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评”一致性主要指教师教、学生学、教学评价处于统一标准,有着显著的关联性,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评”一致性,则是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开展课堂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鉴于此,文章对“教、学、评”一致性及其运用价值进行探讨,并提出“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是为了“导”,“导”是为了“学会”、“会学”。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师变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学生“会学”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3.
顾红梅 《双语学习》2007,(6M):58-59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与学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对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教与学分家现象的尖锐批判。他在“教学做合一”中强调:好的先生是教学生学,先生要边教边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在做上教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是真学。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加涅认为:“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虽然多种多样,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陶行之先生也曾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其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按照学的规律教”,能否通过一定的教的方法,教会学生必要的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学习,提高教学的效…  相似文献   

5.
教学活动是由“教”和“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双方的努力,使学员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的,不但要重视教员的“教”,更要重视学员“学”的问题。而对教学方法而言,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重教轻学”思潮的影响,人们在“教”的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对“学”的问题却研究甚少。教学改革往往只侧重于教的方面,以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为主,忽略了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方法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也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实…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被广泛提倡和应用,其核心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之间的有效衔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一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水平,进而促进高中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是一线教师需重点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定义进行阐述;其次,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希望此次研究对广大同仁的实践教学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是教之以学,这个“学”,当然是“学识”,也更是一种学的方法和能力。否则,我们的学生就一辈子也离不开教师的“教”。所以,我们将学法指导尽力渗透到教学过程如概念形成、理论推导和方法思考之中,并凭借教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也凭借教师的教法来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这是一种“素质型”的指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结合,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渗透主要落实在传授阅读方法(直接学法)和培养阅读习惯(间接学法)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案是在备内容、备学生、备方法的备课要求和工作计划逐步落实的基础上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这里的备方法是指在备内容和备学生的前提下的备教法.而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为主,教为导,学是为了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基于这种观念,在教的基础上研究学、设计学,促成教与学的协调运作,匹配优化,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的备课应由单纯的备教而要转移到既备教师的教又备学生的学和教与学的匹配上,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教和学,是教育者教、受教育者学。学是主,教为的是帮助学。教育者的种种努力,启发、引导、传授、示范、督促、检查,都要归结到一个目的,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学,知道怎么学,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离开了教也能学。做到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实效。可惜,师生授受的旧观念根深蒂固,改变可不容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纵观教学法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怎样教的方法,而对与教的方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即学的方法,则研究的很少,或者说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有较深体会,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但要调动教的最大积极性,而且要调动学的最大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钱江 《青海教育》2008,(11):28-29
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老人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都在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无师自通、不教也能学、学了就会用的语文能力,教学中就要有一个系统的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很明显,这里所指的“教”,不仅是教知识,也是教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纵观教学法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怎样教的方法,而对与教的方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即学的方法,则研究的很少,或者说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有较深体会,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但要调动教的最大积极性,而且要调动学的最大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学是教的前提和基础,教是对学的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要有纲可依、紧张高效。教师要明确教的内容、方式和要求。通过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等方法,逐步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一、怎么理解"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中的"学"是学生自学的意思,但不是盲目的没有方向性的自学,它是指学生会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目标的自学。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监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高效学习。先学后教中的"教"和我们以往传统课程中的教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教学中的"教"主要是指教师的教授和讲解;先学后教中的"教"更确切地说是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是探讨、探索的意思。英语中的研究与学习可归纳为一个词,就是STUDY。研究是学习的一个升华过程,是指在某一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儿童英语教学是“教”和“学”的完整体,它既是“教”的过程,又是“学”的过程,广大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教”与“学”才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及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有了本质的飞跃。“现代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技术”的关键在“现代”二字,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学与教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随着各种新型的、交互的、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出现。必将给学与教赋予新的内涵,并对教育技术带来深刻变革。从而推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20.
“因学而教,顺学而导”指的是因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发展需要及素质提高而教,促其成长成才;因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实际、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而教,促其爱学会学;因学生应具备的方法、条件而教,促其学有成效。即促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