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玫瑰门》写于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女》写于新世纪初期,这两部作品都是典型的女性写作的文本,它们分别代表了两个时期女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即肖瓦尔特所说的"女权"和"女性"阶段。虽然艺术风格迥异,但是从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自我发展的历程两方面梳理,《作女》与《玫瑰门》是一脉相承的,《玫瑰门》的女人们在努力挣脱"玫瑰之门",试图挤进外面的世界,《作女》的女人们则是在超越了"玫瑰之门"后走到了更远,遇到了另一扇"现代之门",并且试图完成再一次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在《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塑造了一位饱受清教思想、贵族文化及父权体制摧残的典型南方女性艾米丽.格里尔森小姐的形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艾米丽的悲剧性结局的成因,旨在揭示历史的、社会的痼疾对女性的残害,把对女性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的分析,力图以点带面地考察当代女性小说的反成长主题的特点。作者认为《玫瑰门》摒弃了传统的超性别写法,而是把以苏眉为代表的女性身份和女性经验放置在小说的中心位置,从性别立场出发来展示人物的人生体验,从而显示出其性别身份所带来的文化困境和独特的生存体验。小说带有反成长意义的结尾,在当代女性小说中具有普遍意义,它表明女性对在一个男权社会中成长的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4.
从《玫瑰门》可看出铁凝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其表现是女性的自我发现、对男权制度的叛离、男性的缺席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标题具有隐含之意。爱米丽作为悲剧性人物在悲剧环境中作的悲剧性选择——为了追求爱情而敢于毁灭的勇气,震撼人心,值得敬佩。  相似文献   

6.
如题眼的喻言所示,《玫瑰门》以苏眉的叙述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在"文革"这一特殊年岁中沉潜的、色彩各异的三代女性形象。所有的门都是冰冷的拒绝又有一种妖冶的诱惑:司猗纹如同妩媚狰狞的罂粟花,在向男权社会的谄媚中耗尽一生;竹西对自我力量的肯定彰显了卡门式女性形象,邪恶地反抗父权;叙事者苏眉则以分裂式成长的代价企图为痛苦中挣扎的女性寻找出路。铁凝《玫瑰门》的女性文学以审丑的态度书写了男权中心社会的女性遭遇,恰恰隐射出人道主义温情背后的苦楚,以及女性在寻求"第二性"姿态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7.
在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铁凝一直以"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为底色,用敏锐、细腻的女性之笔探询着人性的幽微。作为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铁凝注重女性经验的表达和女性意识的彰显。同时,她也一直试图摆脱单一的女性叙事,努力以客观的立场和"第三性"的视角"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况",建构女性健康人格,健全宽容、理性、和谐的人类精神世界。《玫瑰门》(1988)写的是一场没有硝烟却鲜血淋漓的"玫瑰战争"。铁凝以犀利的笔法进入女性生活现实与历史的层面,书写女性意识的觉醒,直面女性自我的解构,既不回避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又勇敢探询女性成长与解放的方式和出路。因此,丁帆认为,直到铁凝的《玫瑰门》等作品的出现,才宣告一个新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8.
以女性觉醒意识而言,《玫瑰门》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标志是由代“她们”倾诉到对“她们”的拷问。铁凝的批判精神就渗透在她的质疑、诘问或叹息之中。对于女性而言,铁凝所持的是一种柔软的批判方式。  相似文献   

9.
杨烜 《柳州师专学报》2013,(6):16-18,23
铁凝写于不同时期的三部长篇《玫瑰门》《大浴女》《笨花》,体现了其女性叙事从矛盾冲突到冲淡平和,从两性冲突到和谐共处,从困惑焦虑到理性豁达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渐超越了单一的女性视角,以广大的胸怀和宽阔的视野探讨着女性解放的可能。这不仅是作家对自身创作的突破,更是女性文学在新世纪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0.
分析并比较《金锁记》中曹七巧和《玫瑰门》中司绮纹、姑爸、宋竹西的人物形象,评价她们在对待时代给予的命运时的态度,对命运或是抗争或是妥协或是绝望,认为铁凝在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上后来居上,胜过张爱玲。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比较《金锁记》中的曾七巧与《玫瑰门》中的司猗纹两个女性形象入手,来探讨两时代下的女性的变化发展过程,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男权话语下的存在状态与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文杰 《现代语文》2006,(12):90-91
铁凝,一度以“香雪”式的纯情备受关注。作为中国当代女作家群中的重要一员,她并不缺少揭露人性阴暗面的勇气与刻写生命的力度,她的作品《玫瑰门》就是这样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玫瑰门》是一部结构繁复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女作家铁凝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三代女性不同的生活遭际和相似的悲剧命运,小说的叙述人苏眉和外婆司琦纹既排斥又吸引,而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姑爸则以自己的特立独行深刻地诠释了女性的悲惨命运,她们都在反抗性别压迫的同时又无法逃离性别规定性带给她们的苦难。本拟就女性内心世界意念的隐忍与勃发来阐释女性的人格扭曲及完善,探讨女性由认同男权制度走向反抗男权制度过程中的利与弊,同时观照一下它所产生的深远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的悲音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女性形象,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悲剧性命运,但这些女性群像又都共同体现了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追求和谐。文章把小说中塑造的主要女性形象分为哥萨克传统女性与叛逆女性两种类型,分析她们悲剧性命运之中的和谐美感及其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玫瑰门》的解析,可以透视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文本描写了一群迥异于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女性,但在她们身上依然存在受男权文化影响留下的精神痼疾。面对男权秩序她们进行了消极或积极的反抗,表明了女性主体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15.
阅读《左传》,就像是在看一出女性的悲剧 ,在那个男性话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女性的地位已经沦落到了无以复加的卑微地步。在男性掌权的统治中 ,绝大部分的女性在面对男性的安排时 ,被悲剧性地定格为各种各样的角色。对此 ,她们如同一群无助的羔羊 ,除了服从 ,只有沉默。  相似文献   

16.
铁凝1988年发表的长篇处女作《玫瑰门》,开始关注女性命运这一沉重的课题。作品以司猗纹、苏眉为主要对象,描写了他们的不同生存境遇和反抗。作品独特之处在于除了对女性命运作出分析之外还为女性解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当代女作家铁凝以善于挖掘女性意识,以及对女性生存状态和整体命运的恒久关注而著称。她善于通过展示历史动荡与时代变化中渴望改变命运的女性人物,关注强势社会生活对弱势个人命运的制约,以及人生困境中女性的抗争与无奈。在形象刻画中,其主要作品《麦秸垛》、《棉花垛》和《玫瑰门》刻画了四类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女性形象,揭示了男权压制下女性的生命本相和生存困境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8.
亨利·詹姆斯的三部作品《黛西·米勒》《华盛顿广场》及《女人的肖像》中的女主人公黛西、凯瑟琳和伊莎贝尔都在他们的欧洲之旅中获得了成长,但却都是悲剧性的。导致这种悲剧性成长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人际交往因素。通过对其悲剧性成长因素的分析,对现代女性的健康成长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女性命运的历史演变--简析铁凝《玫瑰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通过庄家三代女性司猗纹、竹西、苏眉不同的生存状态和人生轨迹的刻画 ,形象地概括了大半个世纪里中国女性命运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20.
铁凝的《玫瑰门》和张爱玲的《金锁记》堪称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小说通过作为"恶母"形象存在的司绮纹和曹七巧不断挣扎的一生,揭示了女性从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反抗男权社会实施畸形报复的心路历程,同时努力寻找女性之所以畸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