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这起个名     
<正>一摞摞高高叠起的书本,一支支透明的笔芯,一张张黑线乱舞的草稿纸,一个个交叠在光和影里的我……给这起个名,那就是初三的节拍。一次又一次地钩钩叉叉,一脸又一脸的喜怒哀乐,一本又一本翻破的复习用书,一条又一条的随行笔记……给这起个名,那就是中考的前奏。满是潇洒的随笔,乘梦而飞的才思,狂放不羁的纸页,绵滑  相似文献   

2.
现代语文单独设科已逾百年. 一百年可以改造一个国家,一百年可以缔造一支国师.但是一百年改变不了我们的语文,抹不去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曾经一次又一次地与人论辩什么是语文,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椎心泣血.在这个泛科学化思潮无孔不入的时代,我不能任凭那些附上了所谓西方现代文明的浮尘,湮没了我们语文古老的国魂.  相似文献   

3.
高跟艳 《成才之路》2011,(19):69-69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  相似文献   

4.
一篇课文接着一篇课文地学习,一次又一次的课堂练习、家庭作业,一次接着一次地考试,一学期又一学期匆匆而过……当我们稍作喘息时,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想想一下我们语文教学:我们语文教学到底做了些什么,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吗,学生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力提高到怎样的程度。一、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反思作为教师你关注的是什么呢?大概许多教师都会回答是"成绩"。对学生成绩的关注本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孩子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我们不断认真研读的书。女儿快满四岁。从出生起,她便引导我不断读她。只说两件小事:大约一岁半左右,不知哪一天,她对我的两支笔发生兴趣,说要“看一看”,拿了去。这两支笔的笔帽套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抽插式,一个是旋转式。她无意中先研究起那支抽插式的,试着对它用力,结果成功地抽开了笔帽。她又试着套上去,试了几次才套准,于是,抽开,套上,又抽开,又套上,往往复复。告一段落后,她开始转而研究那支旋转式的,还是用老办法,但咬着牙使出吃奶的力也抽不开。我看着急,找来另一支,示范旋开一截,并…  相似文献   

6.
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演出本的发表,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又一个成果,是京剧舞台上开放的又一朵鲜艳的新花。《杜鹃山》通过党对一支农民自发武装的改造过程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毛主席建军路线的胜利,深刻地揭示了“毛委员指航程,光辉照耀天地明”这一重大主题思想。也为我们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7.
人生如笔     
人生如笔,年少时你是一支铅笔。 你的心过于率直、简单,你宁折不弯,你一次次地被折断,又一次次地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8.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08,(11):1-1
<正>汶川大地震,举国悲痛,举世震惊!面对近7万名死难同胞,任何语言,都是那么苍白无力。在这种巨大的悲痛面前,群山也要让路,大河也得停流。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向逝去的生命致敬,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为活着的人们祈福;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于人性之美,我们一次又一次地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全国性的语文忧虑思潮中 ,如何顺应素质教育要求 ,使我国的语文教学在这新的世纪里产生质的飞跃 ,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作文教学更是这一热门话题中的“焦点”话题。这些年来 ,作文教改进行得如火如荼。新的模式层出不穷 ,新的体系此起彼伏 ,新的教材一本又一本。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为之振奋 ,却又一次又一次地为之失望。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中小学作文教改究竟怎么了 ?其误区何在 ?症结何在 ?误区之一 :乱竖“素质教育”大旗。实施素质教育 ,无可否认 ,已成为我国民族的共识和“全球化”的世界大趋势。在作文教学与教改中以…  相似文献   

10.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支粉笔,指点江山;两片嘴皮,谈古论今;三尺讲台,挥洒青春。”清楚地记得,这是我即将踏上讲台从事教师职业时,写在自己工作日记扉页上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文字。后来工资比较低,很多同行有条件的都跳槽改行了,其他的似乎都老老实实地“享受”这种清贫、孤高。因此,后来我又把“两片嘴皮”改成“两袖清风”,又一次写在了第二本工作手册的扉页上……  相似文献   

