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美国一些专家学者对美国社会赞美式的少儿教育方式提出了警告:赞美无过,但别走火入魔。美国人讲话喜欢用大字眼,赞美某人或某事时,经常会用诸如“我今生看到的最好的”“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等极限词来形容。不了解美国文化的人常常会对类似说法信以为真。其实,美国人教育孩子向来是以鼓励夸奖为主,从幼儿园、课堂到家庭,孩子无不在鼓励赞许声中长大。孩子把赞许当成了一种言行方式传承下去,就形成了全社会范围的赞美文化。一些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不实的夸奖和赞美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反而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肯定,小孩子也不例外,所以表扬和赞美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我对女儿"赞美"教育的小故事,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是帮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自己教的孩子今后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赏识孩子往往就是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余敏 《中学生百科》2012,(27):54-56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也渴望被鼓励赞美,我们也常常被人叮嘱:"别吝惜自己的赞美,多鼓励别人。"真诚的鼓励与赞美,是健康心灵的阳光雨露,能让人产生幸福感,使人精神振奋、奋发图强。但有时候,我们听到的一些赞美声,却让我们心里感觉有点怪怪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在出色完成任务后,都渴望别人给以应得的承认。”成年人这样,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心理有两个基本需要:被爱与自我价值得到肯定。而鼓励与承认,恰如柔风细雨,滋润孩子心灵,使他们的这两种需要同时得到满足。然而,不少教师常以赞美的语言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如:“你做得很好”、“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等等。尽管说这些话本意是好的,但它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感觉,引起错位。学生会认为当自己的行为取悦于教师时方可得到赞美,反之则怀疑自身的价值。这样下去,即便学…  相似文献   

6.
最近,美国一些专家学者对美国赞美式的少儿教育方式提出了警告:赞美无过,但别走火入魔。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去探索未知领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对少儿一味地夸奖,对他们的成长就未必是好事了。一些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自尊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但赞美与提高自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实的夸奖和赞美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反而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在赞美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与遭受过批评的孩子相比,更难承受批评和挫折。…  相似文献   

7.
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学会赏识。赏识教育是一种赞赏性教育,在赏识教育下的孩子心情愉悦,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在育儿上经历了用力过猛却收效不大之后,我感觉这种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适合我们。不再是我们对孩子唠唠叨叨要实现怎样怎样的目标,其实那毕竟是父母的目标而不是孩子的目标。我一直认为女儿是上天赐给我的一份礼物。她从小就聪明伶俐、乖巧懂事、爱好广泛,被夸赞为"别人家的孩子"。身边总会有亲戚朋友称赞我和她爸爸教育得好,但这种赞美我们一直觉得受之有愧。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并没有特别做什么,只是陪伴她做她喜欢的事,支持鼓励她,做她的啦啦队。  相似文献   

9.
丹麦人崇尚"叶特尔法则",即:任何人不得自称比别人好、聪明或者富有;也不认为他人会比自己更好、更聪明或更富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名小姑娘先后给两位老人让座都被婉拒。后来才知个中原因:一是老人不服老;二是老人认为接受让座有损平等理念。丹麦的孩子从懂事起就接受平等观教育。孩子帮助老人是必修课,计入学分。学校教育学生,不管从事何种工作,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相似文献   

10.
1爱就是阳光和雨露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批评多是找人的短处,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学生失去重新奋起的勇气。而鼓励是一种兴奋剂,一种推动力。因为别人的赞美,说明自己在别人的心中有位置,因而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迅速健康地成长。所以在教育  相似文献   

11.
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谁不希望被别人赞美?喜欢听赞美,似乎已成为人的一种天性。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可见,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但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长期的养尊处优,让他们习惯了挑剔周边的一切,总喜欢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不管什么都要说得自己比别人好一点、多一点。有种不占上风誓不罢休的偏畸心态。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别人的赞美与鼓励。赞美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快乐。所以不要忘记时时发掘别人的优点、赞美别人。  相似文献   

13.
朋友是一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孩子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要让孩子学会真诚、自省,求同存异、替他人着想,谅解、宽容和赞美。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多顾及别人的感受,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15.
1.不“独”:物质上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吃、一起看、一起玩,精神上哪怕是妈妈讲的一个故事,都可以鼓励孩子讲给别人听,也鼓励别人讲给自己听。从一点一滴入手,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些老师的教育观念是在学生犯错误时,就一味地批评指责。认为这样做才能使其得到发展。但是,在无数的实践中表明: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越来越显示出不足,它阻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潜能受到压抑,形成自卑、怯懦等心理。赏识教育是人性化和人文化的教育理念,卡耐基说过:"使人发挥最大潜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表扬是赏识教育的一种,是教育常用的手段。它是一门艺术,如何表扬得恰到好处,让表扬  相似文献   

17.
周文燕 《成才之路》2014,(21):33-33
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同是人的天性。心理学家的测验表明,当一个疲惫的孩子受到表扬时,他会产生一种明显的新的向上的力量。相反,当孩子得不到赞赏或受到批评时,他现有的体力也会戏剧性的减退。多赞美孩子,多表扬孩子,当然在赞美和表扬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变得更加出色,使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鼓励孩子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探讨问题,并且敞开思想,主动打破自我界限,进行开放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吸收营养,以适合自身的方式建构认知图式。”但怎样表扬孩子呢?一、对孩子的期望是积极且正向的 心理学家们所说的“比马龙效应”,正是说明“希望”和“预期心理”的关系,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力。当我们对孩子的能力产生怀疑的时候,觉得他可能做不好这一件事,那么事实的结果往往就会这样。,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大人的鼓励,因为这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责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一代不如一代?首要的事情就是先确立正确的科学的态度,给孩子适当的且正向、积极的期望,赋予孩子以信心和意愿,去勇敢克服或尝试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潘美春 《快乐阅读》2011,(26):162-16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作为教育者应运用赏识教育,去赏识幼儿、尊重幼儿、相信幼儿、鼓励幼儿,帮助幼儿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是促使幼儿形成自信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要的是学会赏识孩子。从内心深处渴求他人的尊重和赞美,作为人,概莫能外,而孩子更是如此。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赞美并认同孩子。那么,究竟怎样去赏识孩子呢?回想近几年我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还真有些收获。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鼓励和赞美。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照耀一样。没有鼓励和赞美,孩子会在精神上有失落感。适时适度地给孩子以鼓励和赞美,能使孩子获得力量和希望。看到三年级赵凯星在我面前又唱又跳,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我不禁想  相似文献   

20.
当今,以批评为主要特点的教育方式逐渐边缘化,大家都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蔚然成风。赏识,其实就是一种激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与赞美"。赏识作为一种激励,就是对人性中渴望别人赞美与欣赏需要的响应与满足,可以有效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