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科教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一是实验性强,二是未知领域多,三是密切联系实际,生物学科的这些特点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一、利用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认识现行生物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前人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建新 《现代语文》2008,(11):151-152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3.
由于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因此,大学研究性教学更应关注课堂内学科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尤其是利用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研究性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探究。大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研究性学习资源主要包括问题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实践应用等。这些资源对于学生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功能或价值。物理化学课程作为大学化学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蕴含着非常典型和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一定的生物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下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对于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对研究性学习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给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研究性学习的的完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一定的生物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下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对于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对研究性学习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给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研究性学习的的完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赵乾瑞 《考试周刊》2009,(18):20-20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以及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7.
蒋进丹 《海南教育》2013,(11):46-46
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建设和运行现状来看,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的重点内容有:一、研究性学习的信息资源环境建设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内容有:数字图书馆,包括图书推介、影像资料、电子书籍、读书交流等。虚拟学习区,包括学科动态、教师个人网页或博客、课程学习资源、学生研究性学习专区、师生网络互动区等。我们设想这种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所需要的环境为:a.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同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心理素养日益提高,能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侯荣秀 《考试周刊》2011,(68):35-36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同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的心理素养日益提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行车中的物理”是我班研究性学习小组所选的课题之一,通过学生的研究过程,使我意识到:物理学做为一门实用的、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为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离开这个基础,片面强调研究性学习,就会影响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