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潘富俊教授的"文学植物学"启发,本文从《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原著中出现的相关诗词、判词以及经典的故事情节,探讨了与这些人物性格、命运相应的"植物图腾"和"花语",是研究《红楼梦》人物的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正>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以“德”为性格核心的典型——薛宝钗。要完整、正确地理解、把握宝钗的性格及形象所蕴含的内在深意,就得牢牢地扣住这个“德”字。曹雪芹一开始就将这一点暗示于我们。他在宝钗的判词里写道:“可叹停机  相似文献   

3.
漫话酒令     
酒令是旧时人们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它往往是推选出一人为令官,其它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者做其它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写到酒令的地方很多。如第四十回写道:“(鸳鸯)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红楼梦》中写到酒令最繁复的要数第六十二  相似文献   

4.
<正> 由于汉民族语言文字构成的特殊性,我国出现了许多其他民族没有的文学样式,除律诗、词曲、骈文这些正规体裁外,还有一些摒弃于文学史以外的小文艺,诸如楹联、灯谜、酒令、匾额等,几乎成了我国知识分子传统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现仅就灯谜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分析了贾探春悲剧命运的来源,残酷的封建礼教下庶出的身份是探春"看似自尊,实则自卑"性格形成的根本来源。生母赵姨娘更是探春悲剧命运的重要推手。从探春的判词及诸多暗示来看,探春的命运也是像风筝一样"飞高跌重",远嫁他乡且夫家获罪,最终落得"红颜薄命"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50回中,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所作的灯谜诗,采用的是真假相间、寓真于假的表现手法.表面在猜谜游戏,实则另有新意,不仅是三人心境的折射,表明各自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而且也是他们所写的爱情禅语,各有各自的禅机.宝钗的灯谜诗有谜底是假,向宝玉表白自己的一腔爱意与幽怨之情是真,宝玉、黛玉的灯谜诗没有谜底是假,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己所爱之人炽热的爱才是真.  相似文献   

7.
孟玉楼生日宴上,掷骰酒令对词曲牌名、骨牌副名及《西厢记》曲句的选择和搭配,涵义深刻。特别是通过骨牌副名的自身涵义,以及骨牌副形成的概率大小,揭示了人物的处境或行为,暗合了各自的命运。吴月娘酒令寓意她求子心切,老想中,却不中。西门庆酒令寓意他焦虑金瓶争宠,怕她们受伤,却猜中。李娇儿酒令是说李瓶儿、西门庆之死引发诸妾离散,落下凄凉景象。潘金莲酒令猜中她与陈经济偷情、被武松诱杀。李瓶儿酒令是说过去她与西门庆隔墙偷情,蒋竹山差点坏了他们的好事。孙雪娥酒令描述现状:丫鬟出身的她,处处受气,做人难。孟玉楼酒令展望她嫁给李衙内的过程和婚后生活。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与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诗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核心本质。诗的教养,诗的精神,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如此多的诗词,西方读者殊难理解,甚至觉得多余———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隔阂与“冲突”。而频频出现在《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曹雪芹笔下,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书中人物的气质与才华、生活与情趣,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反跌后文———借诗为伏线,为暗示。如果只以“空无依傍”的“一般标准”来欣赏品论,自然“失其泰半”。至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位新来加入大观园群芳行列中,分韵作“试帖体”三首,看似可有可无,实有深意在焉。表面上同咏红梅,骨子里是分题钗、黛、湘三位女主角的收缘结果的“诗谶”。在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安排的诗词、灯谜、酒令中,无不如此。这是雪芹独到的小说诗词的特种艺术手法,从古未有,以后也无人能知能悟,能学能仿。诗词,在雪芹笔下的奇妙作用,宜乎用心体识,用志覃研。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主要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红楼梦》受到学者瞩目,尤其是对其中的诗词研究甚广。但是对于其诗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诗词译本的对比分析上,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的较少。本文尝试从意象图示的角度分析《红楼梦》判词的英译。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不仅预示了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而且在排序问题上,作者也匠心独运。判词的排序首先遵从了封建社会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将主子小姐排列在前、媳妇排列在后;接着按人物形象与宝玉的婚恋关系和贾府关系,出场顺序和出场率,还有作者对这个角色的珍爱程度,以及如何达到一种大体的平衡等,将金陵十二钗判词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排列而出。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语法和文本事实三个方面,论证了多数学者对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理解的正确性,即认为它指贾琏对王熙凤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也是王熙凤命运的三部曲:贾琏对其始则听从,续则使令,最终休弃.  相似文献   

13.
灯谜是根据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创造出的一种文学形式,融艺术性和趣味性于_体,短小精悍,故有“独句诗”的美誉。灯谜的形式多样,有字谜、连环谜、画谜、诗词谜、哑谜等,内容丰富,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因此人们常常驻足灯谜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仍是一筹莫展。待到谜底揭晓之后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正册判词英译本对比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正册判词隐写了十二位女子的未来命运,暗中预示了一些故事情节。在众 多的 英译本中,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译本脱颖而出。本文从典故、双关和诗歌艺术三方面,就正册 判词对这两种译文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15.
一、温馨点击灯谜是根据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创造出的一种文学形式,融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短小精悍,故有“独句诗”的美誉。灯谜的形式多样,有字谜、连环谜、画谜、诗词谜、哑谜等,内容丰富,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因此人们常常驻足灯谜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仍是一筹莫展。待到谜底揭晓之后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难怪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灯谜很有趣,它叫缺字谜,又名漏字谜。这种灯谜,将多数人熟知的词句缺上几个字后充当谜面,要求谜底中不仅有谜面中的缺字,而且能让人看出谜面中缺字产生的“原因”。缺字谜可以口(俗)语、成语、诗词、歌词、歌曲名、影视名等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多部古本《石头记》以及"脂批",认为"终身误"与"枉凝眉"两首曲都是通过宝玉的口吻讲述了"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终身误"的主人公是宝钗和黛玉,而对宝钗有所侧重,它是形在宝钗,神在黛玉;而"枉凝眉"的主人公也是黛玉和宝钗,而对黛玉有所侧重,其中又时刻闪现着宝钗的身影。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也是曹雪芹表达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18.
判词在我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判词制作的一个鼎盛时期,后人评价其为"兼蓄唐宋、文情并茂"的文学佳品,而且清朝末年判词已经具有现代法律文书的特点。从语言特色、框架结构、逻辑推理等方面对明清判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官方与非官方判词的制作特点以及区别。  相似文献   

19.
俞平伯在《关于<红楼梦>的语言成分》一文中这样写道:“《红楼梦》里有诗,有赋,有词,有曲,甚至于灯谜酒令,都无不精巧绝伦,达到中国古典文学成就的最高峰。而且作者并不是孤零零的,没作用地写出了这些东西来,把它生硬地塞到《红楼梦》里去;而是使它在书中起  相似文献   

20.
灯谜只有我国有,谜语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两者区别主要在:一、形式上不同。"灯谜"是以谜条的形式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射的。而"谜语"则是通过口语形式传诵出来供人猜射的。如谜底同为"花生",灯谜则是"木兰之子"(意为花木兰生的);谜语则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二、猜的方法不同。"灯谜"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