11.
寒假结束,崭新的一学期又来到了我们面前。换一支新铅笔、添一本新本子、买一个新书包,同学们都为开学做好了准备。别忘了还有默默无闻为你"工作"了一学期的笔筒。没必要换个新笔筒,教你一招,为笔筒穿上新衣,让它漂漂亮亮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曹俊芝 《教师》2012,(35):101-1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打造一支高效的教师团队,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霍桑效应告诉我们:打造高效团队,关注和疏导很重要。霍桑效应的发现来自美国一次失败的管理研究。位于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有着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等优厚条件的工厂。工厂尽管条件优越但生产效率不高。为探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我们的学子为考虑周全、面面俱到的作业折腰,更为考试分数所夜不能寐;我们的老师又多少次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们上课要举手齐耳、循规蹈矩。然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不得不对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作一次深刻的反思。一、自我陶醉的小动作。我正在讲中括号的写法。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个四则运算符号的新成员充满了好奇。忽然,一位平时不善言辞的女生拿起两支铅笔摆弄起来,我正要走过去指出她做“小动作”的错误,但她手中两支铅笔摆出的形状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不就是一个少了小尾巴的左中括号吗?多独特的体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农家娃买书     
我和妹妹都是“书虫”,但每当我们向爸爸提出买书时,他总是默不作声,他的眼里显出几分无奈。放暑假了,我们又向他提出买书。爸爸先是不停地抽闷烟,一支又一支,眉头紧锁。最后,爸爸掐灭烟头,狠了狠心说:“买,再苦也不能苦了你们。”  相似文献   

15.
学飞     
童年,似一首动人的歌,似一支曼妙的舞,多么令人向往的一段岁月啊!无忧无虑,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尽情地惹祸,尽情地犯傻,虽然免不了父母的责骂,伙伴的起哄,可那又有什么关系?谁没有一段可笑的经历呢?欢乐本就是童年的主题嘛!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们走进那回味无穷的童年,体会那份童年的美妙。  相似文献   

16.
错字的自述     
哈罗,大家好,我是错字家族的总管——错字使者。我们长得各种各样,不是缺一只胳膊,就是少一条腿。我们在人们的笔尖下滋生,为了养家糊口,我们经常寻找那些粗心的小朋友,与他们结为“好友”。我不得不承认我的运气非常好,碰上了错字大王——杨憨妮。她在我兄弟的陪伴下常常写出一本又一本错别字夹杂的作业,被老师一次又一次严厉地批评。虽说错别字是一个极小的失误,但也容易酿成大的错误。就拿我“哥儿们”杨憨妮来说吧,那次期中试卷一下来,好家伙,94.5分!我在这位“哥儿们”的作业本上躺着,听她的老师怒气冲冲地说:“我们班的!!同学,错别字…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感动     
生活中处处有启示,比如:一幅漫画、一本书、一次巧遇……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我们往往可以得到启示。我曾经从一件小事中得到了启示,它让我受益无穷。一次,我和姥姥从市场买回来一条又大又肥的鱼。姥姥让我看着它,她去切菜。鱼的旁边放着一盆水,那条鱼因为缺水开始大口大口地  相似文献   

18.
人生如笔     
人生如笔,年少时你是一支铅笔。木材小心地保护着你纯真的心灵,当你有机会一展才华时,你的内心是如此的脆弱,稍遇阻碍便会受到伤害。你的心过于率直、简单,你宁折不弯,你一次次地被折断,又一次次地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9.
战胜诱惑     
今天,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奶奶家,和小伙伴们一起钓虾。钓虾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以前也钓过。我们都趴在草地上,不厌其烦。钓了一会儿,我陷入了沉思,心想:我钓虾,因为虾贪吃,一次又一次地被我钓上来,最后丧了命。但虾又在钓我,因为我贪玩,一次又一次地不厌其烦地去钓它,结果虚度了许多美好时光。今天,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奶奶家,和小伙伴们一起钓虾。钓虾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以前也钓过。我们都趴在草地上,不厌其烦。钓了一会儿,我陷入了沉思,心想:我钓虾,因为虾贪吃,一次又一次地被我钓上来,最后丧了命。但虾又在钓我,因为我贪玩,一次又一次地不…  相似文献   

20.
冯振华 《考试周刊》2012,(28):53-54
曾几何时,"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课桌、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培育了多少代人,可以说功不可没。然而,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代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渐渐地,人们发现了这种教育方法是欠发达的,有待于改革与进步的。于是,2000年的时候我校开通了校园网,之后2004年又为各学校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给教师们配发了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