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佳宁 《大众科技》2009,(9):117-118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大.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造成接地点电弧不易熄灭而产生间歇性弧光过电压.文章阐述了配电系统过电压的情况,以及中性点接地方式对配电系统过电压的影响.对于在配电系统中,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采用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笔者针对目前配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方式存在的问题,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各相电流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新型接地电容电流的测量采用相对地外加电容法,消弧线圈选用晶闸管调节自动跟踪补偿型式接地变压器可选用Z型接线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新建的现代煤矿(矿井)电力系统中,一般设置35kV总变电所向各10kV分变电所供电,配电线路大多数采用高压绝缘电缆。针对供电电缆化问题,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于电缆的特性,接地电弧中含有大量高频电弧,而传统的消弧线圈只能补偿工频电弧电流,这就使得不能熄灭的电弧可能烧毁电缆绝缘,进而引发相间短路。对于该问题通过设置配网故障综合管控系统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当接地电流大于规定值时,装设消弧线圈补偿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时的电容电流,可以保证不产生间歇性电弧,避免弧光过电压影响供电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在电力系统中,6~35KV的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方式,这种运行方式在系统单相接地时允许短时间带故障运行,因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但随着电网的扩大及电缆出线增多,系统对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加,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流经故障点的电流较大,电弧不易熄灭,容易产生间隙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同时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铁芯饱和时容易引起谐振过电压,导致事故跳闸率明显上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电网采用了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同时用消弧消谐及过电压综合装置柜取代电压互感器柜,可以测量母线电压,同时在接地时,装置动作可以快速消除接地电弧及弧光过电压、铁磁谐振。  相似文献   

6.
针对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时,电弧不易熄灭,容易扩大事故范围,影响施工电源供电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了福清核电海歧变电站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改造方案:在10kVⅠ、Ⅱ段母线上分别扩建一组THT-PXHK偏磁式消弧线圈接地装置.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下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提出了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下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隔离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毅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137-137,136
通过比较配电网中性点的几种接地方式,分析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可以限制接地短路电流的工作原理.提出选择消弧线圈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徐建强 《科技广场》2013,(7):102-105
采用灵活接地方式充分利用了消弧线圈接地与小电阻接地两种接地方式的特点,使瞬时单相接地短路故障和永久性单相接地短路故障能分别对待。当发生瞬时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通过消弧线圈灭弧;当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先由消弧线圈灭弧,运行一段时间后投入接地电阻,跳开故障线路,大大提高了20kV配电网改造过程中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35/6 kV为终端的变电所在实际的使用中,应当进行的相关接地变、消弧线圈和自动补偿技术的一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继而指出了电容电流超标的危害和传统消弧线存在的问题,并就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补偿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MATLAB建立电力系统模型的方法,并利用其仿真平台,仿真某10kV电网在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时各种补偿情况(过补偿、欠补偿、全补偿)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中性点电压以及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的变化情况,指出了利用MATLAB仿真平台有助于电力系统分析应用人员形象直观地理解系统的运行特性,还可用于研究各种消弧线圈的特性及运行方式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10kV系统中性点一般采用非有效接地的方式运行,主要包括: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方式。其中,中性点不接地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继续运行1-2小时,大大地增强了10kV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是早期10kV系统应用较多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电缆线路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使10kV系统的电容电流快速增长,单相接地故障时对人身和设备的影响不断增大,须尽快切除接地故障。因此,除了对供电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10kV线路外,广东地区的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由原来中性点不接地或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改为了中性点经小电阻直接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厂矿企业的不断发展,配电网络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将急剧增加,根据国家原电力工业部《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定,3~66KV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10A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一般的110/10kV变电所,其变压器低压侧为△接线,系统低压侧无中性点引出,因此,在企业变电所设计中要考虑接地变、消弧线圈和自动补偿装置的设置。确保生产用电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仿真和大量6kV系统模拟接地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稳态接地和单相电弧性接地故障时零序分量的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分别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设计可以满足稳态接地和电弧性接地的选线方法,且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故障判据大、便于实际应用等优点。经实验验证具有较高的选线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加之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用电负荷持续增加,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很多城市都纷纷在市区中心兴建变电所。由于变电所高压侧通常采用的都是110kV架空线路,10kV则是采用电缆出线,这样一来导致了配网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剧增。按照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大于10A时,必须采用消弧线圈作为接地方式。为此,在变电所设计过程中,必须合理应用消弧线圈自动补偿装置。基于此点,本文就变电所设计中消弧线圈补偿装置的应用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6.
强晓帮 《今日科苑》2014,(12):122-122
配电网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消弧线圈的作用就是为限制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过大电容电流,防止铁磁谐振过电压,增加对电网的保护作用。消弧线圈补偿系统的分类固定和自动补偿系统,补偿方式有全补偿、欠补偿、过补偿三种。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调匝式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及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应用系统加装消弧线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通过对三种接地方式的综合比较,介绍了我国目前各级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邯钢新区炼钢变电站几起短路放炮事故及系统运行参数分析,指出炼钢变电站10KV系统存在对地电容电流过大,现有的消弧线圈装置不能有效的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从而引起弧光过电压及相间短路放炮事故。并提出对现有的消弧线圈扩容及运行方式调整的改造方案,使炼钢站10KV系统运行参数得到优化,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邯钢新区电力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接地式消弧线圈在城乡配电网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容量选择、接地变压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