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考制度改革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了适应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方式的转变,教育部推出了高考科目设置改革、高考内容改革、高考形式改革、录取方式改革等四项高考改革方案。作为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一部分,2005年广西首次试行了“3+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的高考改革,理科综合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综合,总分300分,其中物理占40%、化学占36%、生物占24%,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相似文献   

2.
高考推行“3 X”科目设置方案,X可为理科综合或文科综合,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高校召生制度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即改“3 2”模式为“3 X”模式。“3”是指语、数学、和外语,是每个考生必考科目;“X”指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包括科综合、理科综合、理综合或专科综合)中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我省目前实行“3 小综合的科目设置。  相似文献   

4.
2002年是普通高考改革关键性的一年,全国20多个省市采用了“3 理科综合/科综合”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大家都十分关注考试结果。下面我们对2002年高考“3 X..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实行“3+X”方案.1999年已率先在广东省试点,2000年将扩大到江苏、浙江、山西、吉林四省.最近广东省在试点的基础上又提出“3+1+综合”的改进方案,江苏省也公布了2000年江苏省高考将采取“3+综合科目”方案,其中“综合科目”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高考“3+X”科目设置方案。2000年,教育部在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四省进行试点,首次把“X”科目确定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01年,我省与天津等十三个省(市)一起加入这一“考改”行列,化学科与物理、生物携手成为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理科综合科目”,  相似文献   

7.
2000年,江苏、浙江、吉林、山西等四省已经实行新的高考模式——“3 X”(X为文、理科综合),2001年,全国将有十多个省也参加“3 X”高考科目的改革试点。这场高考改革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广大中学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和研究高考科目改革的意义,如何以高考科目的改革推动中学教学的改革?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适应这一高考科目的改革?如何处理好分学科教学和综合科目高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历时两年、经过十多次专题研讨会的研究论证,广东省2007年高考方案征求意见稿终于出台了。根据最新修改的高考方案,现行的“3 综合 X”模式将改为“3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X”,具体科目设置将有文科和理科之别,录取也将划定文科和理科两条不同的分数线。高考方案还加入了“综合素  相似文献   

9.
1 高考改革“3+X ”模式的意义:高考改革必然涉及到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及高考内容的改革。明年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实行“ 3 + X”方案。“ 3”指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科目,“X”是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专科综合)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大部分省、市倾向于“X”是小综合测试,几年后是大综合测试。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我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高考都实行了“3 X”考试。至此,我国内地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完成了从“3 2”向“3 X”的转变。新的考试模式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正确认识综合考试的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高中复习和教学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三教学中的经验,谈一谈对文综试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已推出的“3+X”新高考方案中.“X”既可以指现有中学课程开设的文科科目综合,也可以指理科或文理科目综合。综合科目考试改革,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必然选择。新方案的实施,对中学各科教学,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随着素质教育和“3+X”高考的实施,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和新高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运用能力?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复习,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综合科目与综合科目考试 综合科目是指根据建立在高中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思路而为“3+X”高考模式设计的考试科目。 综合科目起源于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是应“3+X”高考改革模式而诞生的,它是“3+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3+X”高考方案的精髓。 综合科目按学科类别划分,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按学科内容多少划分,可分为大综合、小综合。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江苏、浙江、山西和吉林四省实行“ 3+综合”的高考考试模式,综合科目试卷分为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知识的“理科综合试卷”和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知识的“文科综合试卷”;广东省继续进行“ 3+ X”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采取了“ 3+大综合+ 1”的考试模式,其中的“大综合”试卷与江苏等四省的试卷不同,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知识在内的试卷。 2001年,包括河南在内的 18个省市将进行“ 3+ X”高考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其中河南、广东、上海等省市采取“ 3+大综合+ 1”的考试模式。面…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自2005年开始实行生物高考试卷自主命题,5年来经历了高考体制改革、新课程改革。2005和2006年高考模式为“3+综合+X科”,为了适应高中课改的需要,2007年开始改为“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文、理分科,贯彻了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的方针。为不断深化高考改革,响应社会上的相关呼声,2010年将考试科目调整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相似文献   

15.
高考3+X科目设置实施两年来,试点省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认识和实践大体经历了轻视(从“主科”沦为“副科”)——综合热(大搞学科间综合题训练)——理智(2000年高考后的反思)——再重视(理科综合对于高考成功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同样地,对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三门学科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高考科目5年变4次,这让学校、老师和学生都无所适从。”澳门科技大学校长许敖敖委员对近几年内地一些地方频繁变更高考科目的做法提出质疑。许敖敖委员在南京大学任教30年,去年3月才受聘为澳门科技大学校长。他说,几年来,社会影响面极大的高考科目一直摇摆不定,对教育事业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他举例说,江苏省1998年以前的高考分文、理两科,语文、数学、外语为共同科目,文科加政治、历史,理科加物理、化学;1999年改成“3+X”,即语文、数学、外语3科加上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两年后,文、理科不分家了,“X”…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秋季高考,除辽宁、江苏外,全国其余省、市、区均继续采用本地区2002年秋季“3+X”高考选用的科目设置方案。北京、上海各自自主命题,其中北京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上海在自主命题、选用“3+文理大综合+1”模式的同时,为满足部分考生的特殊需要还开考了高考全国卷“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考全国卷“3+文理大综合”;广东、河南继续采用“3+大综合+1”;广西2003年高考是在2002年该自治区高考科目组合的基础上略有调整。除以上省、市、区外,全国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考模式。本文试以2003…  相似文献   

18.
2002年,“3 X”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除个别省(自治区)外,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的“X”实行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方案.从考后的反映来看,认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突出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关注科学事件;  相似文献   

19.
心风 《新高考》2004,(11):i005-i006
2003年起,江苏省开始新一轮高考科目改革,科目设置变为“3 2 文科、理科综合”,其中文科和理科综合考试是每位高考考生必考科目。凡参加2005年高考的江苏省应届高中毕业生必须取得文科和理科综合考试合格才能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及取得高考报名资格。应引起广大考生充分重视的是:从2005年起综合考试补考的组织、命题、阅卷、公布成绩也统一由省会考办负责。这里简述两年来综合考试(生物部分)的特点并就复习备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钱钟 《中国考试》2003,(5):15-16
普通高考改革从2000年推行“3+X”的科目设置,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X”指的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科目中的2门,也包括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或大综合考试。由此出现了多种科目组合。这种作法带来了科目组之间总分难以比较的困难。为了实现高考录取中最重要的原则——公平合理并兼顾简便易行,有必要认真探讨选考各科目组的总分计算问题。下面为了方便讨论问题,仅分析“X”为物理等6门科目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