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世纪中国的最伟大成就应属郑和七下西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不仅促进了海外贸易的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而且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船舶工程技术和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然而郑和航海后的封建中国不仅没有继续推进航海科技的发展,反而禁锢之使其止步不前,造成了中国包括航海科技在内的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不前,这其中不仅有政治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创造了空前的壮举,而且在中国外交、经济、文化、海洋事业等诸多领域都建立了辉煌而不可磨灭的功绩.郑和七次下西洋在推行和平外交、发展海外贸易、传播华夏文明、促进航海事业等诸方面的贡献,使得这一事件远远超出了航海本身的意义,成为世界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航海先驱与外交使臣,郑和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与政治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从社会与文化层面看,在东南亚华人社会,郑和被广泛神化,并演变成为在东南亚华人社会长期流传的“郑和崇拜”,成为凝聚华人社会的粘合剂与强化华人族群文化意识的一种象征。从国家政治层面看,郑和形象的塑造与中国-东南亚关系发展整合在一起,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的纽带与推动力量。东南亚华人社会以及中国对郑和形象的塑造与强化,不仅反映了“文化郑和”在民间社会作为信仰与文化的价值与功能,更凸显了“文化郑和”在新时期中国-东南亚关系中的规范塑造与价值取向方面的角色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海典籍《瀛涯胜览》真实地记录了郑和船队的海外见闻以及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英国汉学家、研究型译者米尔斯的《瀛涯胜览》英译本是迄今为止郑和航海文献的首部、最重要的外文全译本,可谓西方汉学家郑和航海文献研究的集大成者。本文将对该译本中的标题、序言、编辑说明、导言、插图、注释、附录等七种副文本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副文本在航海典籍《瀛涯胜览》翻译中的有效运用发挥着协调多元主体互动、实现多元文本互现、拓展多元文化互通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海洋文化的翻译与国际传播。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国航海典籍翻译、中外海洋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历史必修三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点,本专题可分为四个小专题,即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6.
15世纪,世界兴起一股巨大的航海热潮,中国郑和下西洋、西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为世界航海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充分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本文旨在探究造成二者之间差异的深层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创造了空前的壮举,而且在中国外交、经济、文化、海洋事业诸领域都建立了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下称“航海科技奖”)是自2002年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全国航海业科技成果奖。2005年已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第4个年头。几年来,中国航海学会认真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下称“条例“、”细则”)开展评审及奖励工作,充分利用学会科技人才库的优势,严格遵守客观、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鼓励自主创新,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此项奖励深受航海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为此,他们希望了解更多有关。航海科技奖”的信息。于是,值此新春之际,记者专访了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洪善祥。  相似文献   

9.
粟应人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29-132
现代新词语源于现代文化变迁,同时又像一面镜子,反映文化变迁,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产生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厦某些文化的流行等有密切的关系。新词语不仅反映流行文化的客观存在及文化走向,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不可否认,部分新词语尚待规范,一些新词语也会时现代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2005年5月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航海日是由中国政府主导,全民参加的法定纪念日活动。中国设立此纪念日的初衷在于:纪念郑和下西洋;宣传、发扬海事工作:加快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相似文献   

11.
娄丽芝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13-17,34
15世纪全球有过三次大的航海活动,即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的航海,比较而言,郑和航海较后者时间早、规模大、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是友谊和进步,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航海则是进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同时,由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不同原因,中西航海活动的目的、性质及后果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明初的经济外交与郑和下西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世纪初,伟大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舟师七下西洋,历二十八载,经三十余国,扬帆万里,远航至阿拉伯和东非海岸,开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关系的新局面。世界航海史上这一空前壮举,引起中外学者的浓厚兴趣,成了半个世纪以来举世瞩目的科研课题。笔者不揣譾陋,试对郑和下西洋的动因、性质和终止原因作一简略探索。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与妈祖,前者是航海巨人,后者是“海上守护神”,二者都曾是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在他们去世后,其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同时也加入了许多附会与想象的成份,被海内外许多人视为神明。郑和崇拜、妈祖信仰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本文拟通过论述郑和崇拜与妈祖信仰的形成、传播等,探寻二者共有的海洋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沿着全球化背景——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建设这一路线,通过对中外文化交流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对学者们的中外文化交流观的探悉,探究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在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交流,使其向着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不仅是中外交通史上浓重的一笔,而且对明代海洋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一是中华民族“云帆高张,涉彼狂澜”的时代精神与“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的宏伟气度在海洋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其二是与海洋有关的作品成批地出现,《西游记》有着浓重的海洋情结,《三保太监西洋记演义》专写郑和下西洋之事,水傀儡戏、《下西洋》、《八仙过海》、《五龙朝圣》等演出了海洋故事题材的戏剧:其三是展示了海洋交通所带来的异国文化和风俗民情,开拓了海洋文学题材。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涌现出一大批集大成式的科学家,而且出现了许多不配的科技名蓍,与此同时,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中外科技交流进入一个重要时期,对中国进行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对福建人的海外迁移活动来说,郑和下西洋不仅加深了福建人对海外的了解和认识,并为他们向东南亚一带迁移创造良好的海外环境,为当时和之后的福建人进行海外迁移建立了必要的海外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两汉荒政不但缓和了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了生产,稳定了封建统治;而且对整个汉代的社会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则是丰富和完备了汉代的礼乐文化,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道德化、规范化;促进了汉代思想文化的发达,使天人感应和阴阳灾异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而在科技文化方面,荒政既有利于汉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由此,对汉代荒政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欺骗。  相似文献   

19.
吉龙 《华章》2012,(24)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文明史上谱写辉煌篇章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对近代科技发展迟缓,远落后于西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扬弃的进行继承,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历史必修三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点,本专题可分为四个小专题,即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