补》为代表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是向史传文学的回归,但却限制了笔记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翻译应当实现语言语篇表达的功能对等。与西方文学相比,预叙在中国叙事作品中比较常见。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中的预叙更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在其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中,邦斯尔对预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处理,对叙事作品翻译中的预叙重建有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以其独特的叙述层次安排而独树一帜;故事包含三个叙事层次,采用了框架式的叙述结构。小说的三个叙述层次之间相互补充,有效地帮助了读者了解故事的全貌。各叙述层次内部的叙述者与受叙者相互交流,充分地揭开了两家几十年间的恩怨情仇。  相似文献   

20.
叙例在作文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怎样写才能很好地论证、演绎中心论点……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以作文题"弯腰侧身过小门"为例,尝试从作文题目的材料出发,深入分析所给材料的叙例思路,指导学生以司马迁为例,遵循叙例思路完成论证片段,并进一步修改原有的作文片段,强化叙例思路。给学生提供一种作文思路的同时,强化语言训练,对学生梳理叙例思路,整合作文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