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刊戏曲中,除所熟知的《西厢记》《琵琶记》等有不止一种插图本外,还有数目可观的剧目有不止一种插图本刊刻流通.此乃"一剧多图本"现象.出现原因主要有:从出版者的视角看,是涉利之争;从插图的绘制者来看,是画家的不同理解;从接受者的视角看,是不同层次读者之需求;从剧本本身看,是名剧的魅力及阐释空间.其促进了戏曲文本传播,扩大了剧作影响力,阐发了剧本内在意蕴,提升了戏曲插图艺术性,且具有版本意义,是戏曲出版史上一种独特的颇值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电视戏曲栏目,如河南台的《梨园春》、陕西台的《秦之声》、安徽台的《相约花戏楼》、山西台的《走进大戏台》等,成功地完成了电视与戏曲的对接和碰撞,使戏曲这一备受冷落的文艺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栏目经过不断地改版和调整,积极地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节目样式,成为收视率较高、观众喜爱的名牌栏目;有的栏目经营运作成功,更是形成了品牌效应。《梨园春》激活了河南戏曲市场,推动了地方戏曲的传播,被学界称为“梨园春现象”;《秦之声》亦使秦腔这种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被称为“秦之声现象”。这些戏曲栏目…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论及的明清戏曲作家都是各种戏曲目录书中生平事迹不详或无考的,小文对这些明清戏曲作家的名号、里居、别署、生卒年、生平事迹等,进行了新的考证,供中国戏曲史研究者参考。一、刘珏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以下简称《汇考》)页二五二据《传奇汇考标目》别本著录刘珏《张解元墙头调莺燕》杂剧,并云:"刘珏,字远义,大都(今北京)人。"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戏曲体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悲剧、喜剧,文戏、武戏,大戏、小戏,折子戏、连台戏,这些从不同角度分类的丰富多彩的体裁。但是,人们通常说的戏曲体裁,一般指的是悲剧、喜剧等按戏曲内容划分出的不相同的体裁。 什么是悲剧?什么是喜剧?历来的艺术家、理论家论述颇多。我觉得鲁迅先生的两句话概括得精辟,他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里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论及的清代戏曲作家,在各种戏曲论著中,多是生平事迹不详或无考的,小文对这些清代戏曲作家事迹,做了一些新的探索,难免有不当之处,希同志们指教。一、胡盍朋清代以来各种戏曲目录失载,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页一四三五据《国立北平图书馆戏曲音乐展览目录》著录其《汨罗沙》、《海滨梦》传奇,为  相似文献   

6.
韩岳 《传媒》2015,(20):40-43
近年来,国产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从单纯的引进、模仿国外真人秀模式,开始向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和原创节目模式研发并重的方向发展,节目形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过程中,以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为代表的戏曲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与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元素相结合,开创了戏曲文化电视传播的新模式,以通俗化、娱乐化的节目风格,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黄蕾 《视听界》2015,(1):102-104
近年来,越来越多时尚文艺节目出现,对传统戏曲造成较大冲击。电视人如何扭转电视戏曲的困境?笔者从电视戏曲节目的现状出发,探寻其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视戏曲由最初的实况转播到专场录像、戏曲晚会、戏曲艺术片、综合戏曲栏目、竞赛类戏曲节目,直至今天的专业戏曲频道,走过了一个不断进取的发展历程。央视的《九外戏苑》、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洛阳电视台的《河洛戏苑》,  相似文献   

8.
祝政 《视听纵横》2004,(6):88-89
绍兴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培养了大量的忠实的戏曲观众。可以说,在绍兴摄制戏曲电视剧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从1993年拍摄第一部4集越剧电视剧《陆文龙》到最近刚摄制完成的2集新昌调腔电视剧《闹九江》的11年中,运用电视手段,发挥电视特色,将传统戏曲和现代电视手段结合起来,创作生产了11部70集  相似文献   

