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的区别率已达到了97%,与国内其他山系的大熊猫种群相比,秦岭大熊猫是一个更古老和原始的新亚种种群,在遗传多样性上更具有研究价值,而野生多、总体数量少的现状,使其更加珍贵。下午,向导王小林刚走出保护站,就发现一只大熊猫蜷在后门外,雪地里这只大熊猫双目紧闭,非常虚弱。保护站养的狼狗“豹子”循声窜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围着大熊猫试探,发现大熊猫无力反击,豹子更兴奋了,围绕着它跑来跑去叫个不停。  相似文献   

2.
<正>审题要点分析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很多同学都想走近它、了解它,甚至和它成为朋友。怎么写好本单元的习作呢?大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整合信息,制作资料卡看到让人喜爱的大熊猫,同学们会有很多问题产生,如:大熊猫到底是熊还是猫?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是怎么吃东西的?……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去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去看介绍大熊猫的课外书,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是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一项与全世界人类息息相关的珍贵自然遗产,它具有无与伦比的科学、经济与文化价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中国西部神秘莫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去探寻大熊猫那遗世独立的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4.
相信没有人不认识我的这位好朋友,它真的太有名了,是全球家喻户晓的动物明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其实我这位朋友本来不叫大熊猫的,它以前叫猫熊,因为一次误读,人们把它叫成了大熊猫,慢慢地,它也就接受了这个新名字,彻底改名。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寓言,说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和北极熊原本是一个祖先,后来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它们才一分为二。一批向南迁徙到我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则北迁到极地的寒带地区。按照普通的逻辑,进入极地冰雪世界的熊,不是被冻死,就会被饿死;而来到温带地区的熊,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善,则很容易存活下来。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大熊猫一改以前凶猛的本性,变成了一种好吃懒做、濒临灭绝的动物;北极熊却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得很好!原来,这是因为大熊猫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主动退出竞争机制——它看到温带地区的肉食动物很多,经常和自己抢夺食物,一气之下…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是从中新世晚期距今约八百万年走过来的物种,它能够生存到今天,是经过了艰难的适应和改变才存活下来。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和山地开垦,致使大熊猫栖息地呈“岛屿”状割裂。生境破碎不仅给大熊猫的正常迁移以及生活带来危害,而且使大熊猫种群之间基因交流阻断,出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贫乏,大大减弱了大熊猫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7.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叫“祥祥”的大熊猫,它是从上千只圈养大熊猫里精选出的身体最好的一只,经过野化训练后两次放归山林,结果两次受伤回来。最后,它因被野生熊猫打下悬崖而丧生。大熊猫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把它们集中起来进行人工圈养,是人类为繁衍该物种的无奈之举。大熊猫是独居动物,它们的本性是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不受打扰地繁衍生息,接受自然优胜劣汰的洗礼,从而促进物种的进化。然而,在圈养过程中,大熊猫被驯养成群居动物,不仅失去了“野性”,更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大熊猫,用自己的行动唤起大家为珍稀动物——大熊猫伸出救援之手,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及参与意识。活动过程:一、中队长讲话我们家乡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是我们的国宝。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活化石。大熊猫可爱、善良,憨态可掬,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小朋友,几乎没有一个不爱它。可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可爱的大熊猫越来越少。目前,全世界仅存1000只左右。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是多么难过,我们不能失去这可爱的朋友啊!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在大家的倡议下,我们中队开展了“熊猫咪咪,我们爱你”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天,奥运爷爷家里的五个福娃吵了起来,这是因为奥运爷爷要定奥运五环谁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名次了。五个福娃都想当第一,于是从凌晨就开始吵,吵得奥运爷爷和其他小动物们都无法正常睡觉。晶晶是只大熊猫,因为它一夜都没睡觉,所以出现了黑眼圈。  相似文献   

10.
1 大熊猫的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万年的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远比人类早。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最迟出现于晚中新世,它们的直系祖先是始熊猫,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森林里。在距今6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大熊猫的发展到了它们种群的鼎盛时期,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南部、中部、西部,向北直达今天的河北境内,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群落”。和它同时代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