9.
河北电台农村广播即将成立一周年,开播一年以来我一直担任戏曲节目的主持工作。戏曲节目虽然属于文艺节目,不如对农经济、科技类节目那样针对性强,但它在满足农村听众的文化需求方面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对戏曲广播主持这一工作的认识,主要是在主持《梨园风》节目之后形成的。随着实践中经验的积累,随着农村频道戏曲节目在听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我越来越感到岗位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彭翼仲是晚清时期的著名报人,他认定开民智是爱国自强的急务,而戏曲又是面向下层群众宣传的重要手段,因此极力提倡戏曲改良。彭翼仲发动的戏曲改良运动突出收获在两部戏曲上,一部是《女子爱国》,另一部是《惠兴女士殉学》。这两部戏都是宣传女子震世骇俗的义举,在北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11.
戏曲选本是研究剧目传播、接受、演变和戏曲史发展的重要文献。明末四种戏曲选本《缠头百练二集》、《乐府名词》、《乐府争奇》、《万曲合选》,遴选单折剧曲数量较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由于庋藏于国内藏书机构,较少被人利用;各种专业辞书虽有介绍,也言之甚简,难窥全貌。本文详加叙录这四种明末戏曲选本,并对其重要剧目予以考述,揭示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试谈戏曲板块节目苏其则戏曲板块节目的出现是和我国整体改革这种大趋势分不开的,它直接受广播战线最早进行书目体制改革的珠江经济台的影响,1991年,中央台、省、单列市台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汾曲香杯》戏曲板块节目展播,使这种新的节目形式得以充分肯定。这以后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戏曲是宋元时期,在民间鼓书、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从诞生起,就带上了话本的某些特点和表现优势。最近,我看了现存最古老的一个戏曲本子、南宋时代的《张协状元》的复古本演出,写的是穷书生张协中了状元忘了恩妻的故事。当时的戏,在展示故事时,先用说书的形式叙说,可以表演的段落就由几个角儿演示,不宜演了就再  相似文献   

14.
清代戏曲作家程镳,字瀛鹤,著有《蟾宫操》传奇。《文献》1994年第1辑张增元《清代戏曲作家事迹考略》(下简称《考略》)据《蟾宫操》传奇的各家序言,题评,补考出若干内容。今据其它文献对《考略》再作订正、补充。《考略》云:"程瀛鹤,名键,字芥溟,浙江钱塘人。"又云:"康熙四十五年(1706),游粤西,梓《蟾宫操》传奇于白州官署,令十二红演之。"按,此记程瀛鹤名"鏕",误,其名  相似文献   

15.
李多 《记者摇篮》2007,(6):79-79,36
戏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戏曲广播是我国独有的广播文艺形式,并在整个文艺广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编播的《戏迷茶座》是阜新人民广播电台唯一的一档戏曲直播节目,深受广大听众喜爱。做好这档节目感到责任重大。编辑工作是一门  相似文献   

16.
讲到理学家,人们眼前浮现的,或是正襟危坐、传道授业的肃穆场面,或是谈理论心、辨析驳难的学术景观。这些,与鼓乐悠扬、笙歌聒耳的戏曲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不然,不少理学家与戏曲有着或多或少的缘分,而王阳明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王阳明对于戏曲,有自己的见解。《王阳明全集低三《传习录下》记载了他与学生讨论戏曲的一段话:先生曰:“古乐不作久矣。分之戏子,尚与古乐意思相近。”未达,请问。先生日:“《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于。《武》之九变,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所以有德者闻之…  相似文献   

17.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与电视剧联姻的产物,是以“戏曲音乐(主要是唱腔)来塑造人物形象,以镜头为中心并通过蒙太奇组接来实现创作意图的电视剧。”因此,舞台剧的实况转播、录播、戏曲表演录像、早期的戏曲舞台纪录片,都不能称之为戏曲电视剧。1979年,随着实景拍摄的越剧《桃子风波》和《孟丽君》的相继问世,戏曲电视剧才宣告诞生。  相似文献   

18.
黄义枢 《兰台世界》2012,(15):11-12
清代戏曲沈玉亮《鸳鸯冢》的本事为钱塘吴锡妻戴贤殉夫事;清代戏曲周埙《中州愍烈记》的本事为河南延津烈妇段卢氏事;《旌节记》、《管城梦》的作者棣华园主人真名为黄钧宰。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80年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第一次广播戏曲学术讨论会之后,戏曲广播剧这株广播文艺园地的新花开始在全国竞相开放。如果说河北省电台1981年制作的第一个戏曲广播剧《桃花》开创了戏曲广播剧的先声,那么,到目前为止,全国大约已有七、八十个剧目相继产生。为了总结交流戏曲广播剧的创作经验、体会,探讨戏曲广播剧的发展规律,展示近几年来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戏曲广播剧的繁荣、发展,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各电台的80多名代表,于1984年3  相似文献   

20.
太原电视台开办的《说戏》节目 ,虽然说戏曲与电视结缘、借助电视媒体传播民族传统戏曲文化的方式并不少见 ,但《说戏》说出了知识、说出了品位、说出了特色。“听名家唱段 ,看流派表演 ,赏戏曲绝活 ,叙梨园佳话” ,带给观众的是独特的审美享受。这个栏目办出了新意 ,成为太原人民文化生活中一个耀眼的靓点。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最广大观众的传播媒体 ,观众对电视节目的丰富性要求越来越高 ,在形式多样和内涵深刻的基础上 ,要求节目更加精粹、更有文化韵味。电视和戏曲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双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